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周吧,忘了是那一天了,和大林去泉州学习2天,和以往一样带上笔、笔记,一天整整的讲座,本来还想可能会有点焖,谁知这位51岁的美籍幼教专家的讲座犹如一场精彩的“脱口秀”,老师的名字蔡伟忠,是美国加州大学学前教育博士,曾在全球28个城市的幼儿园带过班,他谦卑自称自己是“蔡老师”,在演讲过程中还不时与台下互动,并问大家他这样表述“同不同意”?特别是在告诉大家他今年已经51岁,台下的人们几乎尖叫,要知道,幼儿园老师大多数都号称是“美女”,而且还是喜欢“帅哥”的“美女”啊,嘿嘿!笔记本里记下了蔡老师的大部分演讲内容,早早就像整理一下,温习一下、反刍一下,有事拖延,下午有时间,边听着听音乐,边敲敲打打中。
http://s1/bmiddle/74ff8be9xb535d6d2e090&690
(照片来自网络)
老师这次讲座的主题是《实效性的教学计划设计及实践报告》
老师的讲座从一个小故事开始,老师说他经常到一位朋友家吃饭,朋友家的蒸鱼做的很不错,就是有点很奇怪,鱼的尾巴总是被往上折起,蔡老师好奇为何要如此,难道这是一种烹饪技巧?他问了女主人,女主人说是看她母亲这样做学者照做,后来有机会又问了女主人母亲,老太太说是小时候看她母亲这样做也照做,呵呵,再后来又有一个机会,蔡老师又问了女主人的母亲的母亲,老老太太道出“天机”:“以前家里穷锅小,只能把鱼尾巴往上折断!”。呵呵,台下笑声荡漾,老师用一个小故事告诉大家——我们经常在各种学习与参观中,缺乏思考,拿来抄袭!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31EN00SIGG.gif我们明确“要让孩子学会学习”,首先,我们老师自己也要学会学习,现在我们都在提倡“做创造型的老师”,那老师要创造什么呢?——教育的方式方法
老师提出:让孩子和不同的对象学习,这里的对象是指老师。(我想这里的老师应该是指已经形成不同教学风格的老师吧);让孩子和不同的孩子学习,这里老师还提到了混龄班级就是一种让孩子与不同孩子学习的一种方式。
此处老师还强调了“环境”的作用,老师对孩子的教育一般是一种“直接教育”,而教育很多时候是成人的这种直接教育没有办法做到了,这时候,间接性的教育作用很大,如环境。(我想这里的环境有物质的,还有人文的、互动中的环境吧)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31EN00SIGG.gif老师还让大家思考“为什么不把幼儿园当成小小学?”,可见幼儿园这个阶段有其独特性,有不可取代的价值。那这些不可取代的价值在哪里?——在幼儿阶段培养孩子的生活行为习惯、学习的习惯、思考的习惯、价值观的萌发。
幼儿园孩子的学习特点是:模仿性的学习。特别是在小、中班的孩子间接指导绝对占优势,到了大班才开始考虑适当的运用直接教育。老师还举例了一个例子“成人告诉孩子不能大人,但是自己打孩子。”这样的教育是不是有问题?
要培养孩子内在的行为习惯、素质,成人要通过身教、并长期在一个固定的环境中来培养。这是一种间接性的指导,用直接的说教是无法完成的。
老师提出:在整个小、中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孩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31EN00SIGG.gif老师说如果说中国的幼儿教育只有一个问题没有第二个的话,那就是——大班额。现在很多人在学习瑞吉欧的方案教学,但是很少人注意到,瑞吉欧的方案教学班额只有12人。要决解这样“大班额”的问题,老师也提出了方法——化整为零!充分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此处,老师还介绍了至从工业革命以后,西方的科技及生产力文明开始超越中国,因为西方的工业革命思想就是不断创造新的生产方法,提高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
说到教学方法,老师还谈到了蒙氏教育,蒙氏的教学策略,如混龄班级,每学年差不多会有1/3的新生,2/3是懂得遵守规则的旧生,旧生的量大,改变针对小批人进行教育,还有蒙氏的学具,已经有100年的历史了,孩子在反复的操作中,有了经验的积累和沉淀。(前几年,单位的同事外出学习回来介绍其他幼儿园孩子在操作蒙氏学具的情景,孩子安静操作,教师通常用眼神、点头等小动作稍作提示,没有言语的干预,那时我很不解,这样的师幼互动是一种什么状态?后来逐渐明白,蒙氏的学具并非老师的教具,而是一种提供了让孩子自我教育自我启发的“媒介物”,在明白这点以后,我开始注意在生活和工作中尽量不打搅孩子正专注于某件事情之中,特别是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让我的女儿有“独处”的时间和空间。)老师的另外一句话,也让我茅舍顿开,老师说,蒙氏教育最核心的东西是它的教育理念,如果你领悟了她的教育理念,就算不用蒙氏教具也是在做蒙氏教育。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31EN00SIGG.gif老师强调“幼儿园不做分科教学”,因为太早分科,不利于幼儿将知识跨领域运用。在国外,一般都是8岁以后再分科,等孩子抽象思维成熟以后。任何分科都是为了“合”而分的,提倡综合性的解决问题。(我想,老师的这个观点,与现在《纲要》指示的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性应该是一致的。)老师介绍,在北欧,学前阶段,他们用2年的时间只做一件事情:培养孩子内心能量的产生、强大。他们极少给孩子提供玩具,需要花,孩子自己去种,一些“玩具”也是真实的,幼儿园下了几天的雨,堵水了,老师会说“你们的幼儿园堵水了,你们要怎样解决?”,孩子们自己去挖水沟,解决问题。在幼儿园,还有木板和锯子,孩子可以自己动手据木头,这样的事情,在中国的老师和家长看来可能不可思议,担忧孩子要是把手指锯断了怎么办?老师幽默的说,如果一个孩子手指稍稍弄疼了,还会继续把他锯到断了为止,那么这个孩子就不是一般的教育能解决的了。老师强调:社会不会迁就你,你要面对的是一个真实的社会。一个人内心能量的强大是很重要的,在国内的很多幼儿园都弄得很“完美”,而国外的幼儿园则很“真实”,为孩子提供的是一个真实的世界。老师认为“应该为幼儿打造有难度、有问题的环境,让孩子自己去解决,从而打造孩子内心的能量。”
此处,老师与大家分享了一段话“凡是没有在童年游戏中经历的,最终都会在成人世界遇见,但付出的代价是不一样的。”(老师的这段话,让我突然想起在电视和报纸中报道的很多大学生的自杀事件,一直在回味这句话。)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31EN00SIGG.gif老师认为外国的老师比起我们国内的老师具有2个优势:第一是她们从小就在一种被尊重和平等的关系中渡过,她们现在与学生的互动就是在重复自己的成长过程,而我们的困难点是我们的老师没有这样的成长过程。第二是在使用工具方面,这也是我们国内老师缺乏的。老师还介绍,以色列是诺贝尔奖最多的国家,北欧国家的幸福指数很高。老师在多媒体屏幕上了分享了一张照片,我们提倡要“蹲下来与孩子说话”,照片中是一个谈话的情景,一个大人与一群孩子在谈话,大人站着,孩子们坐在椅子上,其中一个外国孩子好像迫不及待站在椅子上,与大人热切的交流,孩子站在椅子上的高度与大人大致一样,在照片中这样的“平等”似乎无可非议,而在中国老师和家长的眼里可能会吃惊不小。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31EN00SIGG.gif老师说,在自己40岁之后开始学习中国的国学,当面临一些大事情上的抉择时,这方面的领悟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并用一个国外生命教育课程“杀鸡”来分享一个中国的古谚“君子与禽兽的区别是,君子有恻隐之心。”老师想告诉我们,在学习与借鉴的同时,不能偏离民族的价值观。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31EN00SIGG.gif打造环境,让孩子自主学习。孩子自己玩的时候,自然就会产生教育资源,我们必须给孩子这个空间,而不是一味支配性的学习。老师认为“知识的可运用性与学习的自主性事紧密相连的”。直接经验会与孩子原有的经验建立关系,产生联想点,从而被激活。而这个过程必须是孩子自己来完成,而不是听“二手知识”。而老师就要尽力创造这样的条件,让孩子自己来解决问题,消化经验、重组经验。
说到这里,老师在强调“聪明的老师是不会太强势的”。要懂得和孩子“打太极”,把问题交给孩子解决。老师还提出了一个比较具体的时间:中班。中班开始,老师就要弱势一点,这个时候孩子的自主能力逐渐在提高了。
在一个集体环境中,要让孩子获得三种感受:安全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归属感往往从老师的表演开始,说到表扬,老师认为:表扬过渡,会让孩子产生的是兴奋而不是动力,如很多老师经常说的“棒棒,你真棒!”之类的,适宜的表扬应该是一种描述性的表述。
另外,在一个集体中,要尊重孩子的天赋(基因),有的孩子在集体中就是比较强,这是老师干预不了的。我们要教孩子遵守规则,而不能让孩子听命于他人。老师说,作为一名老师,你可以严格,但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如不能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你可以严格地对孩子说:“打人是不对的。”但你不能说:“就是你这种坏孩子才会打人。”,在家长工作方面,老师也是颇有经验的,老师说,面对家长,你讲话的态度与你讲话的内容是两件事情。(老师说的这些给予一线老师的建议,我都重点与幼儿园的同事们分享了,我觉得非常在理,很受用。)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51EN00SIGG.gif——————————————————————
以上是蔡伟忠博士于2011年12月8日上午在福建泉州泰和酒店7楼会议室的讲座,当然,是一份不完全的记录,我没有带录音笔,只是按照自己笔记上的记录来录入的。下午老师的讲座是《跳出传统思维的区域活动》,笔记不全,在老师撰写的《幼儿园教师实用手册》第三章,有关于区域的详细解读。
实用好书,广而告之,当当有售,谢谢老师!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78EN00SIGG.gif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