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批评”引发的反思
(2022-09-26 11:10:09)昨晚,玉头在楼上看电脑,我在楼下收拾打扫,她具体在电脑上看什么,我不太清楚,但老徐在旁边画画,他是清楚的,一会儿听老徐说:
玉头,你别总是看为了卖玩具的广告,你看些好的动画片,我最烦你看这些东西了........。
我一听,心里瞬间就不高兴了,马上说:
玉头,我带你去广场吧,找赞赞玩。
玉头一听,就很配合的穿上鞋子和我下楼,在楼梯上,我问玉头:
你知道我为什么带你出来吗?
不知道。
我是不想让你爸爸干涉你看什么动画片,干嘛他说好就好,他觉得不好就不好。
爸爸为什么总希望别人和他一样啊?
是啊,真是的。
我们来到广场,见到吴老师,我就开始跟吴老师发牢骚,数落老徐的不对,吴老师听完我的牢骚,也只是笑着敷衍几句。
今早看见吴老师更新的公众号,才知道她的真实想法。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还真是有很大问题。
我是一个天生“护犊子”的母亲,孩子像是我的“逆鳞”,我曾经不止一次的跟老徐说过:你说我不好,我能忍,你说我的孩子不好,我绝不容忍,护犊子的程度可见一斑。
一旦有人说他们不好,或有任何谴责的口气,哪怕是老徐,我会立即冲到孩子面前,替她们“出头”,然后找出各种理由反驳他,此时的我是没有理智的,一个母亲“护犊子”的本能占了上风。
这种“护犊子”的爱,长此以往,对孩子的成长一定是不利的,爱需要本能,也要理智。我如果听不进去不同的意见、声音,也会损害老徐参与教育孩子的积极性,父亲母亲因为性别、成长环境、成长经历、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势必产生不同的教育理念,两者取长补短,方可使孩子健康成长。
我以前开店的时候,有一个员工,她聊到她原生家庭的时候,有一件事我印象深刻,她的父亲是一名教师,他们家姐妹三个,只有一个哥哥,因为家里只有一个男孩,母亲难免溺爱,小时候每次父亲教育哥哥的时候,母亲总是横加干涉,长此以往,对哥哥的教育父亲只好放任自流了,最后他哥哥是他们家混的最惨的一个。由此,她意味深长的说,她哥哥很聪明,如果从小让父亲教育,一定会很好。母亲的爱大多出自本能,爱有余,而理智不足。
老徐的成长环境和我截然相反,他是在困境中成长起来的,他觉得成长一定要有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而我总是怕这些压力压坏了孩子。通过这段时间的跑步,我切身的领悟到,如果我的目标是5公里,那我跑3公里的时候,感觉还不累,如果我的目标是3公里,那我跑2公里的时候,就感觉很累了。四个月之前,我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来我能跑步一个小时,但经过我的努力,我居然做到了。我一个中年人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不可能,更何况一个孩子,她的潜能是巨大的,你不逼她一下,她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能力。允许父亲对孩子的目标要求大一点,而不能总是觉得现在就很好,这样她才有进步的空间,才会变的更好。
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对方和自己的相法不一致时,疏解自己的情绪,维护父亲的形象,明白意图,正面引导,而不是直接否定。
古人云: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庆幸自己身边有这样一位老师,使己能时时修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