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临帖的秘诀

(2015-11-03 20:20:04)
临帖的秘诀

不少人在临帖时,仅仅选择字帖中一些觉得看上去比较“顺眼”的字,然后反反复复地临这几个字。这种方式可取吗?

答:作为一种辅助方式,这种方式是可以的。但不能将其作为主要方式。主要方式应当是“通临”,即从头到尾地临一遍。下次再临,仍然是从头到尾地临一遍。偶尔只选临其中的几个字、一行字或数行字,这都是可以的。

问:通临的好处有哪些?

答: 通临,能够让你对所临字帖有着更整体的把握,从而对原帖书写者的书写状态有更深入理解。举例来说,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和分析大量古代法帖,尤其是那些篇幅比 较长的行、草书(不少楷书也是如此,不过没那么明显),我们就会发现: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法帖的起首部分,通常都写得比较拘束,不那么“放得开”。原因 很简单:原帖作者在开始写时,手指还没运动开呢,同时还在适应纸张的性能。通常写到中间部分,就比较自如了,而最精彩的部分,通常在末尾部分。

如果我们非要举个具体例子,你去仔细观察一下米芾的《蜀素帖》:起首的那首《拟古》诗,其笔画是比较粗的,使转比较僵硬,没有后面部分那么精彩和熟练,其原因就是刚刚落笔,老米还要需要适应一下,然后才能写得更好。

临帖的秘诀  
(图:米芾《蜀素帖》起首部分)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只是选临法帖中的部分单个字,对于上述起首、中间、末尾的不同风格,基本上就不会注意到,因为你没有通临,等于选择性地忽略了这些东西,自然也就没有机会去了解了。

问:我们已经注意到了起首部分容易呆板的问题,那如何避免这种现象?

答: 如果要刻意避免,那你在临帖时,先临写一点别的东西,临了一会儿,这时你的手指已经灵活了,然后再临原帖起首部分时,就能有意识地避免其呆板的不足。其实 就跟我们上体育课一样,在正式运动之前,一定要活动一下手脚。但不管你怎么活动手脚,一上来就投球、短跑之类的,开始时肯定不会达到最佳状态,而是要过那 么一会儿,才慢慢找到感觉的。书法临帖也是如此。

问:有的人一直就只临几个字,而很少通临,且常年如此,这样效果好不好?

答:也不能说没有效果,只是这样做,你付出的时间其实也不少,但体会和理解不会那么深,尤其是无法理解章法安排问题。如果通临的次数多了,对于章法的安排,自然就会有比较深入的体会。

问:在通临过程中,也不一定非要按照原帖的格式吧?

答:刚开始时,最好还是要依照原帖格式。通临的次数多了,就可变着点花样来,不必完全遵守原帖格式。格式是死的,人是活的,要学会灵活处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