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到六十,两不碰,两不比

(2023-09-02 17:40:32)
标签:

时评

杂谈

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

人到六十,基本把该经历的都经历了,该品味的也都品味了,不管什么话都能听得顺耳了,同时也更加能辨明是非曲直,看透人生。

所以六十岁的人,要顺心而为,听得进去劝告,保持平和的心态。

俗语有云:“人到六十,两不碰,两不比。”这是老祖宗的忠告,千万别不当回事。

两不碰

不碰有害健康的事

叔本华说:“我们的幸福,十分之九建立在健康之上。只要健康,一切都是享受的源泉。”

人到六十,越发能感到健康的可贵。千金万金都不如一个健康的身体。

六十岁以后,身体素质不如年轻的时候,不能再毫无顾忌的挑战身体的底线。

人到六十,不要再碰烟酒了,烟酒除了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百害而无一利。

人到六十,饮食不能再饿一顿饱一顿了,少碰大鱼大肉,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

人到六十,不要再一坐坐一天,经常出去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身体会更好。

远离烟酒,健康饮食,合理作息,适当运动,才能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晚年才有幸福的资本。

不碰沾惹是非的事

不是是非人,不惹是非事。

前半辈子,各种是非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六十岁以后,是是非非看得更加分明,也更要远离是非,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很多人退休后,无事可做,喜欢聚在一起谈天论地,打听别人的隐私,四处传播,以此取乐。

殊不知,三人成虎,说一些乱七八糟的八卦,很有可能对当事人造成不可磨灭的损坏。

《论语》有言:“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人过六十,要远离那些说三道四的是非人,更不要碰沾惹是非的事。

不要强出头,不要乱说话,装聋作哑假糊涂,半醉半醒明白人。

两不比

不比钱财

不比钱财多少,幸福平安就好!

什么功名利禄,什么荣华富贵,百年之后,都是过眼云烟。

人过六十,不要太看重钱财名利,过度贪婪,只会平添负累和麻烦。

《庄子》中讲: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做人也当如此,如果不懂节制,肆意放纵自己的贪欲,只会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带来灾祸。

钱不在多,只要够花就好,房不在大,只要够住就行。

知足方能常乐,只有看淡名利,放下得失,晚年才能悠闲自在。

人过六十,一定要明白:钱财名利乃身外之物,人一旦归于尘土,一切都将成空。

不比儿孙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心理,做父母的都想让孩子有成就,让自己感到骄傲自豪。

然而,六十岁以后,经历了风风雨雨,你就会发现,不图儿女有多大出息,只要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长大成人,都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成就。

儿孙自有儿孙福,每个孩子都是送给爸妈的宝,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不要总是拿自己的儿孙和别人家的对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没有攀比的必要。

人过六十,不要比儿孙有没有大出息,只要健健康康就好。

有人说说:“五十岁时,你开始厌倦世界;六十岁时,却是世界厌倦了你。”

人生这条路,本就充满了荆棘坎坷,就算到了晚年,也不会一切皆如人所愿。

好好经营自己的生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活出属于自己的风采,将晚年生活过的有滋有味。 

60看命:对生命的接受和感激的时刻

六十岁是一个人生的高峰。在这个年龄段,我们已经走过了大半辈子,也看透了很多事情。我们对自己和生命有了更完整的认识。

我们开始意识到,生命是一种无常和奇妙的现象,我们不能完全控制它,但可以尊重它并从中汲取力量。

因此,“看命”就成了我们关注的重点。“看命”不仅仅是指命运,还包括生活、健康、死亡等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理解一个真实的“命”,来达到一种超脱和释然,使得晚年生活更惬意。

那么,我们可以这样保持对生命的接受和感激:

保持健康:尽可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健康,如预防疾病、治疗伤痛、调节情绪等,让自己的身体舒适,生命更加长久。

尊重他人:不要强加自己的意志和观点给别人,要尊重他人的选择和想法,让自己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和友好。

坚持感恩:不要经常抱怨生活中的不如意和困难,要感谢生活中的美好和幸运,让自己的心态更加积极和开朗。

都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和意义,这并非迷信,而是一种人生智慧,看懂的人真福报不浅。

它告诉我们,人生是一个不断变化和成长的过程,我们要根据自己所处的阶段,有所选择和改变,从而获得最大的福报。

因此,无论我们处于哪个阶段,都应该尽量保持一颗积极、开放、感恩的心,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和美好。
人到六十,两不碰,两不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