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新东方三位才子——杨洋、国家玮、王丹宁

(2011-02-18 21:39:52)
标签:

新东方

语文

杂谈

分类: 历人有思

这个题目看起来恶俗恶俗的,才子这个词总是不自禁叫人想起唐伯虎祝枝山一类词眼,恍惚间觉得赞的不是才华,而是风流倜傥。好吧,我只能说这三位老师都很棒,所以我这种鲜有写感谢信或者夸人的家伙也不得不说道说道。

这是我头一次报语文的课外班,以前还总奇怪别人:什么,你还报语文课外班?你疯了吧…

现在真是体会到语文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为什么报语文班?我的语文成绩谈不上很好,但也并不是差到急需补课的地步吧,主要原因应该是为了课内的语文老师。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一个语文老师他应该是儒雅的、博学的,他的举止他的话语都该有书卷气,而我面对的是这么位老师:

老太太五六十岁的人了,讲课的方式就是念答案,习惯动作是边抠鼻屎边搓脚边讲课,业余生活就是炒股看电视剧和玩网络游戏。有一次她给我们讲起她判高考卷的经历,那还是手动判卷的年代,身处一个炙热且没有空调的教室,老太太当时义愤填膺狷介正直义正言辞地说道:“我当时看连个空调都没有,我就气呀,然后手里那些作文卷子我也不看了,全部往38~42之间打分!反正这个区间段的分数也没人复查~谁叫判卷条件差呀…”如果我是那些作文试卷不幸落入这位老师手里的学生,那么说不得,我一定会大骂她十八代祖宗的。

好吧个人的一点小背景交代清楚了,简单介绍下三位老师吧,也可以给莘莘学子们提供个参考:

杨洋老师:

杨洋老师是北语对外汉语系的学士,现在已经毕业了,老师家里以前条件很不好(其实三位老师原来家庭条件都不甚好,皆非糖水中长大的娃儿,所谓困境让人走向成功,此言非虚。),为了省下钱就没有继续深造,现在是全职教师。

无论是之前听讲座还是听杨洋老师讲课都有一个感受就是语速快!很多时候都是要打足精神才能让思维跟上他唇齿边吐出的每个字。我不得不说虽然没听过正式的课,但是从一次杨洋的讲座和偶尔提到的一些作文讲解上来看,主观角度说:杨洋的作文课不如丹宁老师的好,当然我觉得一心要写议论文而且要写的酣畅淋漓的同学那还是跟着杨洋老师学吧,全能的例子让你在考场上也能手到擒来下笔有如神助。不过本人不太喜欢这么硬背下去套题,所以作文就算了。

要说的还是杨洋老师的语基,对于语文基础知识部分,杨洋老师是全新东方讲的最好的!不过据杨老师本人说全新东方就他这么一个老师讲语基…呃,不过的确讲得不错,如果单纯要提高语基那就找杨洋老师,基本是个活字典,虽然不能说把所有偏字怪字难字全记得倒背如流,但是教咱们高中生那绝对游刃有余了。

听说今年2月17号杨洋老师要结婚了哈,嗯祝老师师母百年好合啦~!

 

家玮老师:

一般新东方老师在课上喜欢互损,杨洋说“像我这样的人从不强调自己是个男人,我不明白这有什么好证明的噢,反正我是不用证明我是个男人的…”丹丁老师说“家玮老师夏天的时候喜欢穿个大拖鞋,上身穿件汗衫,不是印着鹰就是印着龙,这时候他吼一句‘看着我的眼睛’,这就有点恐怖了啊,不知道还以为要抢钱了呢…”,当然大家也猜到了,“我是个完美的男人”“看着我的眼睛”这就是家玮老师的标记啦。

不过家玮老师有一双灵动的眼,干净透明淳朴,他的眼睛宛然已成了教学工具之一。

第一次听说国家玮这个名字,是从新东方的一个数学老师口中听到的,一个数学老师用诚挚而向往的目光向我们推荐家玮老师——“国家玮是比较学术的,你们有空看看他写的东西,挺了不起的”,而诚然虽然访问量并不很多,但家玮老师的博客里很多文章都值得拜读的,那些学术札记更叫人佩服的五体投地,叹一句不愧为北大中文系博士!

所以我就是怀着这样钦佩的心情舍近求远地选择了离家远的校区上语文课,主要目的是为了一睹这位北大才子的风采。呃,当然啦家玮老师肯定说不得什么帅字噢…但是虽然已经是28岁了,家玮老师看起来大概比丹宁老师还年轻许多,说他是大四的学生我都信。网上的一些照片有些过时了,家玮老师现在稍瘦了些,长相很可爱,讲的课嘛也不错~

大概阅读也只能靠家玮老师这种办法才能拿些分,以前学校老师总结的模板又乱又长:对比和衬托被算做两种不同修辞,用典的修辞被归在了表现手法门下,表达方式除了抒情描写还着重讲记叙,这让我想背都没法背,因此家玮老师系统性地对题目分类可以说非常棒,而且我们绝对得信服,毕竟是海淀区模拟的命题人,平时教我们的老师哪个会命题呢?还不是念答案,因此家玮老师从命题角度来讲题就会让我们更清楚了——噢,原来这道题是这么攒出来的。

这个貌似是孔庆东的观点吧,就是开创高考考试学,表示赞一个,考试完全可以作为一个学问,我们学了三年,有多少人知道高考是什么人在操纵的游戏游戏的规则和技巧是什么?因此家玮老师的地位很重要。何况阅读绝对是所有人的大难题,基础题?我们多花点时间有就出来了,作文?我们也能诌出个大概,唯有阅读,连个方向都没有。所以,普罗米修斯·家玮来了!他把阅读的火种带到了人间……咳。

最后说说家玮老师讲课的特点:

家玮老师精力充沛时讲课——那感觉就好像他随时要把教室给炸了似的…“都给我背!赶紧的,不然我可发飙了啊~~”“别动!看着我的眼睛!”

且,家玮课规:下课后我先走!谁也不许在我前面走~(说完这句话家玮老师以迅雷不及下载之速背上书包破门而出…)

第一次课结束后,我们还没反应过来,家玮老师留下一个 “充满魅惑”的飞吻就冲出去了,当时就有家长在门口等着接孩子,我就听见一个家长问自己孩子:

“老师讲得怎么样?”

“嗯挺好的,刚才出来那个就是我们的老师。”

“啊?就那个冲出去的孩子啊?我还以为他要打人呢…”

……

 

丹宁老师:

丹宁老师与家玮老师都是东北人,而家玮老师是个头不像,丹宁老师除了个头靠点谱其他都不像,活脱一个从沈园里飘出的诗人。

之前上数学班的时候,同班一个女生听说隔壁是丹宁老师讲课,嗷的一声就蹿出去了,还嚷着“看帅哥!”“看帅哥!”之前光哥给我们讲数学,女孩子就问了“老师您电脑里有王丹宁照片么?”光哥一愣“我一个大男人我留他照片干嘛…我什么癖好啊我…”底下已经笑开了,女孩子还摇头晃脑跟念诗似的说“听说王丹宁特帅…”用句杨洋老师以前的口头禅:我晕!

我的思想有点超龄,我已过了以貌取人的思想阶段,所以我以客观的眼睛看丹宁老师的作文课。说真的前两节课基本都在讲写散文的好处,这个感觉有点微妙,比如一个人向你推销一种巧克力,他用了8个小时告诉你吃了这种巧克力之后将会怎样身轻体健箭步如飞,这或多或少会有些别扭,所以第一个4小时中我实在没觉得丹宁老师的作文课有啥特别的以致如此受追捧,给我印象很深的是丹宁老师的皮鞋、黑风衣,那富有磁性的声音配着这套行头,我心里就一想法:沈世钧!真的,很有《半生缘》中世钧的味道,而丹宁老师本人现在似乎没照片帅,主要原因是他的眼睛下挂着两个不深不浅的眼袋,明显是疲惫过度的样子,唉新东方这个摧残人的地方啊。真不知道家玮老师是用什么秘诀保养的,那大眼睛那丰富的表情看起来这个活泼。

不过第二节开始感觉好很多,而第三节课就对丹宁老师的作文课念兹在兹了。

作文课是多么重要啊!文章是一个人思想与道德的集中体现所在,想起学校里教的那些伪议论文就心碎,我也一度是长期范文提供者,当然那仅限于高二,因为除了高二,剩下的时候都是之前我提过的那个无德的语文老师在授课,她只会让我们看感动中国,然后按她给的六定式写文章,你们可以理解最后看到王顺友林秀贞的感觉么,原本是很好的社会品德的反应,被强制性使用在作文上就痛苦了,每次每个人都要按她的规定写,于是所有人的作文都是“四川凉山马班邮递员王顺友20年如一日地踽踽独行在……”我记得高一的时候她第一次让我们这么写作文的时候,我没按她的要求写,她直接把我的作文本往讲台上一摔,我也没说什么,顺手就把那个作文本撕了,当时是感觉很解气,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很解气!

所以啦所以啦作文很重要,丹宁老师教给我们的就是这样,你们以为丹宁老师只是在教散文么?不,他还在教我们怎样做人。其实推崇散文是有道理的,丹宁老师的一些话让我想到古代的不少学者,其实每个年代都有这种状况,文字分有派别,比如北宋时的西昆体浮靡文风,就像现在我们写的伪议论文,充满了各种假大空,所谓的推理也就是——在n=司马迁时结论成立,n=杜甫时结论成立,所以n=n时结论成立。如果把三个例子套用到数学语言上,那是多么荒谬啊!

个人一度很喜欢李煜的词,《人间词话》里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喜欢李煜词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的真,写作文也是如此,与其写那些我们自己都看不下去的伪议论给阅卷老师,到不如试试散文,把真挚的感情往上码,是谓血书。所以逐渐的对丹丁老师讲的很多东西逐渐产生共鸣了就。

而丹宁老师的作文课更有一个特点:无论是累到要死,困到要倒的时候,我们都能听丹宁老师的课,决不会睡着。我觉得丹宁老师的声音是很好听的,很像催眠师,这个催眠不是去让你犯困,而是能够操纵和控制人的思想,那一声轻飘飘的“听懂啦?”就像幼儿园里最和蔼的女老师似的(这个形容有点诡异…)。总之上丹宁老师的课就是让疲惫的心灵接受一次洗涤,所以上三次课以后终于意犹未尽,好像丹宁老师的课比休息还要让人放松。(这点比家玮老师好!经常是“我休息你们不许休息,赶紧给我背!谁都不许背着我偷偷去厕所!”的威胁…)

不过你们不要上丹宁老师的语基课了,当然也没有。因为我亲耳听见了他把“粗犷”的“犷”念成了“kuang”…

 

絮叨完啦。不知对大家有没参考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一个人行走
后一篇:大国的沉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