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太郎的《小牛的春天》是一本非常有视觉创意的绘本,以一只小牛的成长,用拉近视觉距离的视角,巧妙地用小牛的身体来呈现四季的变化。故事情节单纯简单,却能让读者在画面里及画面之外产生了丰富的视觉想象,很喜欢。于是,在春天里,给班上的孩子讲《小牛的春天》。
http://s7/mw690/74ff8be9gdc906dafda86&690
活动前,我们让孩子将自己发现的春天用画或者话记录下来,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http://s9/mw690/74ff8be9gdc908b5e9448&690
在给孩子讲这本绘本的过程中,在故事情节方面我没有设计任何提问,重点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的颜色和孩子与图中小牛的距离。孩子天生是看图的高手,作者在画面中要传递的信息孩子们都能发现,而且非常自然的接受,仿佛孩子原本也就是这样看待的:
http://s16/mw690/74ff8be9gdc90ce22212f&690
五味太郎把小牛的成长与四季的变化自然融为一体,“牛背上的四季”——真叫人叫绝!文字看似简单,图文结合读起来宛如一首清新的诗歌。
http://s16/mw690/74ff8be9gdc94b9c1c45f&690
四季交替“春天又来了”,第一次看到这页小牛的耳朵出现时,我惊喜一笑。班上的孩子们说:“小牛又回来了”。下一个春天里,小牛长出了小角,蝴蝶的翅膀长出漂亮的斑点,前面扉页上的小苗也开出了小花,都被孩子们一一惊喜又并不费力的发现。
http://s6/mw690/74ff8be9gdc94c3745bb5&690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76EN00SIGG.gif 阅读体验
http://s8/mw690/74ff8be9gdc95fcedf3d7&690
剪、贴
上色 添画
全班38个孩子,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一个集中的时间里操作体验,我们采用了蔡老师建议的组织方法——化整为零,分组活动,控制每个小组的时间差,分区域轮流进行。“工程浩大”,把我们三个老师忙的!
http://s14/mw690/74ff8be9gdc9624a2ad0d&690
作品摘录:孩子创作的小牛,其实就是孩子自己
http://s9/bmiddle/74ff8be9gdc99fcbfe838&690
腼腆小男生青池的小牛
文静小女生昭希的小牛
http://s8/bmiddle/74ff8be9gdc9a03562a17&690
孩子们将作品放置在作业栏展示,看着一墙的“小牛”犹如春天里小牛们的一场聚会,每个孩子都特别满足。
《小牛的春天》讲完了,可孩子们的话题还在继续:周和说,她看到的春天就是弟弟长大了;梓漪说,这个春天妈妈变漂亮了;静仪说,家旁边的小树发新芽了......
大二班的孩子们,很快你们就要幼儿园毕业了,你们就像小牛一样,在长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