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浮生六记》诠释人生,百读不厌

(2022-05-31 05:35:45)
标签:

文化

杂谈

闲来静处,且将诗酒猖狂。唱一曲归来未晚,歌一调湖海茫茫。逢时遇景,拾翠寻芳。

识趣之人看美人,三分容貌有姿态等于六七分,六七分容貌乏姿态等于三四分。

世事茫茫,光阴有限,算来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竞短论长,却不道荣枯有数,得失难量。看那秋风金谷,夜月乌江,阿房宫冷,铜雀台荒,荣华花上露,富贵草头霜。

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

人生碌碌,竞短论长,却不道荣枯有数,得失难量。

向晚庭院,倚靠相背,闲话短长。

但见木犀香里,一路霜林,月下长空,万籁俱寂。

来生卿当做男,我为女子相从。

布衣桑饭,可乐终身。

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

生活要是没有拿个肮脏面就不真实。人在反复压迫后又反弹的感觉最真实。

人珍我弃、人弃我取。

芸曰"世间反目多由戏起,后勿冤妾,令人郁死!"余乃挽之入怀,抚慰之,始解颜为笑。

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

我辈何人,敢望神仙耶?强而求之,致干造物之忌,即有情魔之扰。总因君太多情,妾生薄命耳!

冥冥中是不是有一种神秘难解的力量指引着我们,两个圆在某一点交错,我们便相遇。或者,一切都只是偶然。

流求里太平盛世,红尘中财色情痴。同渡在鸾河柳梦,演一出浮生六记。

风传花信,雨濯春尘。

虽叹其才思隽秀,窃恐其福泽不深。

忽发喘,口噤,两目瞪视,千呼万唤,已不能言,痛泪两行,涔涔流溢。继而喘渐微,泪渐干,一灵缥缈,竟而长逝。

于是相挽登舟,返棹至万年桥下,阳乌犹末落山。舟窗尽落,清风徐来,绒扇罗衫,剖瓜解暑。少焉霞映桥红,烟笼柳暗,银瞻欲上,渔火满江矣。

余友淡公最慕柴桑翁,书不求解而能解,酒不期醉而能醉。且语余曰:“诗何必五言,官何必五斗,子何必五男,宅何必五柳。”可谓逸矣!

芸乃执余手而更欲有言,仅断续叠言"来世"二宇,忽发喘口噤,两目瞪视,千呼万唤已不能言。痛泪两行,涔涔流溢.既而喘沥微,泪渐干,一灵缥缈,竟尔长逝!

逝去的时光,若不以笔墨记下来,便了无踪影,未免辜负苍天的厚爱。

贪嗔痴爱,是非人我,一切放下。

惟愿三白同芸娘,白头到老,百年好合。

舞衫歌扇,转眼皆非。红粉青楼,当场即幻。秉灵烛以照迷情,持慧剑以割爱欲,殆非大勇不能也。

恭敬是在内心,不在这些虚假的形式。

正当桃李争研之候,而余则恍同林鸟失群,天地异色。

人生坎坷何为乎来哉?往往皆自作孽耳,余则非也,多情重诺,爽直不羁,转因之为累。

我只觉一缕情丝摇入魂魄,便将芸拥入帷帐,缠绵怜爱,不知东方之既白。

拥抱却是出自于全心全意的信任和喜欢,毫无防备地敞开自己。

触我春愁偏婉转,撩他离绪更缠绵。

余掩咀嚼之,似觉脆美,开鼻在嚼,竟成异味,从此亦喜食。

“以老篷子磨薄两头,入蛋壳使鸡翼之,俟雏成取出,用久中燕巢泥加天门冬十分之二,搞烂拌匀,植于小器中,灌以河水,晒以朝阳,花发大如酒杯,缩缩如碗口,亭亭可爱。”

人生坎坷何为乎来哉?往往皆自作孽耳。

雪夜里,生暖炉,促足相依偎,静闻雪落无痕。

每当风生竹院,月上蕉窗,对景怀人,梦魂颠倒。

人生坎坷都是从何而来的呢?往往是自己作孽得了报应而已。

秋日远足,最好迷失而不知归途。

佛手是香中的君子,香味幽淡,只在有意无意之间;茉莉是香中的小人,所以须得借人的势头,香味也像胁肩谄笑似的不正经。

余曰:“恐卿鬓斑之日,步履已艰。”芸曰,“今世不能,期以来世。”余曰:“来世卿当作男,我为女子相从。”芸曰:“必得不昧今生,方觉有情趣。”

万千言语之爱,不若默默寸心之行。

时方七月,绿树阴浓,水面风来,蝉鸣聒耳。

日浑闲事,而今尽可怜!

但见隔岸萤光,明灭万点,梳织于柳堤蓼渚间。

余曰:“始恶而终好之,理之不可解也。”芸曰:“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它曾散落坊间,如同它的作者般,一度颠沛流离。

晓月时对窗翻卷,是我翻书还是书阅我?

若爱生时,便生愁蹙、啼哭,忧若烦恼、懊恼。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但为欲故,关在痴狱。

机关参透,万虑皆忘,夸什么龙楼凤阁,说什么利锁名僵。闲来静处,且将诗酒猖狂,唱一曲归来未晚,歌一调湖海茫茫。

仙鹤善舞,而不能耕地;老牛善耕,而不能舞蹈。万物本性使然。

人生碌碌,竟短论长,却不道枯荣有数,得失难量。看那秋风金谷,夜月乌江,阿房宫冷,铜雀台荒。荣华花上露,富贵草头霜。机关参透,万虑皆忘。

正因为是才子,笔墨才能轻薄露骨。

卿自情痴耳,此中人何情之有哉!况锦衣玉食者,未必能安于荆钗布裙也,与其后悔,莫若无成。

余暗于案下握其腕,暖尖滑腻,胸中不觉怦怦作跳。

余年十三,随母归宁,两小无嫌,得见所作。虽叹其才思隽秀,窃恐其福泽不深,然心注不能释,告母曰:“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

想古人以茉莉形色如珠,故供助妆压鬓,不知此花必沾油头粉面之气,其香更可爱,所供佛手当退之三手矣。

他年当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诗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

戏探其怀,亦怦怦作跳,因俯其耳曰:“姊何心舂乃尔耶?”芸回眸微笑。便觉一缕情丝摇入魂魄,拥之入帐,不知东方之既白。

世事茫茫,光阴有限,算来何必奔忙!

俯视河中,波光如练,轻罗小扇,并坐水窗,仰见—飞云过天,变态万状。

今即得有境地,而知己沦亡,可胜浩叹!

芸:布衣菜饭,可乐终身。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忧,即事不可留住,听其自来,应以自然,任其自去,忿懥恐惧,好乐忧患,皆得其正,此养生之法也。

狗无胃而食粪,以其不知臭秽。蜣螂团粪而化蝉,以其欲修高举也。卿其狗耶?蝉耶?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始恶而终好之,理之不可解也。

五百年谪在红尘略成游戏三千里击开沧海便是逍遥。

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忧,即事不可留住,听其自来,应以自然,任其自去,忿懥恐惧,好乐忧患,皆得其正,此养生之法也。

世事茫茫,光阴有限,算来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竞短论长,却不道荣枯有数,得失难量。

若布衣暖,菜饭饱,一室雍雍,优游泉石,如沧浪亭、萧爽楼之处境,真成烟火神仙矣。

菊花插来,宜单数,不宜双数。每瓶只插一种品种,一种颜色更好。

你的过去我来不及参与,你的未来我不会再错过。归纳起来不外乎四个字:相见恨晚。

即此小经营,尚干造物忌耶!

少焉,月印池中,虫声四起,设竹榻于篱下。老妪报酒温饭熟,遂就月光对酌,微醺而饭。

布衣饭菜,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矣。

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语云:恩爱夫妻不到头。

今世不能,期以来世。-来世卿当作男,我为女子相从。-必得不昧今生,方觉有情趣。

芸说:“情之所钟,即便丑陋也不会嫌弃。”

赠余一妾,重入春梦。从此扰扰嚷嚷,又不知梦醒何时耳。

白雪黄芽说有无,指归性命未全虚。养生从此留真诀,休向螂嬛问素书。

当是时,孤灯一盏,举目无亲,两手空拳,寸心欲碎。绵绵此恨,曷其有极!

入房,芸起相迎,握手未通片语。

优游闲岁月,潇洒度时光。

我吓唬他要分手,他一边看足球一边哼哼哈哈地说:“分吧分吧,东西和钱都归你,我什么也不要,只要你走的时候别忘了带上我就行。”

盖柿须摘下,煮一沸,始去其涩,余不知也。

必得不昧今生,方觉有情趣。

宁受责于翁,勿失欢于姑也。

余为友人东拉西扯,助其插花结彩,闲则呼朋引类,剧饮狂歌,畅怀游览,少年豪兴,不倦不疲。苟生于盛世而仍居僻壤,安得此游观哉?

非如是,焉得白头偕老哉?

余与琢堂冒雪登焉,俯视长空,琼花飞舞,遥指银山玉树,恍如身在瑶台。江中往来小艇,纵横掀播,如浪卷残叶,名利之心至此一冷。

芸则拔钗沽酒,不动声色,良辰美景,不放轻过。

手握着手还没有说一句话,两人的魂魄恍然间已经化成了一缕青烟迷雾,但觉耳际轰然一响,飘飘然不知还有这肉身躯壳。

所以不避而待之者,正信其有也。

余笑曰:“花影能如人影否?”星烂取素纸铺于墙,即就兰影,用墨浓淡图之。日间取视,虽不成画,而花叶萧疏,自有月下之趣。芸甚宝之,各有题咏。

杜诗千锤百炼精致纯雅,李诗激扬潇洒落拓风流,与其学杜甫的诗法森严,不如学李白的诗意活泼。

沈复(1763年—1832年),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杰出的文学家。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出生于姑苏城南沧浪亭畔士族文人之家。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十九岁入幕,此后四十余年流转于全国各地。后到苏州从事酒业。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此后情况不明。著有自传体作品《浮生六记》六卷(后佚两卷),影响甚大,1936年林语堂曾将这部作品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浮生六记》是一部水平极高影响颇大的自传体随笔,在清代笔记体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该书的特点在于真纯率真,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富有创造性。这种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其题材和描写对象上。在书中,作者以深情直率的笔调叙了夫妻闺房之乐,写出了夫妻间至诚至爱的真情。在中国文学史上,描写情爱的诗文很多,但大多或写宫廷艳史,或写权势礼法淫威下的爱情悲剧,或写风尘知己及少男少女之间的缠绵,很少涉及夫妻之情。别具慧眼的陈寅恪指出:“吾国文学,自来以礼法顾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间关系,而于正式男女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盖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迷盐之琐屑,大抵不列于篇章,惟以笼统之词,概括言之而已。
《浮生六记》诠释人生,百读不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