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诗词典故(一)名称
标签:
梅花诗词典故 |
分类: 詩文寶藏 |
梅花诗词典故(一)名称
资料搜集整理、摄影:南樵渔翁(南樵子)
梅花:梅树的花。早春先叶开放,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是有名的观赏植物。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春歌六》:“杜鹃竹里鸣,梅花落满道。燕女游春月,罗裳曳芳草。”
南北朝·庾信《梅花诗》:“常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唐骆宾王《西行别东台详正学士》:“意气坐相亲,关河别故人。客似秦川上,歌疑易水滨。塞荒行辨玉,台远尚名轮。泄井怀边将,寻源重汉臣。上苑梅花早,御沟杨柳新。只应持此曲,别作边城春。”
唐·王昌龄《梅诗》:“落落寞寞路不分,梦中唤作梨花云。”
唐·杜牧《梅》:“轻盈照溪水,掩敛下瑶台。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来。偶同佳客见,似为冻醪开。若在秦楼畔,堪为弄玉媒。”
梅华:梅花。元王冕有《梅华传》,收辑古来有关梅的故事。
清晓离家去路遥,绝怜寒景太萧条。松深渐觉风声紧,云动还知雪意销。
沙嘴客担鱼种卖,山头人拾树枝烧。梅华多处谁家酒,斜舞青帘隔小桥。
夜合花 其一 赋笛(宋·史达祖)
冷截龙腰,偷拿鸾爪,楚山长锁秋云。梅华未落,年年怨入江城。
千嶂碧,一声清。杜人间、儿女箫笙。共凄凉处,琵琶湓浦,长啸苏门。
当时低度西邻。天澹阑干欲暮,曾赋高情。子期老矣,不堪带酒重听。
纤手静,七星明。有新声、应更魂惊。梦回人世,寥寥夜月,空照天津。
和方孚若瀑上种梅五首 其三(宋·刘克庄)
瀑映梅华何所似,蚌胎蟾彩浴寒江。梦回东阁频牵兴,吟到西湖始树降。
雪屋恋香开纸帐,月窗怜影掩书釭。若将汉晋间人比,不是渊明即老庞。

梅朵:梅花。前蜀韦庄《和李秀才郊墅早春吟兴十韵》:“草根微吐翠,梅朵半含霜。”
百馀年树未为古,三四点花何限春。欲折一枝无处赠,世间少有识花人。
疏花清晓嫩寒时,粉蝶霜禽总不知。未有风流如此老,为渠费尽雪桥诗。
三生种植得梅缘,每见梅花辄欲颠。清梦化为蝴蝶去,也应只在此花边。
昔年诗担过罗浮,曾见梅花一夕留。翠凤几回清夜梦,月明还挂旧枝头。
万里閒关庾岭回,岭头曾见此花来。远游何似在家好,屋角玲珑一树开。
梅英:梅花。
喜迁莺
其一(唐末宋初·无名氏)
南枝向暖。乍秀出庾岭,梅英初吐。玉颊轻匀,琼腮微抹,姑射冰容相许。
几回立马凝伫,影映寒光霜妒。□尽占,在百花头上,严冬独步。
芳华春意早,昨夜一番,雪里开无数。万蕊千梢,铅堆粉污,总是化工偏赋。
月明暗香浮动,休使龙吟声苦。且留取。待时时,频倚阑干重顾。
昔年游越绝,首识南枝梅。一麾守清源,再见梅英开。
颜色宛如故,风霜不能摧。玉质长仙葩,芳姿酝诗才。
其侣乃蟠桃,其根出蓬莱。花开三十年,寿荐三千杯。
高阁寒轻,映万朵芳梅,乱堆香雪。未待江南,早冠百花,先占一阳佳节。
剪彩凝酥,无处学、天然奇绝。便寿阳妆,工夫费尽,艳姿终别。
风里弄轻盈,掩珠英明莹,待腊飘烈。莫放芳菲歇。
剩永宵欢赏,酒酣吟折。倒玉何妨,且听取、樽前新阕。
怕笛声长,行云散尽,谩悲风月。
艳魄:
喻梅花。清贺裳《腊梅花赋》:“分寒枝於陇上,空染啼痕;传艳魄於罗浮,惟霑醉腻。”
和羹:
参见人物部·将相“和羹”。借指梅花。徐贵《梅花》:“结实和羹知有日,肯随羌笛落天涯?”《尚书·商书·说命下》王曰:‘来汝说…著作酒,若作和羹,尔唯盐梅。”
和羹:
借指梅花。徐贵《梅花》:“结实和羹知有日,肯随羌笛落天涯?”《尚书·商书·说命下》王曰:‘来汝说…著作酒,若作和羹,尔唯盐梅。”又喻指宰相。唐刘禹锡《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镇改月偶书所怀》:“受赈新梁苑,和羹旧傅严。”
梅兄:
对梅花的雅称。宋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枚欣然会心为之作咏》:“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宋杨万里《烛下和雪折梅》诗:“梅兄衝雪来相见,雪片满鬚仍满面。”元戴良等《对菊联句》:“缔芳笑兰友,论雅傲梅兄。”
梅妆:
指梅花。清陈维崧《绮罗香·咏海棠》词:“褪尽梅粧,飘残杏靨,春事今年恁快。”
梅妆:
《太平御览》卷九七引《宋书》:“(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会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自后有梅花妆,后人多效之。”喻女子华美妆饰,或喻梅花。唐李商隐《对雪二首》之二:“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妆。”另参见人体部·头面“额妆”。宋陆游《湖山柳姑庙》:“汀月生眉黛,溪梅试额妆。”植物部·花卉“妆梅朵”。唐白居易《新春江次》:“粉片妆梅朵,金丝刷柳条。”
梅粉:
指梅花或腊梅花。宋张先《汉宫春·蜡梅》词:“透新春消息,梅粉先芳。”宋范成大《与游子明同过石湖》诗:“梅粉都皴啼宿雨,柳黄不展噤春寒。”
暗香
梅花的代称。宋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风亭把盏酬孤艳,雪径回舆诏暗香。”
百花魁
喻梅花。宋王十朋《雪中寄梅花与清之大老》:“分赠鹿岩龙穴友,异时俱是百花魁。”又借喻美女。明无心子《金雀记•掷果》:“午夜漏声催,行踪问者稀。天街游乐处,看尽百花魁。”
冰魂
梅花的别称,谓其冰清玉洁。宋苏轼《松风亭下梅花盛开》:“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纷纷初疑月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宋•唐珏《水龙吟•白莲》:“叹冰魂犹在,翠舆难驻,玉簪为谁轻坠。”清江炳炎《淮甸春•自题纸帐梅花》:“闲门客里,叹年年辜负,西溪游屐。约与冰魂同小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芳心恐负,正酒醒天寒时候。唤鸦鬟招鹤归来,请与冰魂守。”
第一香
梅花代称。宋陆游《初春书怀》:“清泉冷浸疏梅蕊,共领人间第一香。”宋王遂《堂后梅》“不须徙倚横枝看,留作江南第一香。”
国香
本指兰花。《左传•宣公三年》:“兰有国香。”宋黄庭坚《书幽芳亭》:“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后又借指多种花卉,也成了梅花代称。宋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凭仗幽人收艾蒳,国香和雨入青苔。”
梅花。因其凌寒开放,故称。唐张谓《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宋柳永《瑞鹧鸪》:“天将奇艳与寒梅。乍惊繁杏腊前开。”明何景明《二月见梅》:“二月寒梅开满枝,素心宁与艳阳期。”
寒英
指梅花。唐柳宗元《早梅》:“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花魁
多指梅花。以其开于百花之首,故称。宋卢炳《烘堂词汉宫春》:“向暖南枝最是他潇洒,先带春回。因何事向岁晚,搀占花魁。”
寄春君
梅的拟人之称。谓其能传递春的信息。元龙辅《女红馀志•梅》:“南华封梅为寄春君。”
冷蕊
寒天的花。多指梅花。唐杜甫《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宋张元干《十月桃》:“撩人冷蕊,浑似当时,无语低鬟。”明张祥鸢《水边梅》:“暗香稍稍能相媚,冷蕊娟娟不自持。”
冷香
梅花的代称。宋曾巩《忆越中梅》:“今日旧林冰雪地,冷香幽绝向谁开?”宋姜夔《念奴娇》:“嫣然摇动,冷香飞向诗句。”明高启《梅花》:“翠羽惊飞别树头,冷香狼藉倩谁收?”宋梅尧臣《依韵和正仲重台梅花》:“冷香传去远,静艳密还增。”清陈维崧《二郎神•咏梅子》:“算颗颗冷香松脆,想尔料难胜口。”又指花、果的清香。唐薛能《牡丹》:“浓艳冷香初盖后,好风干雨正开时。唐王建《野菊》:“晚艳出荒篱,冷香着秋水。”另外,还借指美女。清侯方域《梅宣城诗序》:“‘昔年别君秦淮楼,冷香摇落桂华秋。’冷香者,余栖金陵所与狭斜游者也。”清纳兰性德《齐天乐•塞外七夕》:“羁栖良苦,算未抵空房,冷香啼曙。”
梅花的美称、喻指。唐韩愈《春雪间早梅》:“玲珑开已遍,点缀坐来频。”
罗浮梦
梅花代称。传说隋开皇中,赵师雄于罗浮山遇一女郎。与之语,则芳香袭人,语言清丽,遂相饮竟醉,及觉,乃在大梅树下。后因以借指梅花。唐殷尧藩《友人山中梅花》:“好风吹醒罗浮梦,莫听空林翠羽声。”《送刘禹锡侍御出刺连州》:“梅花清入罗浮梦,荔子红分广海程。”明文征明《千叶梅与方山人同赋》:“罗浮梦断情稠叠,瑶圃风生珮陆离。”
罗浮魂
梅花。元•岑安卿《次韩明善题推蓬图》:“江南烟色正愁绝,一枝唤醒罗浮魂。”
对梅花的戏称。宋林和靖隐居西湖孤山,不娶,种梅养鹤为乐,故有梅妻鹤子之谓。后以梅妻指代梅花。清陈维崧《八六子•枫隐寺感旧》:“渐舞榭成坟,歌台作寺,松雏已老,梅妻都嫁,只剩乱涧间腾鼯鼬。”
梅钱
指梅花瓣。清孔尚任《桃花扇•传歌》:“你看梅钱已落,柳线纔黄,软软浓浓,一院春色,叫俺如何消遣也。”
木母
“梅”字可拆出木、母二字,故以称梅。《湖海新闻夷坚续志•贵显•称旨除官》:宋神宗问叶涛曰:“‘自山路来木公、木母如何?’涛曰:‘木公正傲岁,木母正含春。’木公,松也;木母,梅也。”唐元结《演兴•初祀》:“山之乳兮葺太祠,木孙为桷兮木母榱。”
南枝
借指梅花。宋苏轼《次韵苏伯固游蜀冈送李孝博奉使岭表》:“愿及南枝谢,早随北雁翩。”赵次公曰:“南枝,梅也。”清宋琬《送别李素臣归荒隐草堂》:“相思试折南枝寄,东阁官梅尚有无。”
奇友
蜡梅的别称。《事物异名录•花卉•蜡梅》引明彭大翼《出堂肆考》:“曾端伯以蜡梅为奇友。”
梅花的别称。以花拟人,以其开于冷清的冬季,故称。宋姚宽《西溪丛语•十客》:“梅花为清客。”
清友
梅花的别称。因其清香淡雅,又为“岁寒三友”之一。明都卬《三余赘笔•十友十二客》:“梅花为清友,栀子为禅友。”
琼英
梅花代称。元无名氏《一枝花•惜春》:“春阴低画阁,梅瓣琼英落。”唐宋璟《梅花赋》:“若夫琼英缀雪,绛萼着霜,俨如傅粉,是谓何郎。”
癯仙
骨姿清瘦的仙人。指梅花。宋陆游《射的山观梅》:“凌厉冰霜节愈坚,人间那有此癯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凝情待久,无限恨、癯仙知否?”
寿阳花
梅花的别名。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曾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自后有梅花妆。妇女多效之,在额心描梅为饰。元杨维桢《香奁八咏•黛眉颦色》:“索画未成京兆谱,欲啼先学寿阳妆。”清二石生《十洲春语》:“待明朝,端整寿阳妆,眉梢晕。”
梅花的代称,谓其清雅淡香。宋李元膺《洞仙歌》:“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金赵伯成《蜡梅》:“冷艳疏香寂寞滨,欲持何物向时人。”
疏影
本写梅姿,后因以指称梅花。宋范成大《古梅二首》:“压倒嫩条千万蕊,只消疏影两三枝。”
酥花
指梅花。宋苏辙《戏赠李朝散》:“后堂桃李春犹晚,试觅酥花子细看。”宋陆游《朝中措》:“彩燕难寻前梦,酥花空点春妍。”宋陆游《冬至》:“探春漫道江梅早,盘里酥花也斗开。”
霜女
即青女,神话传说中的霜雪之神,借指梅花。宋张先《南乡子》:“百卉已随霜女妒,东君。暗折双花借小春。”宋张耒《明道杂志》:“霜女遗灵长着素,玉妃余恨结成酸。”
雪肌
梅花的喻称。宋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洗尽铅华见雪肌,要将真色斗生枝。”宋吴师孟《蜡梅香》:“正绛跗初吐,秾华将茂,国艳天葩,真淡伫,雪肌清瘦。”
雪梅
梅花色白,故称。唐孙逖《宴越府陈法曹西亭》:“雪梅初度腊,烟竹稍迎曛。”唐杜牧《代人作》:“斗草怜香蕙,簪花间雪梅。”宋范成大《代儿童作立春贴门诗》:“雪梅同雪鬓,相对两凌寒。”
雪霙
梅花的喻称。清褚人获《坚瓠十集•西湖观梅》:“番阳张彦实兄楚材,为祕书监,约彦实观梅西湖。彦实作诗云:‘天上新骖宝辂回,看花仍趁雪霙开。’”
雪友
梅花的喻称。宋梅尧臣《读吴正重台梅花》:“龙沙雪为友,青女霜作媒。”
梅花的别称。《太平御览》:“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多以“一枝春”为梅花的别名。宋黄庭坚《刘邦直送早梅水仙花》:“欲问江南近消息,喜君贻我一枝春。”宋陈师道《和豫章公黄梅》:“寒里一枝春,白间千点黄。”清余梦易《一萼红》:“算消息、江南较早,也不须、遥寄一枝春。”
驿使
梅报春信息,故称。但用得太死太多,曾被陆游批之。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国初尚《文选》,当时文人专意此书。故草必称王孙,梅必称驿使,月必称望舒,山水必称清晖,至庆历后恶其陈腐,诸作者始一洗之。”
玉妃
指梅花。唐皮日休《行次野梅》:“茑拂萝捎一树梅,玉妃无侣独徘徊。”宋汪元量《越州歌》:“鳌山灯月照人嬉,宣德门前万玉妃。”宋陈与义《和张矩臣水墨梅五绝》:“粲粲江南万玉妃,别来几度见春归。”
玉玲珑
梅花的别名。谓其高洁如玉。宋毛滂《玉楼春•定空寺赏梅》:“醉翁满眼玉玲珑,直到烟空云尽处。”元刘炳忠《江边梅树》:“素艳乍开珠蓓蕾,暗香微度玉玲珑。”
玉梅
白梅花的美称。宋苏轼《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宋范成大《樱桃花》:“借暖冲寒不用媒,匀朱匀粉最先来。玉梅一见怜痴小,教向傍边自在开。”
玉面
梅花喻称。以其冰清玉洁,如美人之面。宋魏杞《虞美人》:“冰肤玉面孤山裔,肯到人间世。天然不与百花同,却恨无情轻付、与东风。”
本指美女,后成了梅花的喻称,谓其高洁如美女。宋吴文英《天香•腊梅》:“岭上寒多,溪头月冷,北枝瘦、南枝小。玉奴有姊,先占立、墙阴春早。初试宫黄淡薄,偷分寿阳纤巧。”宋王沂孙《花犯•苔梅》:“罗浮梦,半蟾挂晓,幺凤冷,山中乍起。又唤取、玉奴归去,余香空翠被。”宋苏轼《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月地雪阶漫一樽,玉奴终不负东昏。”宋周紫芝《浣溪沙》:“无限春情不肯休,江梅未动使人愁,东昏觑得玉奴羞。”杨贵妃小名。唐郑嵎《津阳门》:“玉奴琵琶龙香拨,倚歌促酒声娇悲。”自注:“玉奴乃太真小字。”宋杨万里《和祝汝玉作举子语之句》:“玉奴何必减花奴,省识春风作画图。”又泛指美女。宋苏轼《四时词》:“起来呵手画双鸦,醉脸轻匀衬眼霞。真态香生谁画得?玉奴纤手嗅梅花。”元萨都剌《送友人之金陵》:“楼中子弟皆年少,玉奴行酒吹鸾笙。”明陶宗仪《念奴娇•九日有感次韵》:“呼酒谩拨清愁,玉奴频劝,两脸添春色。”
玉霄神
梅花别称。谓其高洁,似天仙一般。清厉荃《事物异名录•花卉•梅》:“释明本《梅花试》:朵中飞下玉霄神。仙韵娇姝一粉真。冰晓浴乾银浦水,雪篱愁损草堂人。名姬骏马空词笔,废苑荒台老战尘。冻野苍茫天四惨,两行啼雁独伤春。”
状元花
梅花的别称。谓梅花为花中魁。宋徐清叟《净明院和御制诗》:“冲冻细寻梅信息,枝头喜见状元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