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没有偶然,一切都是注定
 (2025-10-12 07:02:49)
	
			
					(2025-10-12 07:02:49)		| 标签: 杂谈 | 
老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你今日得到的果,都是昨日种下的因。
人生就像江河入海,看似千回百转,但最终都朝着该去的方向。
你遇见什么人,经历什么事,看似偶然,其实都有其深意。
世间万物,环环相扣,没有平白无故的发生,一切都是我们与命运相互映照的结果。
顺天道,知敬畏
《道德经》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道,是万物运行的规律,是四季更迭、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则。
我们活在天地之间,首先要学会的,就是敬畏。
要认清自身的渺小,知道什么事可为,什么事不可为。
违背规律行事,如同逆水行舟,终将徒劳无功。
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千年,背后蕴藏的哲理便是顺应天道。
上古时期,洪水泛滥,百姓流离失所。
大禹的父亲鲧采用筑堤堵水的方法,结果洪水愈发凶猛,治水九年未能成功。
大禹吸取父亲教训,改堵为疏,顺应水往低处流的自然规律。
他带领民众开凿河道,将洪水引入大海。
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历时十三载,终于平定水患。
治水,顺应水的本性,疏通而不是堵塞,事半功倍。
这个道理放在人生中同样适用,强行改变事物规律,往往事倍功半;顺应规律行事,反而水到渠成。
《荀子》有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道从不会因人的意志改变,它有着恒定不变的运行节奏。
就像四季更迭有序、作物生长依时,世间万事皆有其内在规律。
若强行违背,比如急功近利求速成,只会徒增波折。
而懂得敬畏天道,顺着规律行事,便如大禹疏洪,看似缓实则顺,终能成事。
顺天道、知边界,才能在人生路上走得更稳、更从容。
顺人道,存善念
《了凡四训》有言:"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行善之人,福报也许不会立刻到来,但灾祸已经远离。
与人相处,要将心比心。
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
给别人挖坑的人,自己迟早会掉进去;给别人搭桥的人,别人也会在你需要时伸手相助。
选择善待他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
关汉卿的杂剧作品《山神庙裴度还带》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唐代有位宰相叫裴度,年轻时穷困潦倒。
有一天,他在街上拾到一条玉带,价值连城。
虽然自己衣食无着,但他仍在原地等候失主。
直到天黑,才见一位妇人慌慌张张前来寻找。
原来这条玉带是妇人准备用来营救蒙冤入狱的丈夫的。
若找不回玉带,丈夫性命难保。
裴度当即归还。
妇人感激涕零,询问恩人姓名以便日后报答,裴度只说:"举手之劳,不必挂怀。"
说来也怪,从那天起,裴度的运势开始好转。
后来他进京赶考,一举中第,最终官至宰相。
《太上感应篇》有言:“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人的祸福没有定数,都是自己招来的。
起心动念,言行举止,都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命运。
存善念,说好话,行好事,就是在为自己积累福报。
一时得失不必计较,老天从不会亏待善良的人。
人生路上,我们都会遇到困难,但只要我们始终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就会在无形中为自己开辟道路。
顺法道,守良知
明代老臣万钢曾言:"畏法度者最快活。"
敬畏并遵守法度的人,是世间最快乐的人。
因为他们内心坦荡,活得心安理得。
钱财固然重要,但取之要有道,不义之财如流水,来得快,去得也快。
权力固然诱人,但用之要有度,以权谋私终将害人害己。
人这一生,名利都是过眼云烟,唯有清白二字最珍贵。
春秋时期,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美玉,想要献给大臣子罕。
献玉人说:"我请人鉴定过,这是宝玉,所以才进献给您。"
子罕回答:"我以不贪为宝,你以美玉为宝。如果我收了你的玉,我们两人就都失去了各自的宝物。不如各守其宝。"
谁知,献玉人立即跪在地上,向子罕请求:
“我持有如此宝物,归家途中肯定难以保全自身,只有您收下宝玉,我才能避免灾祸。”
于是,子罕便将献玉人和宝玉安置在自己住处。
等到献玉人富有且能自保后,子罕便将宝玉归还,并让其返回家乡。
子罕在任期间,始终坚守原则,深受百姓爱戴。
《增广贤文》有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想要的东西,要通过正当途径获取。
走捷径也许能快一时,却走不了一世。
人要知道什么该得,什么不该得。
不该得的,得到了也是负担。
该得的,早晚都会来。
守住良知,不急不躁,该来的自然会来。
做人要经得起风雪;更要保持得住纯净。
曾仕强先生曾言:“人生就是自作自受的过程。你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今日的处境,是昨日选择的结果;明日的果报,源于今日的作为。
顺天道,不妄为;顺人道,结善缘;顺法道,心无愧。
如此活着,内心自然安宁。
愿我们都能在人生的修行中,顺道而行,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作者:昀卿
来源:国学生活(ID:gxsh789) 
							
		前一篇:聚焦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