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庆: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愿在种花家

(2024-10-01 06:28:47)
标签:

时评

文化

金秋十月丹桂香,今天是2024年10月1日,祖国迎来了75岁华诞。

75年的筚路蓝缕,75年的慷慨激昂,铸造了75年的沧桑巨变。

今时今日,国家强盛,庇护吾人生活安稳。

放眼看:国土之美,国人之和,国文之博,国史之长,国士之风。

我的祖国,生日快乐: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愿在种花(中华)家!

国土之美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土地,是根,是依靠,是我们栖居的家园。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

她,有北方的辽阔豪迈,有南方的活跃激扬;

她,有黄河长江的激越澎湃,日夜奔流,东去不回,浸润九州风仪;

她,有黄土高原的蔚为大观,红土梯田的鲜艳夺目,东北黑土地的肥沃高产;

她,有三山五岳的巍峨挺立,六大湖泊的波光耀动,草原沙漠的广阔瑰奇;

她,有高楼大厦的繁华,乡村民居的韵味,街头巷尾的热闹......

最美是祖国,在我们深爱的这片土地上,有数不清的大好风光,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国庆: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愿在种花家

 

国人之和

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

你,我,他,一代代中国人,同呼吸,共命运。

忘不了,八国联军在北京城中烧杀抢掠,奇珍异宝零落海外。

忘不了,卢沟桥事变,华北告急,8年浴血奋战。

五四运动的呐喊,万里长征的艰苦,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惨烈,慷慨赴死只为保家卫国。

如此众志成城,终于有了1949年10月1日,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中华大地,不断崛起,南水北调,史无前例,三峡大坝,世界第一;

北京奥运,金牌王者,神舟飞船,载人航天,两弹一星,国之重器;

三年饥荒,九八洪水,唐山地震,非典横行,新冠严峻,风雨同舟。

一方有难,八方支持,任何困难,横在中国人面前,只会让我们更加团结。

国文之博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我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风华绝代。

我灿灿华夏,传统文化、现代文明,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滋润了数不清的华夏儿女,沉淀了道不尽的民族精神。

儒家学说,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道家经典,孕魏晋风骨,崇尚纯朴无为,回归天道自然;

佛家修为,怀大慈大悲,解脱世间挂碍,慰藉众生苦恼。

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

史书国故,诗词曲赋,琴棋书画,工艺发明。

我中华民族,站在五千年的文化河床之上。

那些人生理想,道义担当,经世之略,生活智慧,给代代中国人以力量。

从精神到器物,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从未中断。有如指路明灯,照耀千古。

国史之长

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这其间,有过兴盛,有过没落,有过繁荣,有过衰败。

然而四大文明古国当中,唯一没有消亡断代的,只有中国历史。

炎帝、黄帝、蚩尤、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是为上古。

秦嬴政灭六国,一统天下,西汉刘邦起于微末,取而代之;

中有王莽夺权,创立新朝,宗室刘秀光武中兴,始有东汉;

魏蜀吴分三国,战乱四起,司马家族篡位夺权,东西两晋;

南北朝历九朝,纷争不休,杨坚接受北周禅让,建立隋朝;

李渊起兵晋阳,盛唐风华,五代十国割据分裂,民族动荡;

赵匡胤起兵变,建立北宋,赵构于应天府称帝,后有南宋;

忽必烈统中原,开创元朝,朱元璋自布衣而起,明朝开国;

努尔哈赤入关,清朝国祚,外国列强入侵中华,帝王终休。

75年前,新中国成立,
新的序幕就此拉开。

迎来75年的快马加鞭,75年的光辉岁月。

国士之风

国士,是支撑国家民族的中流砥柱,理应被国人铭记与爱戴。

每逢国家有难,必有国士挺身而出。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战争年代,有人抛头颅洒热血,为国为民,寸土必争。

和平年代,有人无私奉献,日夜操劳,立下不朽功勋。

两弹一星功勋获得者钱学森,埋头苦研,怀报国之心,践强国之志。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田间地头,挥洒汗水,只为让世人再无饥饿。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哟哟,专注科研四十载,拯救百万疟疾患者生命。

奔赴疫情一线的钟南山院士,非典新冠,义不容辞。

所谓“国士”,国家之栋梁,国民之脊梁。

有艰险,他们挺身而出;有困难,他们起身而进。

每一个有担当、有勇气、有作为的国人身上,都传承着国士精神。
国庆: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愿在种花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