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花在哪里,你就收获哪里
标签:
杂谈 |
你有没有算过:你每个月赚的钱,有多少是真正花在自己身上的?
别让负债,绑架你的青春
不要负债,我认为是最关键的。
年轻人才进入社会的时候,是最有朝气和活力的。如果太早被车贷、房贷套住,每个月赚的钱大多都还给银行,这样自我投资就变少了。
年轻人在30岁以前,把钱花在自己的成长上面,我认为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一件事。
除了房子,现在许多年轻人对车子也“跃跃欲试”。觉得车子会带给他们自由——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省去了打车焦急的等待,也免受了骑车时候的“日晒雨淋”。
殊不知,等你真正拥有一辆车时,你才发现汽车就是纯纯的“消费品”,一个把你的钱从口袋里不断往外掏的“负债品”。
曾经就有一位朋友向我咨询他要不要买车。我就问了他的情况,他当时在追一个女孩子,可能想的是带妹子出去旅游比较方便,除此之外,他没有额外的用车需求。
聊完后,我就发现他买车不是为了满足“真正的需要”,而是为了“带妹自由”。
但是这种自由需要付出的代价是每月4000元的硬性开支(如前面2年的车贷2000元,均摊到月的保险费、停车费、油费、洗车费、保养费等等),如果把笔钱拿去给女孩子买礼物、请吃饭、喝奶茶、逛展览,亦或者拿去投资自己,给自己买衣服、买书、报课程,我认为会更划算一些。
后来他权衡利弊之后,取消了买车的打算。
此外,养成一个健康的消费观也很重要。
同样是消费,买不同的东西,得到的东西可能会不一样。
如果你比较重视物质层面的东西,就可以买贵金属、衣服、包包、做发型等等。如果想提升精神,就可以买书、报网课、参加线下读书会等等。
你的钱花在哪里,你就收获哪里。
难题解决不了?那就先“放一放”
当你特不想做一件事的时候,可以先出去散散步,在脑子先过一遍,捋捋思路,这个事情要完成到什么样的程度,要做哪些决定,哪些细节需要注意等等。
当你一直想着的时候,脑子就会跟着兴奋起来,甚至有时候会迫不及待的想去做这件事。
研究表明,成年人大脑每日消耗的能量约占全身总能量的20%。我们的大脑是很“懒惰”的,对于我们不熟悉的事物,它本能想要拒绝去思考。
但是当我们在脑中不断去思考这个有难度的事情时,刚开始会很“头大”,因为大脑对它实在是太陌生了,但是随着思考得越完善时,这时大脑就开始兴奋了,“这题我熟哇”,然后它就会顺着你的思路继续想下去,就没有之前那么抗拒了。
在遇到难题时,我们可以适当拖延一下,先在脑海中“打腹稿”,然后时机成熟后,再马上动手把它完善出来。
做到80分,就够了
过分的完美其实是一种内耗。
一件事做到80%就差不多了,剩下的精力拿去做下一件事。
可是,现在很多单位的领导,会让你做到85%、90%,一个简单的事情,让你不断完善、升华,多少的精力和心力都投入到这件事情上了。
那这件事情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收益有那么大吗,我反正是持怀疑态度。
这种反复的修改、完善的过程,太“磋磨”人了。
所以我认为,在一个要求没有那么高的事情上,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80%就可以了,剩下的时间和精力,就拿去做其他事情吧,千万不要追求完美而内耗自己。
天地尚有残缺,何况人乎。
完美主义是假象,真正的完美是不存在的。放过别人,也请你放过自己。
二八原则我觉得还有一重解释,那就是——把80%的精力都放在20%最重要的事情上。
精力和时间对年轻人来说是宝贵的,要想投资收益最大化。那一定要“重仓”每一天最重要的事情。
普通工作做得好,领导不一定看得见,但是重要工作做得好,领导一定会看得见。
所以,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士,一定要学会把重要的工作、领导重视的工作给完成好。
其他日常的工作,做到70分,但是重要工作,尽量做到80分以上。
互联网,是你最便宜的“杠杆”
互联网仍然是年轻人需要关注的地方,一定要尝试在互联网上做一些事情。
1994年4月20日,一条64K的国际专线从中心接入Internet,实现了中国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从此中国成为第77个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国家。
短短30年,如今中国的网民规模,已经增长到了惊人的10.3亿。这个市场是巨大的,人多的地方就有机会。而互联网如今正是“人头攒动”的地方,也是机会最多的地方。
如今互联网这个“年轻”的行业,依然是处于上升的阶段。只要你能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或者满足用户需求,那你就可以在互联网上积攒用户,通过用户和平台赚到钱。
互联网就像是一个“放大器”,它可以放大、传播你的价值,最关键的是,它还是免费的。
按照纳瓦尔的观点来说,这也是每个普通人可以利用的“杠杆”。
在线下,普通人一份时间估计只能服务1个人或者10个人,哪怕是明星,一份时间最大的服务人次可能也就10万人(受限于演唱会场馆等实际情况)。
但是在互联网,一条视频可能会被10万+人次观看,而且复制这条视频的成本几乎为0,一条视频你还可以多个平台上传,这样你的传播矩阵就搭建好了,曝光数量也会大大提高。
所以,互联网就是一个平权工具,学会使用互联网,拥抱互联网,在互联网上传播价值,是每个年轻人都需要做的事情。
写在最后
看似简单,却都是从创业、管理、人生中提炼出的底层逻辑。
它们不是在教你怎么成功,而是在教你怎么避免失败。
年轻最大的资本,不是你有多少钱,而是你还有时间试错、有机会重来。
别在最好的年纪,活成银行的打工人。
前一篇:唯一靠谱的投资,就是投资你自己
后一篇:一个人一生发财的五次机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