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泉州故城遗址(津71·市保)

(2020-12-22 18:45:19)
标签:

泉州故城

武清区古迹

黄庄街城上村

雍奴县

分类: 遗迹:遗址故迹

在南宋以前,天津市东部的文明线还止于津南、宁河一线。天津市辖区内最早建城的两个区域是蓟州和武清,在秦汉时期分别设立无终县,雍奴县和泉州县。现在的武清区沿中线切开,西部属泉州县,治所在今黄庄街道城上村,辖区北至北京通州东南部,西至廊坊东部,南至静海、大城;东部属雍奴县,治所在今崔黄口镇大宫城村,辖区北至宝坻,东至宁河,南至天津市区。

武清一带本是泽国,泉州因周围河网环绕,“历水泉八十里,取泉流即清之意”(《水经注》)。雍奴县因处于雍奴泽北部(雍奴泽即今大黄堡湿地一带)得名,又名雍阳。不过至东汉末年,渤海区域发生两次大地震,引发海啸,城遭海浸淤积,原住民纷纷撤离。至北魏太平真君年间,泉州并入雍奴。再至唐天宝年间,雍奴改名武清,取“武功廓清”之意,沿用至今。

今雍奴县初始城址已无遗迹,人走城空,取名大空城(即今大宫城村)。泉州县城部分原住民则在海水退后,在城址上重新建村,得名城上村。在今黄庄街道城上村北,永定新河南有泉州县城遗址。清康熙年间修编《武清县志》载:“泉州城,县东南四十里,元顺帝常幸此,遗址尚存。”当时天津诗人查学礼在他的《铜鼓书堂遗稿·游莎题,上方二山日札》中也有记载:“出天津北门,历丁字沽,二十五里至桃花口,绕堤行三十五里至土城。”

泉州县曾是一座繁华的商业重镇。西汉元狩四年(前119),汉武帝在这里设盐官,当时全国设有盐官的郡县共计38处,此为其中之一,可见其重要程度。此外,泉州还曾设有铁官,曹操北征乌桓时,所开凿运河即以“泉州”命名。19725月,北辰区双口镇发现汉代筒瓦双棺,出土印有“泉州”戳记的陶罐。考古队沿河而上,对泉州故城展开调查。在城上村了解到:清末民初,永定河洪水将东城墙浸没。当时,北城墙高约4米,南城墙、西城墙高约7米,而城垣的西南角最高约10米。在南城墙的中间,有一豁口,即城门。

在对古城遗址进行钻探挖掘后发现:泉州故城呈长方形,东西长约500米,南北长约600米。南城墙遗迹明显,残存高度最高之处尚有1.2米,其他三面城垣都已毁损,只有城基依稀可寻。经过钻探测知,埋在地下的城墙平均高度约为1.75米,宽约17米。在距北城墙300米处,发现还有一段与北城墙平行的墙垣,残高约1米,为外城。说明这是一座内外两重城垣的古城。城内散布着丰富的文物。战国遗物有燕国鬲、陶豆、兽纹瓦当。汉代遗物中有大板瓦、筒瓦、卷纹瓦当和夹云母屑的红陶釜等。

不过,随着七十年代以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村民们在古城遗址周围设立窑厂,平时修建屋舍、筑窑烧砖都要取用城墙之土。修堤筑埝,抗击永定河水泛滥也要取用城墙之土。加之永定河的侵蚀破坏,泉州故城城墙遗址逐渐消失。至笔者此次寻访古城址,除了路边树立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保碑外,遗址位置已是一片荒芜,连城墙基址都很难发现了。泉州故城遗址(津71·市保)


泉州故城遗址(津71·市保)

泉州故城遗址(津71·市保)

泉州故城遗址(津71·市保)

泉州故城遗址(津71·市保)

泉州故城遗址(津71·市保)

泉州故城遗址(津71·市保)

泉州故城遗址(津71·市保)

泉州故城遗址(津71·市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