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天府 再塑棋城——成都天府围棋道场总教练乔洪棋小记
(2012-06-28 10:36:05)
标签:
体育 |
□本报记者 刘宝东
成都向有棋城美誉,这座天府之城棋风浓郁,高手辈出,令人向往。
近几年,四川队在围甲、围乙间浮沉,“棋城”光环渐淡,但大批有识之士没有气馁,他们多方设法,积极筹措,为成都围棋再现辉煌奉献着力量。其中,新创办的“天府围棋道场”正在用全新的思路打造国家级一流的围棋教学基地。
从西部爱神说起
天府围棋道场的主要创始人是曾劲,这个名字您可能不熟,但说到“西部爱神”,喜欢在网上下棋的朋友应该都有耳闻。是的,曾劲就是西部爱神,这位网络风云人物曾创造了许多传奇故事,他与朋友们共同缔造的“西部联盟”网络棋友会是网络棋界的一面旗帜,拥有众多国内一流职业强豪,影响力巨大。
曾劲不仅在网络江湖名声显赫,身为成功企业家的他更愿意在现实中为围棋的普及与发展尽一份心力。作为成都人,曾劲和棋城各路豪杰都有着密切联系,他们经常以棋会友,以酒会友,玩得开心的同时,大家都希望能做一些实事,于是,创办一个围棋道场的想法渐渐成型。
熟悉网络围棋的棋友都知道,现在国内一流高手,无论职业还是业余,都喜欢在网上对弈,作为训练的重要内容。这其中,道场里的冲段少年占据很大比例。曾劲和这些冲段的孩子及他们的家长都有着良好关系,很了解他们的奋斗历程,他想建立一个更符合学棋孩子们成长,并且具有更浓厚人文气息的围棋道场。
目前,国内一流的围棋道场基本集中在北京,这些道场师资力量雄厚,培训出的孩子们个个身手不凡。但是赴北京学棋的费用不是每个学棋少年的家庭都能够承担的,在地方上,往往又难以达到国内一流水准。地方能不能拥有不逊色于北京的围棋道场?曾劲和朋友们经过严格的市场调研和前景分析,坚定了信念,“天府围棋道场”在成都创立,他们希望可以探索出一种新的模式,让学棋少年们可以更加方便、经济,也更加快乐地在黑白世界中尽情遨游。凭借着自己广泛的人脉,曾劲已经邀请到目前中国棋界最年轻的全国冠军杨鼎新以及杜阳等职业棋手参与天府围棋道场的建设,期望在大西南绽放一朵围棋奇葩。
主角登场
天府围棋道场拥有强大的师资,多位职业棋手加盟,担任总教练的却是一位业余高手,他就是本文的主角——乔洪棋,来自都江堰的业余强5段,现在打拼于成都棋界,排名前二十的高人。
初识乔洪棋也是通过网络,非常巧,我和他的QQ秀形象居然一模一样,都是嘴上叼着根烟的不羁模样,顿时生出几分亲切感。待深入沟通以后才发现,这哥们不简单!
话题从他的名字聊起。曾劲把“乔洪棋”三个字打给我的时候,我琢磨着:爱神肯定又偷懒了,要不就是白字先生,“红旗”还差不多,哪有用“棋”字做名字的?即使是他长辈喜欢围棋,也会用个谐音吧?
不料乔洪棋自己给我确认:“就是‘棋’字,没错。”我问:“乔兄,你哪年的?”答:“1972。”居然比我还大两岁,那时用“棋”做名字,父辈得多有先见之明啊!
乔洪棋笑曰:“生我那天,我父亲从东门大桥路过,正好遇到涨洪水,看见水面上飘来一枚棋子,灵感突发,就给我起了‘洪棋’的名字。”这确实有点传奇色彩了,乔洪棋说:“为这个名字,高考前班主任还特意找我确认呢!”哈哈,看来不止是我一个人有疑问。
因为一见如故,我就称乔洪棋为“老乔”,这也是江湖汉子的不拘一格吧!上天赐予的名字让老乔注定要与围棋结缘,1987年,正上高中的老乔在中日擂台赛大潮的影响下,开始自学围棋,他把住校的生活费节约下来,去书店买了本《围棋打入战术》。对于初学者,这本书似乎有点深奥,那时正是武侠小说风行,我就遇到过将“打入”看成“打人”的朋友,以为是用棋子做暗器的武林秘籍,兴奋买下来,看了半天也没明白怎么个“打人”法。老乔倒没想着做个武林高手,确实是迷上了围棋。可是毕竟没有基础,他清楚地记得,用了27天的时间才把书上的术语和棋形对上号。这领悟力其实相当高了,我估摸着换成爱神,270天也最多是能数清楚每个棋形有几颗黑子、几颗白子。
高考之后,老乔进入西南农业大学苦修,那时围棋很热,但高手很少,老乔依靠自己从书上学来的理论知识,居然在学校里卓尔不群,当选了校围棋协会会长。1993年,他获得了重庆市大学生比赛第三名,顿时被身边棋友拥戴为“大高手”,一时睥睨。
事实上,那个时候老乔的棋力自然还算不上业余一流,但围棋的魅力已经在他和棋友们心中扎根。每当回想起那青春热血的年代,我也总会感慨万千,中国围棋曾经是最好的精神食粮,中国棋迷曾经单纯热烈。
从下棋到教棋
对于自己的学棋经历,老乔言语之中颇多谦虚,这是成为高手的一种标志。
大学毕业后,老乔回到都江堰,棋力不断增长。但都江堰毕竟是个小城市,没有多少和高手较量、学习的机会,老乔总觉得自己进步不大。要想突破,就得接触更广阔的天空。1996年,老乔代表都江堰队参加成都名流会馆组织的邀请赛,终于有机会面对面和真正的高手交流。
在一场比赛结束后,老乔请“西南王”宋雪林九段帮助复盘,宋老师只对他说了三句话,第一句话问他:“某处为什么要补棋?”老乔答:“味道不好。”宋师说:“有棋就是有棋,没棋就是没棋,味道是什么?”第二句宋师问老乔:“有手效率很低的棋是想做什么?”老乔答:“下一步可以破空。”宋师说:“有几目?”第三句话宋师直言老乔“计算力不够,要多做死活。”
短暂的交流令老乔茅塞顿开,多年以后他说起这段经历,仍赞叹不已:“宋师确实是高人!”
宋师的点拨让老乔明确了努力的方向,1998年到1999年间,他狠心苦练死活,果然取得良好效果。2000年他参加成都市九运会围棋赛,上来第一盘就砍翻了一位业余6段的高手,真正跻身四川业余围棋一流强豪的行列。
随着棋艺的提升,老乔对围棋的热爱也愈发浓烈,他决心不但要把围棋作为爱好,更要作为事业。2005年,老乔加盟都江堰青城棋艺学校,开始自己的教棋生涯。他很快就喜欢上这个工作,和孩子们在一起很开心。对了,老乔现在虽然已经四十岁了,看起来却不过二十来岁的模样,面目清秀可亲,有着受孩子们喜爱的先天优势。
增强了棋上的实战力量,加上理论基础扎实,老乔对于教学很快悟出许多心得。他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升华着自己的境界,从棋盘上到棋盘外,老乔逐渐像个思想家了。
将潜力化为实效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老乔到成都“避难”,在吴战影老师的俱乐部教棋。更大的舞台,更高的要求,让老乔充实了自己,获得了比较大的提升。
大地震当年的四川省运动会,都江堰队哀兵出战,老乔自然是主力队员。他在比赛中发挥出水平,与成都6位知名6段交锋,取得3胜3负的不俗战绩,并帮助都江堰队获得了团体第四的好成绩。那一战,奠定了老乔在成都棋界的地位。
2010年4月,老乔开始在成都开办自己的围棋教室。他非常敬业,在教学中穿插大量的围棋文化方面的内容,孩子们都很喜欢,也获得了家长的肯定与赞赏。老乔成为成都围棋教育界的“名流”,朋友们劝他把教室做大,曾劲“趁虚而入”,与老乔就围棋教育的发展进行深入沟通后,发现彼此的理念相当一致,一拍即合,于是他们联手,加上其他朋友的支持,推出了“天府围棋道场”。
老乔不仅是围棋高手、优秀的围棋教练员,他还是一位勤于思考的“文化人”。对于围棋的认识,老乔并没有停留在胜负的表层,他有自己的许多观点。
在老乔眼里,围棋不是简单的竞技游戏,她包含了中国传统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内容。讲究平衡,张弛有度。阴阳相互对立,相互包容,物极必反、过犹不及在围棋里都有深刻的体现。要下好棋,必须心静。诸葛亮的“宁静以致远”对围棋是很好的诠释。至于兵法等方面都是围棋外在的表现了,论及根本,围棋还是一种思想。
说到围棋教学,老乔认为,围棋少儿教学的关键是抓孩子的心理。根据不同心理年龄的孩子,教学方式、教学语言都要有相应变化。培养兴趣是围棋教师最重要的事,兴趣乃万事之师。围棋教师一定要让孩子喜欢自己本人,这个也非常重要。大多数小孩子学东西的目的性不强,喜欢谁就会认真一些。棋盘很大,胜负处也很多,这对培养孩子坚韧的性格帮助很大。
天府围棋道场的理念正是老乔、曾劲和朋友们在多年摸索中得出的,虽然起点颇高,资源丰富,他们还是更愿意从基础起步,立足于面向社会普及围棋的基本知识,希望能通过努力,在各大社区建立围棋基础培训班,让围棋真正成为社会的组成细胞。杨鼎新、杜阳等职业高手的作用不仅是为孩子们辅导棋艺,也是做孩子们的榜样,和孩子及家长们交流心得。
围棋在成都具有雄厚的社会基础,老乔和曾劲他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些潜力化为实效,不仅为成都、为四川、为中国培养更多的优秀棋手,更要把围棋文化的理念植入社会,让围棋为社会的和谐进步产生实际效用。
乔洪棋和曾劲不是职业棋手,但他们对围棋的热爱不逊于任何人。他们会努力播种,辛勤耕耘,为“棋城”重现荣光竭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