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对每个人都说,都很重要,都不够用
标签:
杂谈 |
最近跟几个朋友聊天,大家都在说:
今年的钱,越来越难挣了。
无论创业、打工、还是搞副业,都不如前几年轻松。
投入越来越多,回报越来越少,年纪越来越大,上升通道越来越窄。
但今天,我想说句扎心大实话:
钱,根本不是挣来的。
你挣来的只是工资,是干一份活儿拿一份钱,是很单一的谋生手段。
它很难有出路,更别说让你发家致富。
这不是时代的苛刻,而是你压根还没看懂赚钱机会背后的逻辑。
钱是认知变现来的
所有人都知道要赚钱。
钱对每个人都说,都很重要,都不够用。
但我发现,很多人赚不到钱,不是他们没有能力,而是困在自己的
认知牢笼里。
最典型的就是达芙妮。
这个曾经家喻户晓的“鞋王”,靠大规模开店的模式迅速占领线下市场。
巅峰时期,全国拥有6881家门店。
但随着电商行业异军突起,达芙妮依然死守门店扩张的策略。
结果不仅错过了电商平台最早红利期,也因为库存积压,加速了衰败。
后来,达芙妮执行董事张智乔反思:
以前生意好做,大家就比较懒惰。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市场在变,用户在变,知识和技术也在变。
倘若一直依赖旧经验,不愿迭代新思维,唯一的结局就是被市场无情淘汰。
固守,只能走向衰亡;迭代,才有新可能。
拿我认识的一位私厨老板娘来说。
在人生的前30年里,她就是一位普普通通家庭主妇。
孩子工作后,她闲下来就想找点事做。
按照传统的认知,到她这个年纪想赚钱,除了家政就是服务员,累且收入低。
后来一次和孩子视频,孩子吐槽外卖难吃,餐厅又贵又油。
她忽然意识到,在这个快节奏的城市里,“家的味道”和“健康的私房菜”本身就是一种稀缺的、高价值的商品。
于是她精心打磨了几道拿手菜,发布在小区群里。
当天晚上就有宝妈找她咨询,后来陆续也有不少白领也找她点菜。
慢慢地她又拓展出不同套餐,周末家宴、孩子生日餐等等,现在基本每天都有单子。
你看,这就是
思维迭代的全过程。
同一件事,有人看到的可能是家务,但她看到的是被市场忽视的情感与健康需求。
所以她不赚钱,谁赚钱呢。
这也正好回应了那句话:
“一个人的认知边界,就是财富的边界。”
当下的社会,钱不好赚是事实。
但不懂,不会,又不学,死守过去的路径,那就只能永远困在底层里。
时代在进步,我们想要赚钱,就得不断打破自我。
去接纳新平台、去学习新工具,做一个自我迭代的终身学习者。
你自然就能发现更多变现的机会,能赚到更多钱。
钱是价值匹配来的
后台经常有人私信我:怎么才能赚钱?
但其实,在这个问题之前,很多人都搞错了方向。
不是想赚,怎么赚,而是你凭什么赚。
就像社会上绝大多数打工人,他们不想赚钱吗?
每天早上六七点出门,晚上八九点带着一身疲惫回来,日复一日,周而复始。
可最后没几个人能财富自由,等待他们的只有中年危机的阴影。
为什么?
因为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点:
挣钱与否,看的不是苦劳,而是功劳,是一个人身上的价值。
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越高,满足的需求越多,那他所创造的价值就越大,就越值钱。
相反,如果总是在低级的穷忙中消耗自己,那就永远只能解决温饱。
被业界誉为“铁娘子”的董明珠,其实初入格力时,只是一个最基层的销售员。
彼时的她对空调销售一无所知,既无人脉,也无经验。
于是天天追着拒绝她的客户跑,揣摩客户的心理。
又孜孜不倦学习空调的各种相关知识,研究产品的卖点。
凭着这股拼搏的劲,她在短短两年内创造了个人销售额突破1600万的神话。
而后更是不断精进自己,学习管理知识,提升自己的价值。
最终用自己的业绩和能力征服股东,一路成为格力电器总经理、董事长。
奥兰朵在《对财富说是》中提出一个观点:
钱是一种流动的能量。
谁的能量高,谁更有价值,它就流向谁。
同样是文员,有人只是做一些基础的工作,收发文件,整理表格,安排会议。
老板交代什么就做什么,绝不多干一点。
有的人则主动学习如何将一份杂乱的表格,做成更直观的可视化图表。
会提前预判老板的开会需求,准备好资料,而不是等老板来要。
相比之下,前者所能提供的价值非常有限,工资的天花板也就那样。
而后者替老板解决了烦恼,从一个可被轻易替代的人力成本,进化成能够创造额外价值的人力资本。
所以,与其纠结怎么赚钱,不如思考如何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值钱。
无论是主动涉猎、输入,升级自己的内核,还是学习更高技能,提升自己的稀缺性。
当你的价值越来越高时,钱自然就来了。
钱是长期沉淀下来的
我知道,每个人都急着赚钱。
房贷、车贷、孩子的学费、生活费,一笔笔开销如同一座座大山。
再加上,网络上到处充斥年纪轻轻一夜暴富的案例。
于是很多人陷入想赚快钱的心魔。
一件事短期内没有收益就打退堂鼓;总想着找风口,找捷径,不停在换工作、换行业。
但最后大多竹篮打水一场空,即使偶有侥幸,但也很快赔光。
对此,段永平的评论一针见血:
你要能赚快钱为什么要戒掉?
你要赚不到那你要戒掉什么?
是因为穷才想赚快钱,还是因为赚快钱才更穷了?
急功近利,不能致富,只能致穷。
真正的、可持续的财富,一定是长期努力和耐心沉淀的结果。
2020年,雅乐集团在纽交所挂牌上市。
其创始人杨涛推出的社交软件Yalla,让无数中东土豪为之沉迷。
每天在上面氪金、打赏,一个月要为聊天花掉上万美元。
但你要以为这是杨涛吃了直播红利、抢占先机,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在此之前,他已经在阿布扎比工作了10年。
对产品研发有丰富的经验,且十分了解本地关系维护之道。
2016年成立公司后,他带领团队一直深耕中东市场,不断根据当地风俗习惯和社交特色,调整产品的方向。
直到四年后一鸣惊人,公司年净利润超过上亿美元。
说到底,机遇固然重要,但发现机遇需要
时间和能力的积累。
杨涛足够的专业技能,有足够的市场经验,所以他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而换做其他人,即使怼到了风口上,大概率也是血本无归。
任何通往财富的道路,都需要长期的沉淀。
纵观国内外站在行业顶端的人物,哪一个不是具备超越当下的耐心和定力。
巴菲特遵循慢慢变富,李嘉诚坚持不疾而速。
对普通人来说,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对人性的洞察、对市场的判断。
这些都需要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实践来获得。
这个过程无法加速,没有捷径。
所以把目光放长远,找到一个你热爱的、擅长的领域深耕下去。
当你沉下心来,不再为眼前的微小得失而焦虑时。
你会发现,财富就是时间的玫瑰,在不经意间,静静为你绽放。
投资大师查理·芒格有一个黄金法则:
想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
以前我也觉得这是一句鸡汤,但现在我笃定,它是一句真理。
钱真的不是挣来的,是当你成为一个有认知、有价值、有长期目标的人之后的自然结果。
所以,别再感叹挣钱无路。
只要你沉下心来,去学习,去改变,去调整自己。
虽然不能一夜暴富,但至少日子都不会过得太差,赚钱养家不难。
作者:小嗲
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