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层次,是人与人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2025-07-13 05:42:41)
标签:

杂谈

人生,是一场自我不断经历、沉淀、升华的修行过程。

只有修炼好自己的精气神,才能在世事颠簸中,拥有如歌的岁月、如画的生活。

涵养“静气”以静修心,宁静淡泊

古人有云: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一般来说,内心宁静淡泊的人,行事不会过于轻率,心气也不会过于浮躁。

相反,缺乏静气的人,对事情往往会失去正确的判断力,导致举止失常、进退两难。

善理大事者必先安己心。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像诸葛亮、吕端这等名臣处变不惊、泰然自若,为后人所称颂。可见,静气是处事之本。

在人心浮躁的时代,以静修心才是最聪明的活法。

高级的处事之道,在于让自己拥有一个停顿,就像一段音乐里的休止符,静下来,从静中悟出新的智慧。

在浮躁喧嚣的世界里,要对自己有信心,对当下有耐心,对未来有期待,守住自己的节奏,不追不赶,稳步前行。

成大事者,往往都耐得住寂寞,受得住孤独,保持静心的状态,专一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不会受外界的诱惑而浮躁不安。

修炼“大气”包容万物,通透豁达

一个人要有容人之量,即“度量”,也就是气量。

大人有大量,如果没有容人之量,就难以成就大事。

包容需要一颗博大的心。拥有包容之心,就拥有了无限的魅力。

中华文化崇尚和谐,而真正的和谐是什么?

就是在坚持不同声音、不同观点的前提下,对于他人的一种包容,一种融入,其实这就是君子之道。

包容别人带来的愉悦本身是至高无上的,同时能够帮助我们修养内心和品性。

人生路上,能够包容万物,才能收获洒脱与大气。

在纷繁的世界里,难得的是保持通透豁达的态度,活出自己生命的本色。

熏陶“贵气”深沉内敛,精神富足

古人云:“厚德载物。”

只有深厚的德行,才能容载世间的万物。

在古人的观念,是将富与贵分开的。

人骨子里的那份贵气,是金钱买不到的,而是与家庭熏陶和个人素养有关。

真正的贵气,实则是一种深沉内敛的生活态度,是一种不事张扬、谨守内心的处事哲学。

孔子曾说:“富而不骄,莫若富而好礼。” 

金钱上的富有弥补不了精神上的贫穷,物质上的富足也不能与精神的高贵等同。

精神上有贵气的人,举手投足间都会透露出优雅的品质。

积攒“福气”内心强大,宽厚待人

古语有言:“养喜神,以为召福之本而已。”

“养喜神”,其实就是保持愉悦的心境。

拥有好的心态,内心强大,是有福气的开端。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命运波澜不定,人生喜怒无常。

我们无法逃避挫折,只能直面与接受。好的心态,才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人这一辈子,要真正有福气、活得自在,就要懂得保持谦和低调、懂得付出。

人的心性就像气候一样,一个人冷漠自私,他也只会得到冷漠的回应。

而一个人懂得善待别人,宽厚待人,给予他人春天一般的温暖,也能收获春暖花开的精彩。

乐于助人,以善待人,才会为一个人带来绵延的福气。

善良之人,必将是多助、多爱、多福的人。

《道德经》中讲:“上士闻道,劝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真正区别一个人的,不是他的身份地位,而是他的层次段位。

有的人,让你觉得相见恨晚;有的人,让你觉得对牛弹琴。有的人,让你觉得相遇是缘分;有的人,让你觉得相遇是报应。

其实归根究底,是你们境界不同,层次各异。

层次不同,不必争辩

俗话说:“宁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

人生在世,有两个人最值得珍惜,一个是心心相印的知己,一个是棋逢对手的敌人。

如果层次不同,说什么都会是一场鸡同鸭讲的徒劳。

从前,一个秀才和一个老农,扭打到了县太爷的公堂上。

老农说:“三七等于二十四。”

秀才说:“三七等于二十一。”

他们二人,请县太爷给他们评评理。

县太爷听后,打了秀才20大板,无罪释放了老农。

秀才不服气,县太爷说,“三七二十一没错,错就错在堂堂一个秀才,却和目不识丁的老农纠缠不清。”

《道德经》中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有些事,自己心知就好,听不懂话的人,不要说;辩不明白的事,不要辩。

能屈能伸,是大丈夫;学会装傻,是真聪明。

层次不同,不必深交

常言道:“道不同,不相为谋。”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没有完全一致的灵魂。

人之所以走着走着就散了,是因为他们原本就不是一路人。

三国时,管宁、华歆(xn)是一对好朋友。

他们一起在园中锄菜,掘出一块金子。

管宁看都没看一眼,华歆却捡起金子,看了半天。

他们一起读书,门外王侯的车队经过。

管宁不闻不问,华歆却放下书跑出去看热闹。

于是,管宁一刀把坐席劈开了两半,和华歆从此绝交。

《易经》中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气味相投的人,再疏远,终会走到一起;貌合神离的人,再亲近,终会分道扬镳。

与人相交,贵在交心,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才会过得舒心。

层次不同,不必计较

古人说:“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层次高的人,懂得自律,不需要用刑罚约束;层次低的人,修养有别,没必要过分苛求。

斤斤计较不如相逢一笑,追着不放不如顺其自然。

金庸笔下,有一位武林高手——风波恶。

他经过一座独木桥,迎面走来一个挑粪的农夫。

独木桥只容一人通过,桥下就是迅猛湍急的河流。

两人谁也不肯相让,气急之下,农夫舀起一瓢粪水泼在了风波恶脸上。

风波恶一掌就要打到农夫,忽然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把农夫丢下河,只需要一根手指;不和农夫计较,却需要一生的修行。

杜甫诗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身在低处,才会和更低处的人为难;群峰之巅,不会和低矮的山丘一般见识。

其实,放过别人也是在提升自己,你越不计较,你的层次就越高。

三界分六道,人品分九等。

层次不同的人,生活的世界也不一样,谁都不可能完全理解对方。

《太上感应篇》中讲:“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

不要太挑剔别人的生活,也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

只管做好你自己,才能拥有一个层次更高级的人生。
层次,是人与人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