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

(2023-02-12 08:04:34)
标签:

文化

杂谈

最深沉的爱, 总是风雨兼程;

最浓厚的情, 总是冷暖与共;

而最美的风景,不在远方,而在心上。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而春风十里,不及一路有你!

《长相思·汴水流》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你是芸芸众生, 我不肯错过的缘分 ;你是今生今世,我山盟海誓的守护。

在一笼烟雨, 一簇繁花里, 请你珍惜,这隐于寻常中的幸福。

在十里长亭,红尘渡口,请你记得,我掌心暖和的温度。

你我相逢,是天时地利的缘分,若不能长久相伴,我也愿你拥有自己的幸福。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最好的友情是,不在乎彼此距离的远近,不在乎认识时间的长短,而是当你白发苍苍之时,当我步履蹒跚之时,仍能重逢相惜,感恩相知!

愿你与你所念之人,也能在春暖花开的时节,遇见最美好的彼此!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唐·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人生有四大乐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人生太短,我们相聚的时间太少。年少时,你和我度过的一程青春,年老时,我能仍想起你。

朋友啊,你陪我一程风雨,我对你一生惦记。

常听人说,有缘的人,总是在花好月圆的时刻相遇,在对的时间里明白应该明白的事,不多也不少,不早也不迟。

生命中有很多特定的刹那,都像一首美丽的诗,没有起始,没有终结。

因此,那挑选出来的一刹那,就特别清新而淡远,特别苦涩而悠然。

要好好感谢生命中的缘分,让我遇见你们。春风十里,不如一路有你。

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

《庄子·秋水》里,庄子和惠子在桥上有段对话:

庄子说:“鲦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真快乐。”

惠子却说:“你不是鱼,岂知鱼是否快乐呢?”

庄子回复:“你又不是我,怎知我是否懂得鱼的快乐呢?”

惠子又说:“我不是你,本就不知你的快乐,你也不是鱼,当然也不知鱼的快乐。”

这就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出处。

世间纷繁复杂,你无法理解的观点,可能旁人觉得合情合理;

你觉得理所应当的事,或许别人认为不可理喻。

周国平曾说:一个人如何对待持有不同观点的人,比他自己持有何种观点更能反映他的文明程度。

三观没有高低对错,只有同与不同。

当一个人认知足够高时,就会明白,人生并非只有一种活法。

妄议别人,无知偏见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经常不自觉地把自身的个性、喜好、观念投射到别人身上,以为对方也有同样的特征。

这就是著名的“投射效应”。

具有这种思维的人,往往很容易出现认知偏差,习惯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别人。

却忘了以己度人,对别人妄加评论,不仅惹人厌烦,还暴露了自己的无知和偏见。

很多人不知道,才华横溢的大诗人苏东坡,也有“才疏学浅”的时候。

一次,苏轼受邀去王安石家中作客,恰逢他有事走开。

他在庭院随意闲逛,看见王安石书房的门半掩着,遂踱步而入,想提前见识他的新作。

谁知这一看,苏轼心中大喜。

他发现王安石的新诗中有一句“黄犬花心卧,明月枝头叫。”

便认为王安石连基本的生活常识都不明:“大黄狗怎能跑到花心上?明月又如何叫唤?”

于是他不假思索地将诗修改了一番:“黄犬花荫卧,明月枝头照。”

没过多久,苏轼就遭贬谪,流放途中路过一个偏远山区,看见当地有一种小昆虫叫“黄犬”,本地人还管一种夜间鸣叫的小鸟为“明月”。

顿时,他羞愧不已:明明自己目光狭隘,孤陋寡闻,还对别人肆意点评。

生活中类似的情况,屡见不鲜:

你喜欢看公号上的文章,他嘲讽地说:这些鸡汤文有啥用,纯属浪费时间;

你想培养一项副业,他不屑地评价:现在到处是副业的营销,别被人坑了;

你在大厂连轴转,他不停劝说:那么辛苦干嘛,干得再好不还是一个打工人。

心理学家麦基说:

当一个人内心充满某种想法时,心里就会带上强烈的暗示,继而就会去现实中搜寻相关信息,最终形成一种真是如此心理定势。

行走人世间,不是所有人的思维、习惯都与你合拍。

遇见三观不合的人,别妄下结论;当别人有不同想法时,别着急议论。

你可以发自己的光,但不要去灭别人的灯。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罗翔教授曾说过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

“一个农夫来到城市,不懂交通规则,他不是蠢,他只是不太理解什么叫交通规则;

一个城里人到乡下,分不清麦子和稻子,你也不能说他笨,他只是没接触过。

所以,遇到与自己观点不一样的人时,就应该本着一种求同存异的心,不要带有知识的优越感。”

你会发现,真正见过世面的人,没有看不惯的事,也允许别人与自己不同。

近代文学史上,鲁迅与林语堂之间长达十年的友谊,无人不知。

但两个人的写作风格却大相径庭:

林语堂擅长以幽默文字评述各种现象,曲折地表示对现实的不满;鲁迅的写作则一贯认真严肃,粗粝尖锐。

但这丝毫未影响两人之间的交往。

1932年,林语堂创办半月刊《论语》,主张以轻快的文字来评论各种社会现象。

鲁迅却不认同林语堂的办刊理念,还连写了多篇文章规劝,认为国人也不长于“幽默”,而现在又是难以幽默的时候。

面对如此犀利的批评,林语堂并未生气,而是选择尊重朋友,继续以编辑身份向鲁迅约稿。

1936年,鲁迅因肺结核逝世。四天后,林语堂诚挚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吾始终敬鲁迅,鲁迅顾我,我喜其相知,鲁迅弃我,我亦无悔。

大凡以所见相左相同,而为离合之迹,绝无私人意气存焉。

鲁迅与林语堂,虽然观念不合,但两人互相接纳,求同存异,共创了一段佳话。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出生背景不同,成长环境迥异,三观自然不一致。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恰是因为个人之间的千差万别,才有了生活的参差之美。

君子和而不同,仁者求同存异。

正如哲学家康德所说:“我尊敬任何一个独立的灵魂,虽然有些我并不认可,但我可以尽可能地去理解。”

向内反省,向外兼容

1997年,陈忠实凭借《白鹿原》获得茅盾文学奖,陕西作协特意为他举办了一场庆功会。

相交四十余载的好友肖云儒,被邀请发言。

谁知他一时没控制住,竟脱口而出:“像一切优秀作品一样,《白鹿原》也有它的缺陷。”

可在这之前,肖云儒曾多次高度评价《白鹿原》:“这是中国长篇小说里,写村社文化、家族文化写到骨子里的一部小说。”

面对好友的点评,陈忠实接连一个月心情不佳,一直在反省,却始终找不到问题所在。

最后,他主动约肖云儒一起喝茶,想一探问题究竟:

“云儒,我心里始终放不下你那句话,你不会无故评论,能不能告诉我其中缘由?”

肖云儒见陈忠实如此诚恳包容,便如实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部小说探入中国文化比较深,但欠缺国际人类共同的审美标准。”

陈忠实听完,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拍腿叫好,认为言之有理。

这样一位蜚声中外的文学巨匠,在不同的声音面前依旧能做到向外兼容,向内反省。

正如其名字一般,忠实于文学,忠实于创作。

心理学中,将人的认知划分为两种模式:

一元模式的人,以自我为中心,觉得别人都是错的,只有自己是对的;

二元模式的人,则能兼容不同的观点和人,允许世界存在多样性。

大千世界,不是所有人的认知都在同一水平。

你站在群峰山巅,告诉他前面是晴空万里,他在半山腰,只能看到满目疮痍。

只有穿上别人的鞋,去别人的生活里走走,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别人的不同。

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

真正有修养的人都懂得兼容并蓄,向内求索,不断丰盈自身。

特别喜欢连岳先生的一句话:“允许他人的道德观、生活方式和自己不同,将消除世上90%以上的烦恼。”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对别人妄言置评,并不能彰显才华,反而将自身局限暴露无遗。

三观不一,无需同化,兼容并包,向内生长,如此,方能不断精进,自我跃迁。

愿我们都能像大海一样,容纳百川,包罗万象,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
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