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如何做好手足口病防治工作
(2012-06-11 15:53:58)
标签:
雷平6.11育儿 |
分类: 教研组-每周安全、业务学习 |
幼儿园教师如何做好手足口病防治工作 |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肠道传染性疾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常见于 4~9 月份;多发生于学龄前幼儿,尤其是 3 岁以下婴幼儿。该病毒在高温、沸水、长时间日晒以及 84 消毒液等含氯制剂中能被杀死。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幼儿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患儿近距离接触有可能造成感染;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作为幼儿园的保健医生,如何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我认为应抓住以下几个环节开展工作: 一、加强晨检工作 依据“一摸、二看、三问、四查”原则,重点检查幼儿来园时的精神状况、手是否干净、指甲长否、手掌表面有无红点、口腔粘膜情况、扁桃腺有无肿大发炎等;同时询问家长了解幼儿的睡眠、用药和早餐情况,对有异常幼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测体温等,对异常情况明显的则嘱其及时去医院诊治,并叫家长反馈就医情况。 二、全日观察制度 1 、晨检结束后,应及时到教室反馈晨检有关情况,使老师对本班幼儿的异常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全日观察中做到有的放矢。 2 、幼儿中午就餐时到教室:一是观察幼儿用餐情况,二是观察幼儿的精神状况,重点观察晨检异常幼儿的情况,对带药入园幼儿及时用药,三是对缺勤幼儿做好原因跟踪调查记录工作。 3 、幼儿午睡起床后应到教室巡视,观察幼儿尤其是晨检有异常的幼儿,对重点班级做好幼儿午检工作。 三、做好教师培训工作 1 、准备手足口病相关资料,请各班教师对幼儿进行一次防治手足口病的晨间谈话。 2 、加强晨检及全日观察工作,包括入园时幼儿精神状况、手是否干净、指甲长否、幼儿就餐及午睡情况等。 3 、各班教室、午睡室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 、每天点名,并要调查缺勤幼儿的原因,上报保健室 5 、督促幼儿做好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勤洗澡更衣、勤换被褥,并指导幼儿正确用肥皂流动水洗手。 6 、督促幼儿多喝开水,不吃不洁及油煎食品。 7 、对幼儿加强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不吸吮手指等。 8 、每周末通知幼儿家长把被褥带回家洗晒。 9 、假如确诊是手足口病,复学一定要有医院证明。 四、督促保育组做好以下工作 1 、教室卫生:桌面、玩具柜、自来水龙头、开关插座、墙砖、角线、茶杯、杯架、消毒柜、窗台,午睡室楼梯、扶手、栏杆每天早晨幼儿入园前用漂精片液擦拭一次。 2 、紫外线空气消毒每天一次(幼儿放学后),茶杯消毒每天二次(早上幼儿入园前和幼儿午睡时)。 3 、午睡室地面、床每天下午用漂白粉液擦一次,席每周一次清理。 4 、厕所、衣帽间每天用漂白粉液擦拭二次。 5 、毛巾每周二次,清洗并消毒,日光曝晒和漂精片液浸泡消毒相结合。 6 、教育楼走廊、楼梯、扶手、栏杆每天用漂白粉液拖一次。 7 、玻璃窗每周擦一次,窗下玻璃每天擦一次。 8 、塑料玩具每天清洗后用漂精片液浸泡消毒或用日光曝晒,书籍用日光曝晒。 9 、大型活动器具每天一次。 五、做好食堂人员培训工作,要求如下: 1 、做好幼儿的餐具清洗消毒工作,严把病从口入关。 2 、做好食堂内环境卫生,保持开窗通风。 3 、做好职工自身个人卫生,做好“四勤”工作。 4 、做好除“四害”工作,尤其是灭蟑灭蝇工作。 六、做好家长工作 通过告家长书、家园联系栏、宣传窗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防病知识,家园结合一起做好手足口病预防工作,尤其要做好以下几点: 1 、做好幼儿观察工作,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并向老师反馈有关就医情况。 2 、居室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3 、做好幼儿个人卫生,指导并督促幼儿正确用肥皂流动水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更衣、勤换被褥,并用日光曝晒。 4 、教育幼儿多喝开水,注意幼儿膳食平衡合理,不偏食,不吃不洁及油煎食品。 5 、尽量少带幼儿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6 、注意幼儿休息及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疲劳,注意劳逸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