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人像拍摄的9个建议
标签:
杂谈 |
|
在景色优美的地方拍摄风光人像照片,是一件很考验摄影师的工作,无论在主题、取景、构图、用光等方面都需要有比较综合的能力。一般来说,风景区场地大、景物多,几乎随处可以入画,但却容易让人产生“花多眼乱”的感觉。摄影师如果不假思索地轻易按下快门,出来的照片往往平淡无奇,效果不佳;或者明明构思的是风光人像,拍出来的却成了风光照,人物反倒成了可有可无的点缀,这也就背离我们拍摄的目的和初衷了。在此,我根据自己在拍摄中累积的经验与技巧,向同好们提出8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
|
http://www.rxsy.net/UploadFiles/BackManage/2009-2/Image/2009021614180460.jpg |
|
光圈:2.8 快门: 1/500 ISO: 50 曝光补偿: 0 |
|
200mm焦距可以将远山拉近,其压缩感使远处的景物变成一幅天然的背景布。拍摄时是傍晚时分,光线角度较低,形成美丽的轮廓光。由于色温较低,色调呈现出温暖讨喜的金黄色。 |
|
http://www.rxsy.net/UploadFiles/BackManage/2009-2/Image/2009021614203717.jpg |
|
光圈: 6.3 快门: 1/320 ISO: 100 曝光补偿: 0 |
|
16mm焦距在近距离可以捕捉到大气的场景,使高原风光得到更多的表现。使用广角镜头,要将人物至于画面前方,否则人物会变得太小。 |
|
建议四、拍摄风景人像,特别是需要表现全景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构图的均衡,利用色彩、线条与人物相协调。
|
|
http://www.rxsy.net/UploadFiles/BackManage/2009-2/Image/2009021614233920.jpg |
|
光圈: 5.0 快门: 1/800 ISO: 100 曝光补偿: +1 |
| 人物所站的位置恰好位于两座山的交汇点,利于集中视线。雪山在色彩上形成层次,也使画面表现更为丰富。拍摄雪景时,明亮反光的雪会“欺骗”相机的测光系统,如果不做正补偿,雪会因为曝光不足而发灰。 |
| 在水边拍摄的时候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构图的元素。波光、湖岸、山坡草地与树林的分界,这些天然的线条分割出不同的色块,层层叠叠,大自然的广阔之感便无限地延伸开去。背景中的线条和色块延伸了画面的视觉效果,不需要清晰的质感和层次,观者的视线很容易集中在人物的表现上。 |
|
http://www.rxsy.net/UploadFiles/BackManage/2009-2/Image/2009021614260550.jpg |
|
光圈: 3.5 快门: 1/400 ISO: 100 曝光补偿: 0 |
| 拍摄这种多层次的场景(前岸、湖泊、后岸、山坡树林及远山),长焦镜头是不二之选,其压缩感能使远处的景物由远变“近”,由小变“大”,画面变得更为紧凑。 |
| 当整体环境较暗,且不需要保留过多背景细节时,可以柔和补光(使用反光板)后的人物面部作为曝光依据,压暗背景,形成统一的暗色区域,突出人物。 |
|
http://www.rxsy.net/UploadFiles/BackManage/2009-2/Image/2009021614284842.jpg |
|
光圈: 2.8 快门: 1/2000 ISO: 100 曝光补偿: -2/3 |
|
将远景处的牦牛纳入画中,一方面交代了拍摄环境,另一方面给人新奇的感觉,让画面变得更富趣味。 |
|
建议五、要表现辽阔、空旷的场景,抓住两点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一是使用广角镜头,二是从较高角度俯拍。这两点可以保证我们在近距离拍摄到更多的东西。
|
|
http://www.rxsy.net/UploadFiles/BackManage/2009-2/Image/2009021614315288.jpg |
|
光圈: 2.8 快门: 1/200 ISO: 200 曝光补偿: +2/3 |
|
取景时利用蜿蜒的小径将读者视线向画面纵深处引导,暗示了花海的辽阔。人物造型优雅,因此在姿态方面要力求自然,动作幅度适可而止:完全没有动作会显得呆板,动作太多会显得做作。 |
| 草原一马平川,人物容易被“淹没”其中,变成风光照的点缀。要避免这种情况,应该把人物放在画面最显眼的位置。 |
|
http://www.rxsy.net/UploadFiles/BackManage/2009-2/Image/2009021614353753.jpg |
|
光圈: 6.3 快门: 1/500 ISO: 100 曝光补偿: 0 |
|
人物置于画面正前方,这是读者视线的第一落点。广角镜头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特性,将人物置于前方,视觉上人物就变得“大”起来。将人物放在画面中央,可以避免超广角镜头产生的严重透视畸变。 |
| 建议六、前景是很多摄影师容易忽略的表现手法,其实利用得当,往往会让作品变得与众不同。 广角前景:下图前景中的向日葵除了交代环境,还起到遮挡作用。由于照片以广角镜头低机位拍成,如果没有这些花朵,人物的下肢会变形严重,破坏美感。 |
|
http://www.rxsy.net/UploadFiles/BackManage/2009-2/Image/2009021614384920.jpg |
|
光圈: 5.6 快门: 1/320 ISO: 100 手动曝光 |
| 长焦前景:下图使用200mm焦距将人物与前景的树枝几乎压缩成同一平面。郁郁葱葱的森林充满不可知的神秘感,利用树木枝条形成框架感的前景,将人物围在当中,将读者的视线第一时间引导在人物身上,同时将照片的四角压暗,进一步强调了空灵幽静的感觉。 |
|
http://www.rxsy.net/UploadFiles/BackManage/2009-2/Image/2009021614413285.jpg |
|
光圈: 2.8 快门: 1/500 ISO: 100 曝光补偿: -2/3 |
|
建议七、静态的风景融入动感的人像,往往能令画面更加生动。 |
|
http://www.rxsy.net/UploadFiles/BackManage/2009-2/Image/2009021614434835.jpg |
|
光圈: 3.5 快门: 1/1600 ISO: 100 曝光补偿: +2/3 |
|
人物青色的裙子及围巾,在视觉上显得年轻而活泼,再配合跳跃动作,青春女性充满生命力的形象脱颖而出。奔跑、跳跃这些动作可以在风光人像拍摄中多加使用,表现人们在大自然中放飞心灵、追求自由的情感。构图上将太阳伞这个道具置于画面左下角,与右上角的人物形成呼应,平衡了画面。 |
| 建议八、在拍摄人物特写时要做到人景兼顾。由于不能表现风景全貌,所以选择有代表性的物体,以小见大是一个好的方法。 风光人像虽然强调人景交融,但是重点依然在表现人物,拍摄人物特写也是常用的手法。下面两幅照片中,片片绿叶,点点飘絮,虽然着墨不多,却很好地使人物与环境互动起来。 需要注意的是,拍摄柔美、清新的女性人像特写,补光时应该用柔和的光,形成淡淡的阴影,否则便失去轻灵、清新的感觉。风景区光线复杂,对脸部的补光很重要,暗淡的脸部,会显得不够“干净”,无论如何说不上美,即使后期人为地提亮,也会因为躁点过多而影响画面质感。原则上,人物脸部的光量不能低于环境(逆光人像除外)——脸部与环境之间光比达到1:1时,两者之间可以达成和谐,而光比在2:1时,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压暗环境,具体光量可根据实际需要作调整。 |
|
http://www.rxsy.net/UploadFiles/BackManage/2009-2/Image/2009021614461658.jpg |
|
光圈: 2.8 快门: 1/200 ISO: 125 曝光补偿: -1/3 |
| 照片在后期色调处理上加重了绿色。绿色象征青春与生命,视觉上又给人以“清新”的感觉。拍摄时让人物略微低头,身躯形成曲线,既避免出现呆板的构图,又透出一股娇俏可爱的气息。 |
|
http://www.rxsy.net/UploadFiles/BackManage/2009-2/Image/2009021614483954.jpg |
|
光圈: 2.8 快门: 1/2000 ISO: 100 曝光补偿: -1/3 |
|
拍摄甜美的风光人像时,要尽量让人物动起来,照片才会显得有生气。拍摄时让模特挥动手臂,使茅絮纷纷洒落,吸引读者的目光,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如果模特肤色较白,要适当减少曝光量,否则,皮肤会因为过曝而失去细节。 |
|
建议九、在风景区拍摄,人员安全及健康是首要问题。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