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得住话、沉的住气、守得住心
标签:
文化杂谈 |
《道德经》中讲:“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能够战胜自己的人,往往才是真正的强者。
当自律成了一种习惯,你会发现事情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当我们拥有足够强大的自制力,才会在自律中遇见更好的自己,成就更广阔的人生。
人到中年,最顶级的自律是藏得住话、沉的住气、守得住心,若是能做到其中一点,定能在人生的道路上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藏得住话
《道德经》中讲:“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话不是说得越多越好,言多必失 ,不如保持虚静,沉默以待,把话藏在心底,好好修炼自己的内心。
一个人若口无遮拦,很容易招惹是非;话说的越多,越容易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之地,甚至引来杀生之祸。
有次曹操在征讨汉中时,与刘备对峙不相上下,退兵怕被人耻笑,进攻又没有什么好的策略,正在进退两难的时候,厨房端来了一碗鸡汤。
曹操看着汤中的鸡肋,有感而发,对将士们说道:鸡肋.杨修听到后立马收拾行李准备撤退。
将士们见状上去询问,杨修说道:“丞相都说了鸡肋,那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正好和现在的形势相似,进不能进,退不能退,不如早点回去,现在收拾好行李,省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众士兵听完觉得言之有理,纷纷收拾起行李准备撤退。
出来巡视的曹操看到这一情形,怒不可遏,立马以扰乱军心之罪判了杨修死刑。
杨修之死与他恃才傲物,口不择言有很大关系,因此我们要做一个沉稳的人,与人相处,要懂得说话的分寸,三思而后行,才能避免祸端上身。
正如《道德经》中讲:“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都能藏得住话,都懂得少言为贵。
人过半百,更要把握自己言谈中的度,谨言慎行,这才是安身立命之道。
管住自己的嘴巴,方可避免灾难,修身养性,留住福运。
沉的住气
《道德经》中讲:“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我们总是想拥有更多美好的东西,这山望着那山高。
殊不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因此常常焦虑不安,稍不如意就烦躁难耐,痛不欲生,生命就这样在患得患失间流走。
凡事不要急于求成,心浮气躁,我们要沉下心来,细细地品味生活。
古代有个年轻人想学箭术,就拜了当地很有声望的射箭高人为师。
刚开始,高人给了这个年轻人一根很细的针让他放在远处盯着看,几天后,年轻人问高人:“师父,我什么时候可以学箭术呀?”
高人说道:“你现在学得就是箭术,回去继续练习吧!”
又过了几天,高人教年轻人练习臂力,在他的小臂上放了石头,让他从早上坚持站到晚上。
年轻人愈发烦躁了,觉得这个高人徒有虚名,就离开了这里。
后来,年轻人陆续拜了了好几个老师学习箭术,也没能在这方面有所造诣。
太过于注重结果,人就容易浮躁,前进的步调也会紊乱,到头来还是碌碌无为。
只有脚踏实地的做事,才能在这快节奏的时代中砥砺前行。
常言道:“欲速则不达。”
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能急功近利,好高骛远,唯有气定神闲,厚积薄发,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守得住心
《道德经》中讲:“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不知足就是最大的祸患,贪得无厌就是最大的灾难,唯有守住内心的质朴,不被功名利禄所诱惑,才能修好自己的内心。
和珅初为官时精明能干,公正廉洁,手下曾多次送礼都被他婉言拒绝了。
后来被乾隆派去打理布库,短短数日,库内的布匹量大大增加,在奉旨查办李侍尧的反贪案中立了大功,受到了乾隆的赏识。
此时的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还和皇家结为了亲家,随着势力越来越大,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以职务之便,结党营私,收受贿赂,搜刮民脂民膏,还置办了不少家产,引起了民愤。
乾隆死后,和珅因贪污罪被迅速拿下,死在了狱中。
人生的祸端皆因欲望而起,当我们拼命收敛钱财,追求名利,期望通过这些外物来满足自身需求时,也许只收获了内心的不安与煎熬。
因此,定要守住底线,守住原则,守住自己的本心,才能让今后的路越走越宽,这样的人生才更值得追求。
《弟子规》说:“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自律的人,遇事冷静,勤于思考;不自律的人,浑浑噩噩,虚度光阴。
逢人藏住话,遇事沉住气,处世守住心,就是最高级的自律。
唯有懂得自律,才能激发出更大的潜能,发挥出自身的优势。
中年以后,更要时刻约束自我,逃离欲望的沟壑,回归本真,安度此生。
余生,去靠近滋养你的人
有人说:“错的人,相互消耗;对的人,相互滋养”。
人这一生,总是不停地往前走,不断地与人打交道。
人生走得越远,留下来的人越少,凡是长久的关系,都是在彼此滋养。
靠近滋养你的人,就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请远离不断消耗你的人
千万不要和消耗你的人在一起。
曾国藩曾说:“择友乃人生第一要义。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远离情绪多变,怨气重重的人——负能量是种慢性毒,不仅影响自身,还会带着身边的人一起中毒。
远离习惯性索取的人——当你的好变成了理所当然的付出,说句“不”都会成为你的过错。
远离凡事都喜欢斤斤计较的人——生活本身美好又多姿,别让自己陷入在鸡零狗碎的纠纷中。
人要学会及时止损,而后才有能力涅槃重生。
壮士该学会断腕,而我们也该学着离开早已不在同一频道的人。
别让自己待在负能量的圈子里,消耗自己,消耗他人,消耗人生。
余生,去靠近滋养你的人
遇见消耗你的人,会让你焦躁不安,疲惫颓废,而遇见滋养你的人,会抚慰你的创伤、放大你的格局、丰富你的见识。
和优秀的人同行
常言道:“与凤凰同飞,必是俊鸟;与虎狼同行,必是猛兽。”
优秀的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浑身充满正能量。
与他们同行,会不自觉地鞭策自己,修炼自己,一路向前。无论是品行和修养,还是习惯和能力,都会变得更加出类拔萃。
和优秀的人同行,会滋养你的心灵,让你在忧患中看到希望,在挫折中奋起直追。
还会打开你人生新视角,赋予你人生新技能,在前行路上,遇到更优秀的自己。
和积极的人深交
大文豪爱默生曾经说:“热情是能量,没有热情,任何伟大的事情都不能完成。”
跟积极的人相处,会慢慢在你的生活中注入热情,让你少了抱怨、多了行动。
积极的人会坦然接受所有的不幸,不颓废、不放弃、不抱怨。在面对生活的有意为难时,他们会让你在忧患中看到希望,在挫折中奋起直追。
积极的人,会赋予你更多的人生技能,打开人生新视角,让你一步步向前迈进。
人生如逆旅,跟积极的人在一起,会让你拥有从容不迫的心态,拥有冲破困境的勇气,奋力向上生长。
和靠谱的人共事
靠谱的人,为人正直有原则,做事稳重重诺言。
在他们眼里,人品比钱财重要,良心比利益可贵。和他们深交,不用防备,无需猜疑,相处最是舒心。
聪明人很多,但靠谱,才是对一个人最高的认可。
靠谱的人,不一定最成功、最出色,却一定最值得深交。
和欣赏你的人相处
有这样一句话:
同是一棵树,有的人看到的是郁郁葱葱,而有的人却只看到树梢上的毛毛虫,原因就在于有的人懂得赏识和赞美。
的确,一个总是否定你的人,是从你身上看不到郁郁葱葱的,而你从他身上感受到的也是满是自卑与消极的姿态。
否定和打击,只会摧毁你,让你跌入深渊;只有肯定和赞美,才能给予你力量。
远离否定你的人,靠近欣赏你的人,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人和人之间最好的关系,是相互滋养,相互成就。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结局是,双向奔赴,顶峰相见。
远离消耗你的人,多去靠近滋养你的人,做一个有能量、有爱的人。
能够战胜自己的人,往往才是真正的强者。
当自律成了一种习惯,你会发现事情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当我们拥有足够强大的自制力,才会在自律中遇见更好的自己,成就更广阔的人生。
人到中年,最顶级的自律是藏得住话、沉的住气、守得住心,若是能做到其中一点,定能在人生的道路上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藏得住话
《道德经》中讲:“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话不是说得越多越好,言多必失 ,不如保持虚静,沉默以待,把话藏在心底,好好修炼自己的内心。
一个人若口无遮拦,很容易招惹是非;话说的越多,越容易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之地,甚至引来杀生之祸。
有次曹操在征讨汉中时,与刘备对峙不相上下,退兵怕被人耻笑,进攻又没有什么好的策略,正在进退两难的时候,厨房端来了一碗鸡汤。
曹操看着汤中的鸡肋,有感而发,对将士们说道:鸡肋.杨修听到后立马收拾行李准备撤退。
将士们见状上去询问,杨修说道:“丞相都说了鸡肋,那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正好和现在的形势相似,进不能进,退不能退,不如早点回去,现在收拾好行李,省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众士兵听完觉得言之有理,纷纷收拾起行李准备撤退。
出来巡视的曹操看到这一情形,怒不可遏,立马以扰乱军心之罪判了杨修死刑。
杨修之死与他恃才傲物,口不择言有很大关系,因此我们要做一个沉稳的人,与人相处,要懂得说话的分寸,三思而后行,才能避免祸端上身。
正如《道德经》中讲:“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都能藏得住话,都懂得少言为贵。
人过半百,更要把握自己言谈中的度,谨言慎行,这才是安身立命之道。
管住自己的嘴巴,方可避免灾难,修身养性,留住福运。
沉的住气
《道德经》中讲:“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我们总是想拥有更多美好的东西,这山望着那山高。
殊不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因此常常焦虑不安,稍不如意就烦躁难耐,痛不欲生,生命就这样在患得患失间流走。
凡事不要急于求成,心浮气躁,我们要沉下心来,细细地品味生活。
古代有个年轻人想学箭术,就拜了当地很有声望的射箭高人为师。
刚开始,高人给了这个年轻人一根很细的针让他放在远处盯着看,几天后,年轻人问高人:“师父,我什么时候可以学箭术呀?”
高人说道:“你现在学得就是箭术,回去继续练习吧!”
又过了几天,高人教年轻人练习臂力,在他的小臂上放了石头,让他从早上坚持站到晚上。
年轻人愈发烦躁了,觉得这个高人徒有虚名,就离开了这里。
后来,年轻人陆续拜了了好几个老师学习箭术,也没能在这方面有所造诣。
太过于注重结果,人就容易浮躁,前进的步调也会紊乱,到头来还是碌碌无为。
只有脚踏实地的做事,才能在这快节奏的时代中砥砺前行。
常言道:“欲速则不达。”
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能急功近利,好高骛远,唯有气定神闲,厚积薄发,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守得住心
《道德经》中讲:“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不知足就是最大的祸患,贪得无厌就是最大的灾难,唯有守住内心的质朴,不被功名利禄所诱惑,才能修好自己的内心。
和珅初为官时精明能干,公正廉洁,手下曾多次送礼都被他婉言拒绝了。
后来被乾隆派去打理布库,短短数日,库内的布匹量大大增加,在奉旨查办李侍尧的反贪案中立了大功,受到了乾隆的赏识。
此时的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还和皇家结为了亲家,随着势力越来越大,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以职务之便,结党营私,收受贿赂,搜刮民脂民膏,还置办了不少家产,引起了民愤。
乾隆死后,和珅因贪污罪被迅速拿下,死在了狱中。
人生的祸端皆因欲望而起,当我们拼命收敛钱财,追求名利,期望通过这些外物来满足自身需求时,也许只收获了内心的不安与煎熬。
因此,定要守住底线,守住原则,守住自己的本心,才能让今后的路越走越宽,这样的人生才更值得追求。
《弟子规》说:“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自律的人,遇事冷静,勤于思考;不自律的人,浑浑噩噩,虚度光阴。
逢人藏住话,遇事沉住气,处世守住心,就是最高级的自律。
唯有懂得自律,才能激发出更大的潜能,发挥出自身的优势。
中年以后,更要时刻约束自我,逃离欲望的沟壑,回归本真,安度此生。
余生,去靠近滋养你的人
有人说:“错的人,相互消耗;对的人,相互滋养”。
人这一生,总是不停地往前走,不断地与人打交道。
人生走得越远,留下来的人越少,凡是长久的关系,都是在彼此滋养。
靠近滋养你的人,就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请远离不断消耗你的人
千万不要和消耗你的人在一起。
曾国藩曾说:“择友乃人生第一要义。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远离情绪多变,怨气重重的人——负能量是种慢性毒,不仅影响自身,还会带着身边的人一起中毒。
远离习惯性索取的人——当你的好变成了理所当然的付出,说句“不”都会成为你的过错。
远离凡事都喜欢斤斤计较的人——生活本身美好又多姿,别让自己陷入在鸡零狗碎的纠纷中。
人要学会及时止损,而后才有能力涅槃重生。
壮士该学会断腕,而我们也该学着离开早已不在同一频道的人。
别让自己待在负能量的圈子里,消耗自己,消耗他人,消耗人生。
余生,去靠近滋养你的人
遇见消耗你的人,会让你焦躁不安,疲惫颓废,而遇见滋养你的人,会抚慰你的创伤、放大你的格局、丰富你的见识。
和优秀的人同行
常言道:“与凤凰同飞,必是俊鸟;与虎狼同行,必是猛兽。”
优秀的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浑身充满正能量。
与他们同行,会不自觉地鞭策自己,修炼自己,一路向前。无论是品行和修养,还是习惯和能力,都会变得更加出类拔萃。
和优秀的人同行,会滋养你的心灵,让你在忧患中看到希望,在挫折中奋起直追。
还会打开你人生新视角,赋予你人生新技能,在前行路上,遇到更优秀的自己。
和积极的人深交
大文豪爱默生曾经说:“热情是能量,没有热情,任何伟大的事情都不能完成。”
跟积极的人相处,会慢慢在你的生活中注入热情,让你少了抱怨、多了行动。
积极的人会坦然接受所有的不幸,不颓废、不放弃、不抱怨。在面对生活的有意为难时,他们会让你在忧患中看到希望,在挫折中奋起直追。
积极的人,会赋予你更多的人生技能,打开人生新视角,让你一步步向前迈进。
人生如逆旅,跟积极的人在一起,会让你拥有从容不迫的心态,拥有冲破困境的勇气,奋力向上生长。
和靠谱的人共事
靠谱的人,为人正直有原则,做事稳重重诺言。
在他们眼里,人品比钱财重要,良心比利益可贵。和他们深交,不用防备,无需猜疑,相处最是舒心。
聪明人很多,但靠谱,才是对一个人最高的认可。
靠谱的人,不一定最成功、最出色,却一定最值得深交。
和欣赏你的人相处
有这样一句话:
同是一棵树,有的人看到的是郁郁葱葱,而有的人却只看到树梢上的毛毛虫,原因就在于有的人懂得赏识和赞美。
的确,一个总是否定你的人,是从你身上看不到郁郁葱葱的,而你从他身上感受到的也是满是自卑与消极的姿态。
否定和打击,只会摧毁你,让你跌入深渊;只有肯定和赞美,才能给予你力量。
远离否定你的人,靠近欣赏你的人,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人和人之间最好的关系,是相互滋养,相互成就。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结局是,双向奔赴,顶峰相见。
远离消耗你的人,多去靠近滋养你的人,做一个有能量、有爱的人。
前一篇:打造经世致用的文化品牌
后一篇:自律,是治愈一切迷茫的良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