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遇事多自省,琐事不纠缠

(2024-08-05 05:32:14)
标签:

杂谈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一只乌鸦和鸽子住在一个小森林里,一天,乌鸦准备离开,向朋友鸽子告别。

鸽子问它为什么要搬走?

乌鸦抱怨道:“这里的小动物们嫌我吵闹,叫声难听,不欢迎我,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我要去其他地方生活!”

鸽子沉思良久,对乌鸦说:“朋友,如果你不改变自己的声音,那么无论你飞到哪里,都不会受人欢迎的。”

生活亦如此。一个人如果始终不肯直视自己的问题,改变自己,而是一味选择逃避,那么问题非但不会得到解决,反而还会被更多的问题所困扰。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能时常反省自己,坦然面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努力去改变。

改变情绪:遇事多自省

《左传·宣公二年》中提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没有人是完美的,包括自己。遇事一味指责,非但不能让事情有所转机,很可能会让结果变得更糟糕。

遇事多自省,在为人方面,不仅体现的是修养,在处事上,也更容易获得成功。

北宋的苏轼与章惇,二人曾为好友,年轻时一同游历、交游甚欢。但后来,因政见不同,章惇的矛头终究瞄向了苏轼。

苏轼是保守派人物,章惇在积极参与变法期间,不断打压苏轼,使苏轼一直被贬谪。

苏轼一路颠沛流离,生活艰辛。而面对章惇的一系列做法,苏轼从未心怀怨恨与责备。即使在自己最艰难的时刻,也没有以怨报怨。

后来章惇失势,苏轼也没有落井下石、加以责备与报复。

苏轼的胸怀,源自于他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深厚的人文修养。他深知人生无常,斗争残酷,不愿让仇恨和怨怼填满自己的心灵。在他心中,更重要的是对生命的热爱、对人性的悲悯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正如《增广贤文》中所言:“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用责备别人的心来责备自己,用原谅自己的心去原谅别人。

学会将心比心,停止指责,学会宽容,生活才会越来越顺,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改变心态:琐事不纠缠

哲学家尼采曾在书中写道:“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生活中总会遇见很多令人不顺心的事、令人不愉快的人,如果凡事都要计较对错,到头来只会累了别人,也苦了自己。

遇到琐事不纠缠,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智慧。

《后汉书》里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名为孟敏的人走在路上,不小心把罐子摔破了,他看也不看就继续走。

同行的人见了很奇怪,问他为啥视而不见。孟敏说:“已经摔破了,看它又有什么用,难道还能粘起来吗?”他明白罐子已经破了,再去纠缠惋惜也无济于事,不如放下这件事,继续前行。

越是不纠缠,越有助于我们保持平和的心态,集中精力去追求更有价值的事物。后来,这种“不纠缠”的心态,助孟敏求学十年之后,名闻天下。

不纠缠不是懦弱,而是放下。正如思想家伏尔泰所说:“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 

许多时候,我们无法改变别人的想法和事情的发展。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的心态。

遇事多自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琐事不纠缠,学会解脱自己的心;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往后余生,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踏实努力,人生定会灿烂绽放。

民生周刊 2024年08月04日
遇事多自省,琐事不纠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