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幼儿与教师是民主平等、互动合作、共同成长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合作是幼儿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好的幼儿教育,应该是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成长。幼儿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师生共同协商解决问题,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也促进幼儿教师主动学习、思考,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不断得到自我完善、发展和才能展现。
教师还要经常对自己的的教育观念、行为进行反思,如当前有哪些新理念?自己拥有哪些行为适宜于新的观念?哪些不适宜?如何将新理念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中以改进教育实践?等等。通过反思,促使自己自觉地运用新教育观念、理论和方法来指导教育实践,那就是让孩子学会“玩”。玩,对于孩子的成长,就像维生素一样必不可少,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是适合孩子人格健全发展的活动。我们随处可以发现,孩子在玩时都很投入,很快乐。虽然是在玩,但却象认真的做事。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并非是成人眼里的随意玩耍,而是一种“严肃的工作”孩子是把“严肃”的目的与游戏过程中快乐的情绪结合起来,而成人往往只注重后者,忽略前者。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 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与成人活动、工作和劳动同样重要的意义”。
游戏虽是孩子喜欢的活动,但游戏种类多,方式多,十分复杂,这就要孩子“会”玩。怎样让孩子学会玩?怎样达到教育的效果呢?这还必须依靠成人的指导,成人的指导作用体现为孩子“玩”的支持者、帮助者、保护者和游戏的伙伴。具体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谈。
一、孩子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特定的环境引起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是幼儿“玩”的前提。首先从物质条件来说应该有孩子想玩的东西,好奇的玩具或者其它有助于孩子参与游戏的材料;同时还应有孩子玩的场地,如房间、户外草地、儿童游戏场等,再者从心里需求上来说,轻松自由的气氛,成人对孩子的关爱,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就能够激发孩子游戏的兴趣,但父母不要因为孩子弄乱了房间,而责备限制孩子的游戏,干预孩子的玩法,改变孩子的游戏规则。如果这样,就会改变游戏本身自由、愉快、自然及探索的特性。应该让孩子在良好的物质和心理环境中成为游戏的主人,充分表现自我,真正让孩子享受到游戏的乐趣。
二、玩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帮助
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并非完全是其自发的活动,同样需要模仿和学习。特别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就更需要成人作出适当的引导,激发孩子去玩。这样孩子才可以产生想象,根据记忆、表象,运用素材去丰富游戏的内容和情节。但并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孩子都有好的作用。家长应多关心了解孩子的游戏,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发现孩子们在游戏中有放映大人们酗酒、打架的行为,这时就应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讲清道理,说明利害,从正面引导孩子去玩。
三、在“玩”中有效的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孩子玩时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意识,让孩子养成不依赖大人,能自己独立的玩。在西方国家,就较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初生的婴儿就放在一间独立的房间,让孩子自己的睡,一岁多的孩子大都能自己玩。而在我们这里,父母总怕孩子不会玩,怕孩子摔疼摔伤,总陪在孩子身边,时间一长,就养成了依赖成人的习惯,不会自己去思考问题,也就影响到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
四、鼓励孩子与同伴一起玩
喜欢和同伴玩是孩子的天性,到了幼儿期,与同伴交往的需要更为强烈。这里,家长不要拒绝别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一起玩。孩子是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学会与人如何相处的。如果孩子长期与大人玩,大人会不自觉迁就保护孩子,容易使孩子滋生霸道自负的行为,不利于孩子成长。所以成人要鼓励孩子与伙伴一起游戏,让孩子从游戏中得到锻炼,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发展孩子的合作意识。例如:当我们在进行主题为树叶的探索活动时,其中有一个环节是研究树叶的作用,当孩子们为此争论不休时,就有孩子提出:可以问问**小朋友的爸爸,因为他的爸爸是医生。就这样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其实就隐含了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的因素,因为孩子们已经开始关注答案的来源和科学性了,也知道怎样通过便捷的途径获得正确的知识。再例如在接下来的尝试利用树叶制作书签、纪念品、剪贴主题的活动环节中,孩子们通过共同讨论制作方法、分头准备各种相关材料等活动,感受到了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相互协作的重要性。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这些学习能力的获得将大大有利于他们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
五、培养孩子收拾玩具的习惯
孩子的游戏离不开玩具,但并非越多越好,应根据孩子的需要,主动为孩子选择玩具。在同一段时间里,如果玩具过多,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会么也玩不开,就导致游戏效果的差异性。因此每次给孩子一部分玩具,剩下的收起来,玩厌了再拿新的。这样常玩常新,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在孩子玩完后,就应该让孩子养成收拾玩具的习惯。这样可以养成孩子爱清洁的好习惯,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和自我照料能力,为将来 做事井然有序、善始善终、有责任心打下基础。但这种习惯的养成,成人不宜采取强迫的方式逼孩子去收拾。而应用游戏的方法去不厌其烦的引导孩子去收拾。如“布娃娃累了,她该睡觉了:小车该进车库休息了”习惯成自然,久而久之,孩子会很自然的收拾自己的玩具。
游戏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能有效的满足孩子的需要。在幼儿期,让孩子学会“玩”,让孩子在自由自在地玩中展开想象,让孩子在玩中充满激情,让孩子在玩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总之,幼儿园教育要依据《纲要》的要求,以促进幼儿健全的人格建构、幼儿主动和谐发展以及充分发挥幼儿的潜能为目标,选择那些既有科学性、又有终身受益价值的内容。要注重幼儿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积极发问、自主建构、自由创造,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