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阿明和我都驻足过的苏州玄妙观:随转他的《玄妙观的记忆十》TheTaoistTempleofXuanmiaoinSuzhou

(2020-05-24 06:54:33)
标签:

羽离子recordedbyyuli

street-performer

suzhoutemplesite

miserycareer

taoistpriest

阿明和我都驻足过的苏州玄妙观:随转他的《玄妙观的记忆·

 .

The Taoist Temple of Xuanmiao in Suzhou where Amin and I stopped: followed by his memory of Xuanmiao Temple · 10  

. 

羽离子记录Recorded by Yulizi (Jian QIAN)


.

在快速浏览互联网上的材料时,除了把有助于学术研究的分门别类地为作保存外。对比较感人的文章,也会顺手将之保存在诸如“文学性杂文”等等的文件夹里。近日回头清理这些文件夹,从中抽读到一篇短文。作文者“大生阿明”,不知其姓;但从其博客里的自述可知,他是原先南通市国营大生第一棉纺厂的一名“工程/设备主管”,退休后住在崇川区。他曾记及1949我尚未满周岁”,可见如今是位七旬老人了。 

他断断续续地写贴过几组杂文,其中有一组名为《玄妙观的记忆》。南通城内也有玄妙观,但他所记及的是苏州城里的;而且记的是观外场地上的事。我则把玄妙观的里面和自己的浅缘略记于下。

三十多年前,我在苏州读书时,去过玄妙观有二十次左右。那时业余研究的一部分是关于古代的《焦氏易林》和摩尼教的《宝囗三囗光囗经》的。前者已被收入了道藏;而后一宗教的经文和活动等曾被部分地纳入了道教。去玄妙观有可能了解或观察到它们是否在现代道教中有所保留。因此,除了特地前往外,上观前街或玄妙观内的小商品市场买东西时,也就有意无意地踏进了玄妙观

在其三清殿里多半能遇见一位个子较小的老道士;在没有各种典礼仪式等的平时,只有他一个人看守着大殿。此老者看起来约近六十岁;或者其年龄并不太大,而只是脸上的皱纹早生而显老吧。在三尊十几米高之巨大神像的脚下高坛的左前方,有个搁在木支架上的直径比大脸盆口还大的黄铜大钵。总是穿着有点褪色的衣,戴着叫不上名称的黑色巾帽的这位老道士,就坐在此大铜钵旁边的小木桌之后,为来人用毛笔在黄纸上书写几张符箓;在收到了些香火钱后就用小木棒敲一下铜钵以告神明。   

我去玄妙观,尽量找机会向他询问、讨教。次数多了,就渐熟了起来,而往往攀谈稍广;他懂得很多道场的科仪等,经历坎坷。我夸奖他的符箓写得漂亮,是很好的书法字。他说是以前师傅教的;他自己念书少,看报纸,字还不能认全。后来去的几次里,他就劝我不要读书了,他保荐我到玄妙观里来。原因是寥寥几个老道们都老了,没有年轻人,尤其是没有多识点字的年轻人。我要是去了,可以帮玄妙观做做账和在苏州道协写写文章。他说中国道教协会通知苏州道协要撰写道教大辞典等等和编印道书,而苏州只有不多几个道有本事帮着写。还说做道士,挣的钱不少;就是苦点,每天要很早起来。他每天一大早就来开殿门,擦拭供案台窗等后要上香念经,做一阵早坛功课。他又说我的号天生就是道士的名号,这是天意。他还把他的道名和观里的电话号码写给我,说等我什么时候想好了,就打电话给他。……

不过,我当是并无做道人的天分,所以没有能成为一名道士。   

下面转贴的阿明的短文是其杂记组文《玄妙观的记忆》里的第十篇。无需什么谋篇布局,情节设计,也不讲究炼句修辞;只是简单无奇地讲了几句眼见的街头事。过去南通州的庙观前,情况也彼此类似。我因为叹人们例如卖艺的艰险苦命,所以留存了此短文。  

 

.

阿明和我都驻足过的苏州玄妙观:随转他的《玄妙观的记忆十》TheTaoistTempleofXuanmiaoinSuzhou

.

玄妙观的记忆:十

  (大生阿明 2010-04-25 22:31:05) .

 

在五、六十年代,玄妙观广场每天总有几场练功夫、卖拳头表演。一般在下午一时以后,开始抢地盘、摆场子。用滑石粉或石灰之类的白粉,在泥地上画个大圈,有的再用白粉写几项字,吆喝几声就算开场了。

卖艺者多般赤胸露膊,一边呐喊,一边手不停拍地打胸脯,来吸引过往路人和游客的注意。等圈子外逐渐有了一、二圈人后,表演者就会开始黄婆买瓜,自吹自擂,并搬出自己的拿手好戏和绝活。待表演到高潮或围观者多和拥挤时,时常会用:如九节鞭、棍棒之类的器械,在众人头前晃动飞舞,当吓得大家纷纷后退至白线外,小孩蹲下或席地而坐时,往往是“敲锣卖糖各干各行”。有推拿、疗伤的、有卖药的……我们称之谓“卖狗皮膏药”。

不过也有许多跑江湖者,靠卖苦力真功乞讨一些钱财。

在我记忆较深的一次:有个北方中年汉子带了一位老妇在玄妙观卖艺,中年汉子介绍说:“家乡今年闹水灾,我带师母路过贵地,现住旅绾、吃饭都得开销,实在无法。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待我献丑后,大家能帮个忙,给一点另化钱……”。这个人硬功夫深厚,能口吞鸡蛋般大的铁球到肚中,绕场一周后吐向空中、从嘴里插钢剑、手指在砖上钻孔……,不敲锣打鼓、不做绣、没有托。在这里连续表演了好几天,全凭真功夫,但要到的钱却不多。在一次演出中,我看到他用锋利的钢刀竖放在胸脯上,邀请场外随便那位有力者,用粗木棍子击打钢刀。场外无人应声,他就主动挑了一位本地年轻人。只见那小伙进圈后,用尽全力击打刀背。每击打一次,刀刃从肌肤上弹起,留下一道紫痕,真有点惊心动魄。“这叫以柔克刚”那汉子边说边令年轻人继续用劲击打。当棍棒敲到第七、八棒时,由于用力过猛失去重心,把棍子打偏在刀的上方,结果刀把跷起,刀刃与锁骨相碰,顿时鲜血直流。硬碰硬,皮肉骨头哪有钢铁利害?只见大汉取出一包药粉,一边止血,一边略带微笑说:没关系、没关系!年轻人觉得不好意思,把口袋中全部钱都掏了出来,也只有不到一元钱,此时观众纷纷抛出了分币、角票......

这是我看到他募到最多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过后第二天、第三天……在玄妙观广场,一直都没有出现过他的身影。

 

(完)  

.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