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清华文创论坛:文创发展与文化强国建设

(2022-09-19 15:01:43)
标签:

时评

文化

重要事情说三遍!!!

2008年11月18日,福建省省长黄小晶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共同签署合作协议。支持福建省成立海峡书局,以版权合作方式与台湾业界合作出版1至2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期刊(言而无信?)!!!

论 坛 简 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并强调在“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激发全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激活发展动能、提升发展品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为推进新时代文创产业的发展,整合文创赋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产研学资源,总结现有的文创特色实践,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将以“文创发展与文化强国建设”为主题,举办2022年清华文创论坛。论坛将由主旨发言和学术分论坛研讨两部分组成,拟于2022年11月5日召开。

论 文 征 集

本届文创论坛热烈欢迎“政产学研资用”六大领域的多方英才汇聚一堂,交流研讨。现面向各大高校教师学者、研究生,以及关心文创发展的各界人士,公开征稿。

征文选题

(包括但不限于):

文化强国与中华文化创造力

文化强国建设与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

海外文创产业的建设与发展

文创发展与新发展格局

数字文化消费与新世代

博物馆文创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国家文化公园创意建设与发展

文化数字化与文化消费升级

网络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

乡村文创推进城乡深度融合

中华文化的数字化与全球化

……

征文要求

投稿者自拟题目。

投稿论文应包括标题、中文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通常总体字数不多于10000字,正文不少于6000字。

在论文结尾处注明作者信息(姓名、单位、职务或职称、联系电话、邮编及地址、邮箱等)

论文格式请参考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刊物《全球传媒学刊》的格式要求。(详情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投稿方式:请投稿者将参会论文题目及不少于1000字的论文摘要以邮件附件形式发送到联系信箱:ticc
@tsinghua.edu.cn,请在邮件主题标注“作者姓名+2022清华文创论坛征文”。

论文摘要征集截止时间:2022年10月8日。

论坛组委会将根据提交论文的主题相关性、内容创新性和学术水平,组织专家对投稿摘要进行评审,于2022年10月15日之前确定论文初步入选名单。初步入选论文请于2022年10月25日前提交论文全文,逾期视为放弃入选。组委会将围绕入围论文组织若干学术分论坛,促进参会学者的交流。

其 他 信 息

会议时间

2022年11月5日

会议地点

清华大学校内召开

具体形式届时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和上级要求确定

论坛主席

柳斌杰

十二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

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

主办单位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

协办单位

清华校友总会文创专业委员会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专项基金

清华大学学生文化创意协会

清华大学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

合作单位/媒体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评论

参会证明

本届论坛组委会将邀请入选论文作者

出席“2022清华文创论坛”进行论文口头发表

并颁发参会证明

费用说明

本届论坛免收注册费和会务费

参会者差旅食宿费用自理

会务组联系人

石老师,13121533891

第六届清华文创论坛组委会

2022年9月

“清华文创论坛”是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交流会,至今已成功连续举办五届。五年来,文创院扎根于清华大学的文化土壤,以“文化中国:转化与发展”“文创发展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文创发展与人类新文明”“文化科技融合与当代文创发展”“文创发展与乡村振兴”为主题,聚焦文创领域热点,创新文创人才培养,促进文创产业发展,推进文创战略研究与智库建设。往届优秀论文已经结集出版为《因文创,更美好——清华文创研究》《以文化人,以创强国——2018清华文创论坛论文集》《文创发展与人类新文明——2019清华文创论坛论文集》《文创与科技融合发展——2020清华文创论坛论文集》。
2022清华文创论坛:文创发展与文化强国建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