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5处“文化”看“十五五”对文化建设的谋篇布局之一

(2025-10-31 11:55:57)
标签:

时评

杂谈

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发布。2万多字中45次提到了“文化”,涉及到了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我们将分3期逐一解读,希望能有所帮助。

1.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精神文化产品丰富多彩;

(解读1:这句为《建议》对“十四五”时期我国文化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概括总结。可扩展阅读“【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成就”相关内容)

2.——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文化自信更加坚定,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巩固壮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践行,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激发,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显著增强,国家软实力持续提高。

(解读2:这一段是“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七个主要目标中关于文化发展的表述。)

(解读3:“中华民族凝聚力”强调内部的文化整合与民族团结,是文化自信的根基;“中华文化影响力”注重对外的文明对话与国际传播,是文化自信的辐射。两者都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因素,共同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3.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

(解读4: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讲话时强调,“坚持培育创新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基因,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使崇尚科学、追求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人才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创新文化土壤的滋养。要持续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志存高远、爱国奉献、矢志创新。”)

4.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以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加强人工智能同产业发展、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相结合,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制高点,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

(解读5:2025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指出“推动人工智能在繁荣文化生产、增强文化传播、促进文化交流中展现更大作为,利用人工智能辅助创作更多具有中华文化元素和标识的文化内容,壮大文化产业”。)

5.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解读6:“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做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部署安排。)

6.文化繁荣兴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解读7:《建议》全文十三次提到“中国式现代化”,对每一项工作都标定了其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

强大国内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依托。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农业农村现代化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和成色。

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文化繁荣兴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

建设平安中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7.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解读8:“坚持”“植根”“顺应”三个短句规定了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原则和方法,四个“力”规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和要求。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的权威著作,其中第八专题单设“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收录了《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加快建设文化强国》等重要文章,有助于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

8.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解读9:《建议》全文提出了16个“强国”的建设,包括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金融强国、贸易强国、农业强国、海洋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旅游强国、能源强国。)

9.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养心志、育情操的作用,涵养全民族昂扬奋发的精神气质。

(解读10: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要求,“发挥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一切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都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积极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提升文化产品的思想品格和艺术品位,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加强对新型文化业态、文化样式的引导,让不同类型文化产品都成为弘扬社会主流价值的生动载体。加大对优秀文化产品的推广力度,开展优秀文化产品展演展映展播活动、经典作品阅读观看活动。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坚持文艺评论评奖的正确价值取向。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均等优质的文化产品,开展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10.  弘扬诚信文化、廉洁文化。

(解读11:《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要求,“持续推进诚信建设。诚信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和重要特征。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重信守诺的传统美德,弘扬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理念、诚信文化、契约精神,推动各行业各领域制定诚信公约,加快个人诚信、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重视学术、科研诚信建设,严肃查处违背学术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深入开展“诚信建设万里行”、“诚信兴商宣传月”等活动,评选发布“诚信之星”,宣传推介诚信先进集体,激励人们更好地讲诚实、守信用。”)

(解读12:2022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党中央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强调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党自我革命必须长期 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全面从严治党,既要靠治标,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要靠治本,正心修身,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之本。必须站在勇于自我革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高度,把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抓好,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作者:施小雨2025年10月31日
45处“文化”看“十五五”对文化建设的谋篇布局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