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山东不愧是圣人故里,礼仪之邦,连骂人都讲究文明。天津队与北京队在工体踢球,天津队员一有犯规动作,“傻逼”之声便如山呼海啸袭来。山东人也骂人,但遇到女性生殖器,一般会巧妙地避开。比如,山东人会骂“妈勒个巴子”。
“妈勒个巴子”这句脏话把山东人疾恶如仇、拔刀相助的性格表露无遗。街头混混欺人太甚,山东好汉会火冒三丈,骂一句:“您妈勒个巴子!”同时,一个耳光煽过去!
在京蛰伏多年,雄性激素分泌功能几近丧失,前几天回安丘老家给父亲祝寿,正是麦收季节,与村民聊天,又听到了熟悉的“妈勒个巴子”,一个人冒着烈日跑上九龙山,站在山顶仰天大骂“妈勒个巴子”,顿觉全身通泰。
老话说“三秋不如一麦忙”。我小时候收麦子全靠镰刀,我们村最长的麦田长达350米,一眼望不到头,需要一镰一镰地将麦子全部割倒,然后运到“场晚”,用碌碡脱粒后晒干,装仓。现在农民轻松多了,种、收、运、晒、卖,全部机械化。村里那么多的麦田,几部收割机,三两天就可以全部收完。
老家有上新麦子坟的传统。收了新麦子,首先想到的是故去的亲人。将新麦子磨成面,用头遍子面蒸出雪白的大饽饽,炒上新结的月扁豆、土豆等新鲜蔬菜,盛上刚刚成熟的麦黄杏,去给故去的亲人上坟。
昨天围着九龙山转了一圈,到母亲的坟上看了看。坟前长出一大片艾草,就是五月端午家家都插的那种草。站在母亲坟前往南看,是大片大片金黄色的麦田,一直绵延到洪沟河。想起杨家山前人喜欢写的一幅春联:九龙山上风光好,洪沟河边气象新。以下是这几天我拍摄的老家麦收的情景。
2.这是杂生的大麦,喜欢抛头露面,但产量不高,面也不好吃。
3.今年干旱,小麦受到较大影响。
4.收获
5.麦穗
6. 7. 8 9 10.家家都要压几个场晚,晒麦子用。
11.马上成为晒麦场
12.四姐节门口堆着的麦子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