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六大时代特征

(2022-11-04 05:14:35)
标签:

文化

财经

以文化的繁荣兴盛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中国式现代化和建设文化强国背景下,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以下时代特征。

其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

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把正确的方向导向渗透于文化产品和活动之中,使消费者在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引导,从而在正确的实践方向上发挥自己的作用、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价值。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可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撑。

其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文化产业为人民服务导向,以高质量产品满足人民文化需求。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大原则之一。

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以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发挥引导民众思想和价值的重要作用,让人们通过文化产品消费,体悟其中所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形成和积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本、精神力量。以更加丰富多样高质的文化产品与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其三,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是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

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完善包括人才、资本、技术等在内的要素市场,建立信用体系、监管体系和行业管理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

坚持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着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保证文化产业不断产生新的增长点,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其四,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强国建设的深厚文化基础。

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在文化产品和服务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创造出更多既反映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又体现当代社会发展内涵,同时也为广大民众带去更多新的审美体验的文化产品与服务。

其五,实施创新驱动和数字中国战略,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文化产业。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进数字中国发展,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强大动力。

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必须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推动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深入实施数字文化强国战略,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文化产业。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技术,推动文化产业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发展,让数字内容、动漫游戏、视频直播、视听载体、手机出版等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兴文化业态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增长点,让数字文化产业助力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其六,坚持人类文明新形态引领未来,构筑中华文化品牌核心竞争力,在中外交流互鉴中展示独特魅力。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关系格局的最新定位。

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中华文化作为塑造品牌核心价值的活力源泉,构筑中华文化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让中华文化中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走向世界,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是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要深入研究不同国家不同受众的文化传统、价值取向、思维习惯,切实做到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发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文化产品,在国际高水平竞争与合作中促进我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在交流互鉴中提升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吸引力、辐射力。

我们要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进一步坚定中国文化强国建设的决心和信心,坚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文化的繁荣兴盛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华中师范大学原副校长、现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黄永林

温州人精神: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守正出新、美美与共,温州人曾联松设计五星红旗、温州人徐永光策划希望工程、温州人王仲辉征服地球“三极”、温州人朱境尧倡导《家庭未来》、属人文科学、属于两岸、属于世界……

2022年7月“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读者》杂志品牌价值由上年度的370.15亿增值到422.57亿,排名居190位,虽然较上年退后二位,但依然稳居“中国第一期刊”位置。在“传媒行业”分类排名中,继续居第17位。

2006年9月19日,朱境尧在台湾《联合报》增刊与第二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会刊上登载<文化中国、共赢未来>一文,在第三、四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会刊上登载<中国期刊:让品牌响起来>一文。2007年10月27日,台北出版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彭成晃在厦门说:“为合作而来,两岸合办杂志”。

2008年11月18日,福建省长黄小晶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共同签署合作协议。支持福建省成立海峡书局,以版权合作方式与台湾业界合作出版1至2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期刊(言而无信?)。

2012年3月19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加快发展福建省新闻出版产业的意见>,支持海峡书局出版社有限公司吸收台湾资金入股组建海峡书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数字出版、发行、版权代理、版权贸易和印刷复制等业务,实现经营管理、人才、市场等方面的深度对接。允许将版权、商标、技术、科研成果等知识产权以无形资产形式评估作价出资组建或入股,非货币资产出资比例最高可达注册资本的70%。

十八届中央委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蒋建国说:加强版权保护,版权保护事关民族创造创新能力和活力,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要在全社会营造一创成名、一创致富、一创终生享有、一创利及子孙的环境。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司长于慈珂说:“版权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战略资源,是一个国家的战略软实力。版权作为一种产业形态、战略资源,也成为国际贸易、文化交往的一个重要载体。”

数十年,数百万投入,期待与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海峡书局股份有限公司(两岸合作)品牌、商标、版权、财产智慧权合作,一事一议、一人一策(8.9%股份)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级创新创业领军人物“两院院士、副省长级待遇”,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其实,台湾出版、期刊业无级别,《求是》、《中国青年》副部级,你懂的?十九届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部长尤权说:福建文化虽然传遍了世界各地,但在全国还缺少让人耳熟能详的文化品牌。




中华传统文化、文化产业、期刊出版业顶尖人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级创新创业领军人物


第二届全国教育艺术代表大会

首届世界温州人大会青年论坛

第二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

第三十六届世界期刊大会代表

中国人民大学道德科学研究院

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会员

海峡两岸《家庭未来》文教传媒集团董事局召集人

朱境尧

2022年11月4日
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六大时代特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