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技能课讲解示范案例
(2011-05-30 16:33:08)
标签:
杂谈 |
教师在劳动技术课堂教学中用通俗易懂、精练的语言讲解知识的内容,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认真看、听、想,使其达到大脑积极思维的目的。教师讲解的同时进行示范操作,示范时力求做到动作准确、协调、熟练、优美,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操作标准有一个准确、深刻的印象,示范时可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动作的难易不同,分别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整体示范:将全套动作按顺序作规范、熟练、完整地示范。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操作技能的全过程,以及各局部运用之间的衔接。如在模拟驾驶起动与起步教学中,按顺序踩离合器→放空档→点火→方向灯→加一档→放手刹→加油门→松离合器→起步,应用整体示范法动作一气呵成,使学生体会到驾车的容易性、规范性。
(2)分解示范:对较为复杂的操作,特别是学生初次操作时,应把整体连续动作合理地分解为若干局部动作,然后一一示范。如在高一劳技进行钢锯切割工件时,进行分解动作教学,并用木块代替钢件进行模拟,并一一讲解工件的固定、握据、起锯、锯割,学生要通过几次练习才能掌握,尤其是切面的平整度。
(3)区分示范:在操作技术中,有些操作十分相似,但产生的效果可能不同,如在焊接教学的虚焊和假焊现象,学生区分不清,老师分别用二个零件进行焊接,一个零件焊接后引脚出现松动,告诉学生这是虚焊,另一个零件由于管脚未经去除氧化层,焊接后零件不能正常通电,实为假焊。在教学中采用边讲解边示范,还是先讲解后示范或先未范后讲解,这些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3、训练操作
(1)模仿尝试:模仿是学习操作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是学生学习操作技能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尝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己独立学习操作技能。在操作技能学习过 程中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从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如在模拟驾驶起动与起步过程中,基本上分三个教学部份:一部分是对学习体会接受快的学生,尤其是家中有自备车的男生,一教就会,允许他们进行后面的道路行驶练习,这是少数同学。另一部分是按教学步骤走的同学,让他们认真努力地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正确掌握操作技能,这是大部分同学,还有一部分是动手能力较差的同学,对他们要进行重点辅导,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辅导。部份学得较好的同学主动帮助他们尽快掌握操作技能,这样的教学过程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增强同学之间的互助精神和集体精神。
(2)多种形式的练习:操作技术的形成是经过反复练习才能达到熟练的,技能练习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辅助练习:初次动作操作后,可以让学生反复观看有关影像资料,以使自己找到练习中的毛病,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也可以用投影图放出正确的动作要领,让同学跟着反复练习。例如模拟驾驶起动与起步练习时,在观看录像的基础上根据操作要领总结出一踏二空三起动四灯五挡六联动简易口诀,边操作边说口决、边动手练习。大多数同学很快熟练掌握2操作技能,教学效果良好。
②针对性练习:针对练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反复练习。如焊接技术的练习,从管脚表面清洁处理到上锡、元件插入,焊接等操作过程是掌握焊接的要领。
③量化模拟练习,劳动技术课教学中要想方设法用多种形式带领学生进行模拟练习,练的机会和次数达到一定量后学生操作提升到质的变化,很快达到熟练掌握操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