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福建再推13条政策措施
标签:
时评财经 |
2024年4月28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福建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省台办副主任陈志勇表示,近期,福建省有关部门着眼广大台胞需求,立足增进台胞福祉,按照中央《意见》提出的要求,继续研究制定了一批政策措施,共有三个方面13条。
便利台胞来闽交流和工作生活
共4条
在闽政通APP设立“台胞专区”。首批推出28项政务服务事项,为台胞台企提供办事服务、政策解读、台海资讯等一站式服务。在平潭综合实验区工作的台湾同胞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补贴“免申即享”。台胞登录闽政通APP,通过“台湾居民个税补贴‘免申即享’授权”模块办理,经核准后补贴将直接发放到台胞个人账户。
健全完善“台胞医保健保福建线上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可实现以下功能:一是为在大陆的台胞代办台湾健保医疗费用核退报销;二是为在闽从业以及在闽居住的非从业台胞,便捷办理大陆基本医保参保登记、异地就医、关系转接等业务。
此外,还面向马祖同胞推出“福马同城通”卡。马祖同胞可持卡享受福州全市范围公共交通及指定酒店住宿优惠、入住台胞免租房、子女入学等便利,推动打造“福马同城生活圈”。目前可在福州琅岐、黄岐对台客运码头,以及政务服务中心、市民卡各直属营业点等申领。
扶持台资企业发展
共6条
设立台商海峡两岸产业投资基金。基金由全国台企联发起设立,设在厦门,由大陆台商自发募集,首期已募集7.86亿元,重点投资科技与消费行业,关注优质台资企业的投资项目,推动两岸产业发展。依托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台资板”进一步服务台资企业。提供“陆台汇”产品服务,由原有的商事注册、培训咨询、政策对接等24项服务,扩展为包括科技成果转化、产业资源对接、资质认证、绿色金融服务等48项综合服务。依托省基金云平台,设立两岸台企融资对接专区,组织50家股权基金为入选台企提供资本市场赋能方面的路演服务和投融资对接。依托省政府批准的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孵化基地,设立台企服务中心,支持台企股改上市融资。
在福州、厦门、泉州实施对台跨境贸易便利政策。优质企业单笔等值5万美元以上的对台服务贸易项目外汇支出,可事后核验税务备案表。优质企业对台服务贸易项下特定代垫或分摊业务,直接由省内18家银行办理,无需到当地外汇管理部门办理。
加大对台资农业企业金融服务支持。省农行面向台湾农民创业园、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内的台企台农,开办农村土地经营权、海域使用权抵押和农业设施抵押贷款业务。扩大林权抵押林木种类范围,园区内种植的水果、茶树、绿化园林苗木以及台湾牛樟、油茶等主要林木均纳入可抵押树种范围。放大押品抵押率,房地产押品的流动资金贷款等抵押率最高可放大至100%,流转取得的土地经营权抵押率最高可达60%,盛产期经济林抵押率最高可达60%。加大减费让利力度,园区内台企贷款利率最低可优惠至同期限LPR减100BP。
支持闽台航运船舶和企业发展。登记在台湾地区的船舶靠泊福建省港口的,给予引航费全额补助(与需强制引航的大陆船舶类型相同的台湾船舶除外)。对当年度在福建省港口产生的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的闽台集装箱航线运输企业给予分档奖励,吞吐量在7万标箱(含)以上8万标箱以下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吞吐量在8万标箱(含)以上9万标箱以下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20万元;吞吐量在9万标箱(含)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50万元。
推动闽台共同开展标准共通合作。以闽台合作形式在电子信息技术、农产品、服务业、新能源等4个重点行业领域推进两岸标准共通。面向台湾同胞开展标准化专家征集工作,支持相关领域专家加入已在福建落户的电子商务、五金制品、食用菌等67个国家专业标委会和茶产业、会展业、太阳能光伏等30个省级专业标委会。
鼓励台湾同胞来闽就业创业和培训实习
共3条
组织实施海峡两岸互联网营销师培训就业创业扶持计划。举办“电商主播大赛·两岸赛区”活动,为来闽参赛的台湾青年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培训考试合格即可取得由人社部认定的互联网营销师资格证书(包括直播销售员、选品员、视频创推员、平台管理员等4个工种),纳入福建广电台湾青年直播电商人才库。2024年将面向参赛的台湾青年提供1000个培训名额,并计划为100家台湾企业提供“直播带货”帮扶服务。
拓展台胞参与福建气象工作渠道。2024年提供10个岗位支持台湾气象人才到福建省气象部门实习。鼓励台湾气象专家担任福建省气象学会理事、会员,聘请台湾气象专家和台湾高校在读优秀博士担任省部级气象科技重点实验室特聘专家和团队成员。
为台胞在闽参加多种类船员培训、申办大陆船员证书提供便利。在厦门、平潭等地向台胞提供常态化的海船高级船员、游艇驾驶员、邮轮乘务员培训服务,对已在台湾参加过相关培训的台胞认可其培训资历。面向台湾同胞、联合台湾企业在集美大学开设“双燃料”船舶船员培训班,2024年计划开班6期、培训240人。满足发证条件的台胞可就近向海事部门申办相关的大陆船员证书。
陈志勇表示,近段时间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也陆续制定了一系列对台政策措施,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下一步,福建省将紧紧围绕中央《意见》落实,继续以台湾同胞福祉为念,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发展机遇和成果,让台湾同胞在共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中利益更多、福祉更实、未来更好。
2024年1月17日,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我们将继续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积极推进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扩大两岸人员往来,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推动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我们的对台大政方针是明确的、一贯的。我们将深入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继续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2024年2月8日,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苇洲:聚焦探索闽台融合发展新路,推进两岸出版文化交流合作,是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的主要特色工作。新的一年,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将更加主动对接台湾出版机构和作家,加强对祖地文化和民间文化资源的挖掘,策划推出一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物,讲好“两岸一家亲”故事。策划举办“海峡阅读大会”,邀请两岸出版业知名专家学者参加高端对话、交流研讨,举办相关座谈会、艺术交流、图书展等活动,促进两岸出版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新华书店网点优势,举办面向台胞台企的阅读分享活动,打造若干具有丰富闽台元素的阅读空间。推进数字出版回归工程,探索搭建两岸古籍数字化平台。
2021年11月10日,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兼总编辑、海峡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总编辑林彬: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海峡书局股份有限公司于几年前开始处于休眠状态,但两岸出版融合探索是颇具影响、意义深远的。我们期待春暖花开,两岸出版融合发展能走出一条更加广阔的新路。
2006年9月19日,朱境尧在台湾《联合报》增刊与第二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会刊上登载<文化中国、共赢未来>一文,在第三、四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会刊上登载<中国期刊:让品牌响起来>一文。2007年10月27日,台北出版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彭成晃在厦门说:“为合作而来,两岸合办杂志”。
2008年11月18日,福建省长黄小晶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共同签署合作协议。支持福建省成立海峡书局,以版权合作方式与台湾业界合作出版1至2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期刊(言而必有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行也)。
2012年3月19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加快发展福建省新闻出版产业的意见>,支持海峡书局出版社有限公司吸收台湾资金入股组建海峡书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数字出版、发行、版权代理、版权贸易和印刷复制等业务,实现经营管理、人才、市场等方面的深度对接。允许将版权、商标、技术、科研成果等知识产权以无形资产形式评估作价出资组建或入股,非货币资产出资比例最高可达注册资本的70%。
国家主席习近平:“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文化的生命力源于创新创造,文化创新创造也是时代变迁、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可大可小,揭示一条规律是创新,提出一种学说是创新,阐明一个道理是创新,创造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创新。
贯彻习近平主席对温州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牢记习主席“续写创新史”殷殷嘱托,贯彻浙江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打响“创新创造”特色品牌,温州人精神: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守正出新、美美与共,温州人曾联松设计五星红旗、温州人徐永光策划希望工程、温州人王仲辉征服地球“三极”、温州人朱境尧倡导《家庭未来》、属人文科学、属于两岸、属于世界……
2023年6月“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读者》杂志品牌价值由上年度的422.57亿增值到473.69亿,排名居192位,虽然较上年退后二位,但依然稳居“中国第一期刊”位置。在“传媒行业”分类排名中,继续居第17位。
十八届中央委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蒋建国说:加强版权保护,版权保护事关民族创造创新能力和活力,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要在全社会营造一创成名、一创致富、一创终生享有、一创利及子孙的环境。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司长于慈珂说:“版权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战略资源,是一个国家的战略软实力。版权作为一种产业形态、战略资源,也成为国际贸易、文化交往的一个重要载体。”
数十年,数百万投入(代价太大),期待与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海峡书局股份有限公司(两岸合作)品牌、商标、版权、财产智慧权合作,一事一议、一企一策、一人一策(8.9%股份)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级文化创新创业领军人物“两院院士、副省长级待遇”,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其实,台湾出版、期刊业无级别,《求是》、《中国青年》副部级,你懂的?十九届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部长尤权说:福建文化虽然传遍了世界各地,但在全国还缺少让人耳熟能详的文化品牌。
没有志气的人,没有成败可说;有志气的人,没有经过二三十年奋斗不懈的阅历,也不会懂得成功与失败是怎么一回事。成功是什么?成功是巧,是天,不是我。失败是什么呢?失败是我,是我的错误,我有缺漏。一事之成,都须要若干方面若干条件的凑合。百分之九十九都凑合了,一分凑不齐,便不成。在这百分中,有若干是须要自己努力的,有若干是自己努力不来,而有待于外的。
小合作,小成就;大合作,大成就;不合作,就毫无成就。天下事非一人所能独办,君子欲有所为,必与其类同心共济。合作才能办成大事,办成好事,办成长久之事。外柔内柔,人辱之;外刚内刚,人毁之;外刚内柔,人轻之;唯有外柔内刚方成大器。
人生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克服,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更用不着什么技巧和谋略。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上天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作者:朱境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