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先觉,是我们当今常用的一句话,意思是有先见之明。此语出自《孟子》中的《万章(上)》篇。万章同孟子有大段的对话,讨论孝亲、事君的问题。孟子先高度赞扬了舜至孝至仁,终身怀恋父母的高尚品德,他认为“孝”的内涵很丰富,由孝至爱、至仁、至道正是贤明圣君的作为。继而孟子又回答了万章的提问:“有人言:‘伊尹以割烹要汤’,有诸?”(“有人说:‘伊尹为了求汤不惜去给汤当厨子以侍奉汤‘,有这样的事吗?”)孟子曰:“否,不然!'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吾岂若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吾岂若于吾身亲见之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孟子的回答十分响亮:没有,不是这样的!他引述伊尹的话:”我与其居住在田野之中,以行尧舜之道为乐事,为什么不把现在的君主改造成像尧舜一样的君主呢?为什么不使现在的百姓享受到尧舜时代百姓那样的幸福呢?我为什么不让自己亲眼见证此事呢?上天孕育百姓,是要让先知者启发后知者,先觉者引导后觉者。我是百姓中的先觉者,我要用尧舜之道去启发引导后觉者老百姓。我不去启发他们,还有谁去呢?“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敢于担当,勇于任责的先知先觉者的社会责任感,关键时刻要站出来,引导启发民智,帮助君王成为贤明圣主的贤臣能臣的所作所为。
孟子进而又讲道:”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吾闻其以尧舜之道要汤,未闻以割烹也”。伊尹是这样想的,天下百姓如果有哪怕一男一女没有受到尧舜的恩泽,就好像自己把他们推到沟里一样。他这样把天下重担挑在自己身上,所以到了汤那里,说服汤去讨伐夏桀以拯救百姓。我从来没听说自己胡作非为而能匡正别人,更何况是先使自己遭受侮辱却能够匡正天下的呢?圣人的行为各有不同,有的疏远君主,有的亲近君主,有的离开朝廷,有的在朝为官;归根到底,是要保持自己干净清白罢了。我只听说伊尹是请求汤实行尧舜之道,没有听说他要给汤当厨师切肉做菜的事。这里孟子连续运用了几个反问句,充分肯定了伊尹审时度势的智慧和不屈辱自己的品质与节操,表现了对其人其事的景仰与赞赏。
有能力的人也要有智慧,选择好时机,最大限度地达成其目的,既要善作,也要善成,这点对当前的基层干部来说,尤为重要。
2019--12--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