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子《道德经》中论大国与用兵之道

(2011-12-11 14:39:45)
标签:

老子

道德经

南怀瑾

大国之道

用兵之道

太上道祖

文化

分类: 老子《道德经》解读

近来读老子《道德经》,也看了不少的注解。

 

《道德经》含道经与德经两部份。老子是得道之人,应当具有具有相当的内证功夫。故如果此人没入道门或是没修道的话,那么事实上是很难解释清楚《道德经》的。而修道最重要是正省、内观与止息,这3样如果没能做到,如何能解释清楚《道德经》呢?

 

南怀瑾师精通释儒道,他的注解,超过其它人不是一点点了。

还有一篇名为太上道祖注解道德经,是谁注解的不太清楚。但显然对道有比较深的理解。也许是我看到的最好一个版本。与南师的讲解非常接近。可以与南师的版本结合起来看。

 

夫《道德经》中关于大国与用兵之道者有三至四章,看看古代圣贤是怎么说: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如果知晓使用道,那以去辅佐国君的人,是不会仗恃自己的兵力,而去逞强天下的。因为用兵去杀人的事,对方一定不服气,一旦有机会。对方也会想尽办法。来报复杀人的行为。而且两军战斗所到的地方。农夫不能顺利耕耘。都让杂草到处丛生。大兵之后。必有凶年。等到战斗之后。人死的死。逃的逃。病的病。这都是造成凶荒之年的主要原因。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因为逞强不是长久之道。譬如万物它是循着自然轨道行走的。它由成长而壮大。由壮大而衰老。由衰老而死亡。是谓不道。所以仗恃逞强的行为。是不合乎大道的。既然知道不合乎道的。就要赶快停止好强好胜好战之心了。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兵器是一种不吉祥的东西。不是君子使用的东西。所以有道之人,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使用它,但是也要以心平气和为首要的条件,就是战胜了。也不以为光彩。因为,如果你认为那是一件光彩的事。就是你的心里很喜欢杀人。喜欢杀人的人。就是难以得到天下人的归服。所以在治理天下时。就难以顺利了。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大国该学大海的卑下自处,虽是居于下流。但是唯有居于下流,才能成为百川众流交会的归处。就好像天下的雌性动物,常以柔弱的静定自处。但是却能胜过雄性动物的刚强躁动。故大国以下小国。这就是以静定为下。反而能胜刚强躁动的原因。所以说,大国若能以谦卑自处,更以诚信有礼对待小国,就可以取得小国的信服,更能取得小国的归向之心。小国若能谦卑自处,更以诚信有礼对待大国,就能取得大国的信任,更取得大国的崇敬之心。所以无论是大国谦下以求小国的信服,或是小国谦下以求大国的信任,大国为政的最终目的。只不过是爱护天下百姓。既然天下百姓皆是安定纯朴。治理大国的使命也算是达成了。小国治理百姓的最终目的。不过是愿意侍奉人民。使其过得平安无事。因此他对大国的要求。也只是希望大国能将小国平等看待而已。所以无论是大国或是小国,如果要达到这种目的,首先就要以谦卑自处。

 

-----------------------------------------------------------

那么现在看看欧美列强在中东的所作所为,你就会明白基地组织何以“其事好还”,而美国早已“物壮则老。是谓不道”,故美国能得天下乎,“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

 

而“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策略,于大国而言,似乎美国用得更加得心应手些,但不要忘了“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最终的还是柔弱胜刚强。

 

同样南海诸国与中国的关系,不就是“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吗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实乃圣言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