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任家桥:哈尔滨的城边子

(2013-09-13 13:55:44)
标签:

杂谈

@于鸿斌1
任家桥,一座横跨马家沟的公路桥。2000年时,提起任家桥,哈尔滨人会告诉你:过了桥就出城了,它俨然是城区和郊区的分界点;说到马家沟,哈尔滨人又会告诉你,任家桥是城市段和郊区段的分水点……10年后,这座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小桥经过反复修葺,静静地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沧海变桑田。

初春的哈尔滨,一派羡煞南方人的雪国景象。踩着沙沙脆响的积雪,来到马家沟河底,正前方就是那座钢筋水泥的小桥,18根水泥柱、双向6车道。在“任家桥”三个红漆写就的桥名一侧标着:哈尔滨市交通局承建,竣工时间:2000年10月。桥栏杆是红黄相间的几何图案,人行道上铺的是巴掌大的马赛克地砖。小桥普通得如邻家男孩,久居四周的人懒得正眼观瞧。

站在任家桥的北桥头,可以看到带状的省森林植物园沿着马家沟的岸边铺展开来,临近的居民区是花卉小区和盛世闲庭小区。不论是临街的高楼,还是院内的房子,很少有安装空调的。正在小区外广场上摆弄健身器的阎复说,任家桥这地方不用安空调,夏天一开窗就异常凉爽;冬天地面的雪也是洁白的,空气很新鲜。

在任家桥的南侧、挨着马家沟西岸的地方,曾有个叫任家屯的村子。地方志上的记载是:任家屯,明朝万历年间(约1573年)建立。68岁的胡冬梅大娘操着浓重的山东口音说,听老辈人讲,这里清朝的时候就是一个不小的屯子,任家桥的历史至少也有200多年。

“10年前,一提到任家桥大家伙还说‘那是城边子,过桥就出哈尔滨了’,你现在看看,过了任家桥再走十里地也没出哈市,这变化是一年一个样儿,任家屯早都没了,到处都是大高楼。”胡冬梅大娘说。

任家桥成为哈尔滨人耳熟能详的地名,还缘于它的地理位置。哈尔滨的老城建何广栋告诉记者,建国后的任家桥始终是哈尔滨与吉林省交通联系的主要道路。上世纪末,黑大公路的江南段就是由任家桥开始扩建的。在2001年黑大公路全线竣工通车的前一年国庆节前后,任家桥新桥就建成了。“那时候,对任家桥地区的定位还是城乡结合部。”

任家桥,像大马路的十字路口。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任家桥是城区和郊区的分界点;如今,哈尔滨开展了马家沟河改造,将大约35公里的马家沟河分成两大段,任家桥又是这两段的分界点。

任家桥地区的老住户刘靖说,早先的马家沟在夏天是有长流水的。大约40年前,这一带的居民大多是大厂的工人和菜农,马家沟的水也是清亮亮的,虽然不能喝,但洗衣服还是没问题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