喝中药调理身体多久有效果?络活堂告诉你!
标签:
养生之道健康 |
月经来时腰酸小腹疼痛,是许多女人难以承受的痛,从年轻的少女到产后的妇女,皆有相同的困扰。因为经痛的罹病比例相当普遍,有些女士甚至以为经痛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每个女性每个月应该承受的苦难,这真是一个不幸的误解。
事实上,经痛是不正常的,是应该治疗也是可以治疗的疾病。
痛经的种类
经痛也称痛经,可以分为原发性及续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痛经:是指没有骨盆器质性病变,通常在月经前数小时开始疼痛。
继发性痛经:多因生殖器病变所引起,如最常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症、黏膜下肌瘤和骨盆腔炎等,常在月经前一两日便开始疼痛。严重的痛经,可能伴随剧烈的头痛、头晕、心悸、恶心呕吐、冷汗淋漓,甚至引起昏厥,影响日常生活及读书工作。
检查
痛经的治疗首先必须先确定有无器质性病变,透过超音波检查、骨盆腔内诊或甚至抽血检查CA-125 CA-199等肿瘤指标,排除这些因素之后,再针对病因来做药物或是手术的治疗。
中医治疗痛经的历史悠久,其病机首见于两千多年前的医典《内经》,而《诸病源候论》中也详述:“妇人经来腹痛,多由于劳伤气血以致体虚,受风寒之气客于胞脉,损伤冲任经络。”
后世医家总结痛经的理论,认为其致病原因主要为“不荣则痛”及“不通则痛”。
“不荣”属于虚性,因为体质气血虚弱引起,通常病人脾胃功能不佳,肝肾亏损,以致造成贫血及营养不良的现象,而使子宫得不到足够的养分供应和滋润,因此月经来潮时缺氧、缺血的情况更加明显,所以会有疼痛发生。
“不通”则属于实性,因为血液循环不佳,气血及寒热的流动不通畅,加上外来因素如湿热邪气或饮食习惯不良所引起的火气,这些因素加总结果,就是造成骨盆腔气血淤阻,子宫收缩异常,
因而引发月经腹痛。
https://www.luohuotangzy.com/uploads/191107/1-19110G42Q1B5.jpg
1.气滞血淤:多因情志抑郁,肝郁气滞,而致血阻于冲任,常见有性情郁闷不畅,胸闷叹息,心烦失眠,经行前乳房胀痛,月经来量多或少,色紫暗,有血块,口干苦,面色暗沉,苔薄有紫斑,脉细涩。
治法当以理气活血,逐淤止痛,常用柴胡、白芍、香附、桃仁、红花、青皮、枳壳、丹参等药。
2.气血虚弱:常因阴阳不调。脏腑失养,造成冲任血海空虚而引起,常见头晕目眩,倦怠乏力,食少纳差,面色黄,月经量少,色淡质稀,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当健脾益气,养血止痛,常用黄芪、党参、茯苓、白术、熟地、炙甘草、何首乌、大枣等药。
3.寒凝血涩:多因月经期间嗜吃冷饮,使寒气客于血室(就是子宫)而致血凝不行,常见经行小腹疼痛,喜暖喜压,得热紫暗,夹血块,经期延长,淋漓不净,面色苍白,舌淡红苔白,脉沉涩。
治法当以辛温大热之品温经散寒止痛,常用当归、肉桂、干姜、吴茱萸、乌药、川穹、前胡等药。
4.肝肾亏虚: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生则血海充盈,若肝肾亏则冲任失养,胞脉逆乱而作痛,常见有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少色暗红,腰膝酸软,胸闷肋痛,头昏耳鸣,小便频数,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为填补肾精,濡养肝血,常用龟板、巴戟天、桑寄生、菟丝子、仙灵脾、山茱萸等药。
https://www.luohuotangzy.com/uploads/191107/1-19110G42Z1147.jpg
每个疗程为三个月
痛经的中医治疗,每个疗程为三个月,也就是看三次月经到来的症状改善程度,一般需一至两个疗程。服药后每次经来疼痛的程度应该会逐次减轻,在疗程中尽量减少或避免服用止痛药,同时必须注意生活饮食习惯的调整,平时应该减少冰凉饮料及生冷食物的摄取,在月经期间更要严格禁止食用,并配合医嘱,耐心服药,细心调理,如此自能远离痛经的困扰。
预防痛经小贴士
1.严禁冷食:想要将痛经的毛病治好,第一步就是要跟冷品说“再见”,不仅是冰水、冷饮、冰激凌等冷品应该禁绝,凡是从冰箱拿出的食物水果,也都要退冰、退凉后才能吃。
2.仰卧起坐:每天睡觉前做十至二十下,持之以恒,目的是增加骨盆腔的血流量,改善小的血液循环。因为不是要练腹肌,所以不求多,每一下确实做,长久下来会很有效喔!
3.热敷肚脐:洗完澡睡觉前躺在床上,用热敷袋放在肚上,盖住肚脐,敷二十至三十分钟,每天敷,有温中暖胃的作用,可以改善肠胃功能,促进蠕动,对于手脚冰冷、有便秘习惯的女性朋友也有帮助。
4.针灸止痛:当生理期到来已经开始腹痛时,可以寻求中医协助,以针灸方式来止痛。针灸加上远红外线的照射,可以温暖腹部,改善盆骨气血循环,使血流畅通,有缓解腹痛不适,这样一来就不用再吃止痛药了。
https://www.luohuotangzy.com/uploads/191107/1-19110G4302R32.jpg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