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穷的时候是没有亲戚的
标签:
杂谈 |
长大以后,越来越深刻的发现:人呐,穷的时候亲戚都消失了;等你有钱了,那些曾经嘲讽、挖苦过你的人,又转过头来巴结你。
真应了那句话:“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当然,这事儿怪谁呢?不怪亲戚,穷才是原罪。
人在什么时候,都是趋利避害的,因为你穷,他们觉得无利可图,自然不会在你身上花费什么心思,连接触的时间,都会觉得是浪费。
他们的嗅觉,比陆地大象的都灵敏,一旦嗅到你身上的穷气,就手拉着手赶紧远离。
说实话,那些只是因为穷远离你的,相比于那些「嫌你穷,又怕你富」,还喜欢落井下石的亲戚,还显得更有素质。
如果你碰上这些人,应当觉得庆幸,因为那些看不起你的亲戚,只会挡你的财路。
人穷的时候,真不需要亲戚。
自己一个人闷头干就对了,如果能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那是你的福气。
我前面写了一篇文章《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去大城市闯一闯》,让年轻人去大城市闯闯,有个朋友留言说小地方不见得有多安逸,这是真的。
在小地方干点事儿,周围的亲戚第一个反对,他们不是真心为你分析,怕你失败,而是紧张你有朝一日,比他们更好。
你没发现,一到过年,亲戚们跑的比谁都快,冲你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听,「买房了吗?一个月收入多钱?」如果得到的消息,是比他家孩子差,那就欢天喜地。
然后悄默声地就离你远远的,生怕沾染了你身上的穷气。
不过,还有一种亲戚,跟你维持表面的关系,只是为了在你面前显摆,“看看,我比你好”。
这种亲戚,带来的不是愤怒,就是自卑,就像住在垃圾场旁边,不是蚊子多,就是苍蝇吵得你头疼。
不舒服的感觉一出来,你就应该趁早远离,此项请参考《其实,老天爷一直在提醒你远离谁》。
真正一穷二白的时候,还怕什么失去?
关注我的读者应该都知道,我也是大众18线小村镇的一个普通人,家庭也是普普通通,说白了就是,大家都是穷过来的。
所以,我家一开始就没什么亲戚,爷爷那一辈的远亲,大多比我们家有钱,自然视我们为穷亲戚,也不走动,即使走动也是一副趾高气昂的姿态,让人看了生气。
好在,父母凭借着自己的毅力,撑着熬着,日子也这么过过来了。
我还记得家里有个远房姑姑,家里人在政府单位就职,因为我们这有个地方习俗,每年过年都得走亲戚,去送节串门儿,每到他们家,就有种很疏远的感觉。
你客客气气过去,人家也客客气气礼见你,丝毫没有亲戚间的熟稔,反倒客气的像个陌生人,给人一种“生怕你求他办事儿”似的,就那种很莫名其妙的阶层感。
后来,我总结出来了,这是因为人家和我们不在一个层次,不管是经济上还是认知上,都没在同一水平线,人家聊政治商业,你聊稻子油菜。
归根结底啊,还是亲戚害怕跟你熟了,你求着办事,再抹不开情面。
我爸也不傻,慢慢也看出来点门道,自然而然地疏远他们,老一辈去世后,也就不相往来了。
你说,咱本来也穷得个底儿掉,再失去几个亲戚,完全没什么影响,反倒少了些卑躬屈膝的恭维,活得更自在不是。
没了亲戚,正是放开手脚大干的机会。
咱穷是没错,但不能摆烂,该撸起袖子干还得卯起劲儿,趁没人在一旁叽叽歪歪的时候,偷摸地赚钱,低调做人。
不为在亲戚面前显摆,只为争自己这一口气,等哪天你发达了,可千万别到处宣扬你的实力,等他们再登门的时候,你只需要照样给个笑脸儿,让他坐下喝杯茶。
你客客气气的态度,久而久之,那帮亲戚也就不撒腿往你家蹿了,因为该轮上他们觉得,自己不配了。
若是还死乞白赖地不走,那就一个办法:一见他们来,你就扫地,往腿上扫。
省得晦气!
不管咋样,珍惜你困难低谷时,尚且愿意陪在你身边的那个人,兄弟也好,枕边人也罢,只三个字了得:别辜负。
至于亲戚,能处就处,不能处就离得远远的,当没有过这层关系,谁离了谁还不活是咋地。
别把亲戚关系看得太重,亲戚关系其实很庸俗,而穷人不走亲戚,他们怕你上门打秋风。
当代作家刘震云,曾说过:“贫穷别走亲,富贵别还乡……”
“爷强则姑亲,父强则叔亲,母强则舅亲,子强则侄亲,自强则全亲,不强则无亲”。
做人别太重感情,正所谓情深不寿,别指望你落难时,亲戚能拉你一把,不推你已经是善举了。
亲戚关系中,往往最简单的利益关系最纯粹,不费力讨好,心自然不累。
这没什么想不通的,若是想不通,那就别想,普世的智慧,照着做就行了。
否则哪天亲戚用情感绑架你的时候,你就能体会到,为何曾经的那些有钱亲戚,会远离你了。
作者,玄月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