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津52·国保)

(2020-07-26 22:55:09)
标签:

大沽船坞

天津船厂

北洋水师

于家堡

分类: 遗迹:遗址故迹

大沽船坞遗址所处的位置叫大沽,在海河南岸正对着于家堡半岛。大沽以东便是海河入海口——大沽口,在近现代政治军事史上地位独特,是保卫京师的重要屏障。

明代的大沽已经十分繁华,东西绵延数里,挤满了渔村,渔村中间又点缀着十数座庙宇。其中海神庙建于清顺治六年(1649),起初规模不大。到了康熙三十四年(1695),辽东盛京(沈阳)、锦州一带闹粮荒,康熙帝采用海运的方式,用巨舟发仓粟出大沽口,以济辽东。由于行程顺利,康熙帝龙颜大悦,认为得海神相助。于是拨银重建海神庙,并御赐碑文,御题“敕建大沽口海神庙”匾。

自此,海神庙在大沽地区成了首屈一指的大庙。其位置在正对着于家堡半岛的中间位置。当地人又以海神庙为界,分出东大沽和西大沽。清乾隆五十八年六月(17938月),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进京,正是在大沽海神庙登岸。所以这座规模宏大的庙宇也给西方世界留下了重要印象。可惜,1922年正月的一场大火,将海神庙主殿观音阁焚毁,海神庙逐渐废弃。

因为有了香火鼎盛的海神庙,所以在选择营建船坞时,也渴望得到海神庇护。所以大沽船坞就选址在了海神庙旁边。

洋务运动期间,直隶总督李鸿章奉命在大沽筹建北洋水师,当时拥有各类舰船25艘,亟需修理船舶的船坞。光绪六年(1880),李鸿章奏请光绪皇帝在大沽海神庙附近营建船坞,并命名“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也称海神庙船坞。它是继福建马尾船政、上海江南船坞后中国第三所近代造船所,也是中国北方最早的船舶修建厂和重要的军火基地。


就遗存来看,船坞中的“甲坞”坞壁木桩于20世纪70年代改为混凝土,坞门于1968年由原来的双扇木质挤压式对口坞门改造成钢质浮箱式坞门。目前,字船坞依然承担修船、造船功能。乙坞由于长期闲置,淤塞严重,1998年被填平,在原址上建造仓储货场。丙坞于1993年被填平,原址上建成造船下料、造段平台。丁坞于198112月改造成半坞式机械化船台。2007年,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考古探测到在大沽船坞边界以西还有两座泥坞,因此可以推测可能有7个坞存在,这些坞包括了各种材料。

时过境迁,现在的天津船厂已经逐渐没落,整个厂区十分破败。2000年,在大沽船坞建造120周年之际,天津船厂投资建设了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纪念馆,并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但由于绩效低迷,财力不足,已经无人维护,也不再对外开放。

大沽船坞作为北方最早的修造船厂 、枪炮厂,培育了中国北方第一代产业工人 ,不仅为日后华北造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还带动了中国各地造船工业的发展。其实,天津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还有许多这样的遗迹留存,但出于种种原因,不仅没有得到开发开放,甚至没有得到妥善保护。而这并不利于天津软实力的展示宣传。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津52·国保)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津52·国保)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津52·国保)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津52·国保)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津52·国保)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津52·国保)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津52·国保)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津52·国保)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津52·国保)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津52·国保)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津52·国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