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了共同的环境,就不要再往来了
标签:
杂谈 |
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非常深远的,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生存,就会遇上什么样的人。
两个人,如果不在一个环境里,大概率就已经说明二者认知不同,三观也是极大可能合不来了。彼此欣赏不来,更别说做朋友了,甚至一张嘴说的东西都会让彼此犯恶心。
你回想一下,那些能和我们长期联系的朋友,是不是都是可以相互看见,相互欣赏,彼此的经济消费能力差不多,社会能量、交换价值差不多的人,交心也交利,而且不参与彼此家庭。
在我们这个社会,并不是朋友多了路就好走,而是你把自己的路走好了,朋友才会越来越多,因为朋友也想走好路,这是那些强大的人都明白的道理。
可是很多人都玩反了,总觉得朋友多了好办事,然后交了一堆可有可无的狐朋狗友,消耗了自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关键时刻才发现,原来是自己一个人在玩。
因为没有实力和清晰目标的社交,都只不过是无效的自嗨,到头来除了一堆联系方式,什么都不会有。
与其被喜欢,不如被需要,这放在任何一种关系里面都是适用的。
真正决定你能走多远的,不是你认识了多少人,而是有多少人需要你。你自己的价值不够,再好的关系也很难转化为生产力,积累到财富。
如果最终不能为别人带去价值,那么劳心费力积累下来的所谓的人脉,也会迅速消失。
真正的社交可不是表面上的热闹,更不应该只是一堆可有可无的关系;社交的关键是在于你能给别人来带什么样的价值,在于你解决复杂问题的硬实力。
那些别人拿不走的核心价值,才是你站稳根基的力量,大多时候拿自己的价值去交换,会比搞关系来的更高效直接。
所以,你应该努力让自己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好走,这样才能吸引到那些底色里就是宽容、善良,自律、厚道,表里如一的人。
因为他们的人性是敞亮自信、不自卑的,和这样的人相处、做朋友是非常舒适的。
而且这样的人,哪怕许久不见,隔山隔海隔时光,他还是一如往昔地上进发光,令人悦目,美好的品德一直在那存在着。
你肯定也不会和一个只想利用你,吸你血的人成为朋友,面对这样的人,我们连说话都会反感。
有些人看似聪明,实则非常地愚蠢。比如在你还没发展起来,过得没那么好的时候,他们就像死了一样看不见,你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身边有这号人。
但等你阶层明显上升,事业财富蒸蒸日上时,这些人就都陆陆续续冒出来了,要加你微信,问你近况,生怕你发了大财,而且几乎每个人的身边都有这类人。
人性就是这样,趋炎附势,嫌贫爱富,落井下石,欺软怕硬,过河拆桥,虚伪双标……
对权力的敬畏和对资源的贪婪,是利益驱动下的生存策略,而这一切,却都是正义的。只有这样做的人才能“活下去”,而“活下去”才是生命的元目的。
活着就是正义,为了活着,一切的尔虞我诈,阴谋诡计都是合理的、正义的。因为只有这样做的人,才活下来了,基因才得以延续。
在什么样的环境,就要做什么样的人,如果不喜欢那样的环境或者那样的人,那就尽快提升自己的实力,脱离那种环境,千万不要做一个无能的“愤青”,一个浑身充满怨气的废物。
出淤泥而不染的是“荷花”,是表面的东西,它的营养来源,它的根基永远在淤泥之中,而且淤泥越厚,越浑浊,它开得越妖艳。
人,其实也一样。
作者:熠晨馆长
后一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