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ynszxc.cn/uploadfile/D_1/D_176/D_282/D_284/D_53131/D_53216/classimage/pic_20071025184955_0617323e-7a3e-4412-b8d2-1e3e617f5935.JPG
新编家谱告族人书
尊敬的绿荫塘李氏(彝族)各位族人:
我娜姑绿荫塘李氏彝族同出华源,共系彝根。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三万年的彝风源流,浩瀚的历史,无穷的神奇。我们的华源始祖是轩辕,我们的彝根祖先是哎哺。李氏与苏氏的联姻,是华源和彝根的结合,形成了我们绿荫塘李氏彝族家族。三百年历史,十二代传人,繁衍着绿荫塘李氏彝族的优秀子孙。
不管我们身在何地,不管我们所务何事,但只要是绿荫塘李氏彝族,我们就是同源共本,根系一脉。仰祖先之荣光,似高山雄伟;观氏族之渊源,如大河滔滔。
伟大的李氏祖先,创造了华夏无数辉煌的业绩。悠久的威猛彝风,留给了人类无穷醒目的追索。历史的变迁,时代的不幸,也给我们的祖先遭遇了人间的磨难。
大唐衰亡,使李氏精英迁徒于南唐,满清主政,使我们的祖先迁出了南京。万里赴彝地,定居绿荫塘,华彝联姻,歃血为盟:世代为彝,永不为汉。形成了我们特殊的家族——绿荫塘李氏彝族。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是虎的子孙。
勤耕苦作,艰苦创业,我们的李氏彝族祖先一代接一代不懈的努力,终于使李氏彝族在当地成了富足之家,田地江河为界,走马随从跟班。李氏彝族家景丰殷,家声远播。
但是,满清的杀戳,民国的战乱,使绿荫塘李氏彝族被迫从绿荫塘向金钟以则、水城、拖乐、华泥、三家村和巧家等地外迁,形成了新的李氏彝族分支聚落地。加之解放后在外地工作人员区域分散,难以沟通,原有口传字派已经用完,无谱可依,取名各行其是。几辈重名的现象屡见不鲜。重新编排李氏彝族家谱,已经十分迫切。
国无历史而亡代,族无家谱而乱伦。立史而国盛,修谱则家兴。修谱是我族百代千秋的伟大事业,统一字派是全族族人的共同心声。家谱是家族政治经济、文化文明的表征。完成補轶家谱之事业,献给族人有用的家谱,是我们修谱人员的共同的心愿。
此次修谱由李氏彝族第八世祖李兴年、李兴藻、李兴美发起,委托李氏彝族第九世代李忠清牵头,倡修家谱,得到了全族人的大力支持,搜集、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原始资料。觅书海、查网络。由李氏彝族九世代李忠顺主编,共同完成我族百代修谱伟业。
新编家谱主要:内容前言、华夏人文源流、李氏渊源、彝族源流、绿荫塘李氏彝族族源、彝汉常用语对照表、李氏彝族家训家规、李氏彝族字派、李氏彝族分支居住聚落地风景名胜歌、古今名人诗词、人物叙事。
华夏人文源流追溯了自创始元灵起至神农炎帝止十万余年止的华夏人文发展史。简述了华人自食兽为生的混沌野蛮时代到五谷为粮的远古文明时代的创世古圣。
李氏源流追溯到李氏血缘始祖轩辕黄帝起至明末清初止一百零九代,约五千年李氏家族发展史。阐述了李氏家族血缘祖根、得姓缘由、兴衰和发展。使我族人能明祖荣、继祖志,扬祖光。成为宏扬中华美德,发挥聪明才智,建设和谐社会的有用人才。
彝族源流追溯到彝族哎哺氏到希宓遮三百五十六代世系,从希宓遮到笃米四十五代的世系,笃米到祖摩阿格(安坤)八十四代的世系为脉络,叙述了彝各部的分支、发展、开创基业及其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情况。使我族人能了解彝族三万年的悠久历史和彝风彝俗,明彝史,倡彝德、兴彝风。
绿荫塘李氏彝族源流考述了自李氏一百零九代世孙(李氏彝族始祖)李公讳阿更至李氏彝族十二世代三百余年李氏彝族的形成、发展及人文现状。使我族人通晓我家族乃华之根、彝之本的复合型民族,本身就是民族团结的结晶。对搞好民族团结、倡导民族联姻、共荣共存、共同发展,同心同德共建中华民族和谐大家园有着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掌握彝汉常用语为了传扬民族语言和便于交往;知家训、守家规是一个族人应循规范;按字派取名才能使族人辈清份明;了解分支族人聚落便于来往交流;名诗名词可陶冶情操;人物叙事可觅学习榜样。家谱全书修编装定完成后发给族人永世保存。
绿荫塘李氏彝族家谱的编纂,得到了各位热衷于家谱编纂族人的大力支持,终于完成了五十余万字的家谱重修编纂工作,但有些最新资料仍需搜集完善。
国有历史而续代,族有家谱则明伦。《家谱》编纂的完成,是我族的一件千秋大事。为进一步完善《家谱》,望各位族人对家谱提出建议和指正,提供各位族人的有关情况,使新修家谱更趋完美。在此欣慰之际,对全体支持修谱工作的族人谨致谢意。特赋词《虞美人—家谱》一首,聊以共慰:
追宗寻祖路迢迢,往事知多少?
族源家史欲问谁?聊将家谱一阅便知晓。
华夏文明豪彝风,伟哉壮亦雄!
人间代代飞虎龙,竞出绿荫秀水碧山中。
绿荫塘李氏彝族家谱编纂委员会
公元2011年6月5日
http://t3.baidu.com/it/u=3972237911,1779361087&fm=0&gp=0.jpg
李氏彝族家谱之歌
追溯了祖渊宗源,远留了血缘亲情。岁月阿!你带不走,那一张张暇想的面孔,那一个个熟悉的姓名。人间皆有情,血缘情最真,浓缩了宇宙,连接了时空。青山有意抒长袖,秀水有情起歌声。漫漫人生,过眼如烟云,脉脉亲情永长存。
歌颂着远古文明,传承着盖世雄风。历史啊!你见证着,那一位位圣治的伟杰,那一代代创世的元勋。黄帝展神武,唐宗显贤明,统一了华夏,雄起了神龙。大道玄妙飞将勇,诗仙飘逸太白风。滚滚英烈,笑谈驭风云,漫漫人间显豪雄。
铭记着残唐耻辱,目睹着流寇暴行。族人啊!你承受着,那一次次迁徙的流离,那一回回创业的艰辛。后主亡国情,东川兵燹恨,痛离了故土,流落向四方。南京李氏四散奔,碧谷彝人血战尘。茫茫大地,落地遍生根,泱泱大族屹族林。
走过了动乱年代,迎来了家族新生。家谱啊!你记载着,李氏彝族发展的历史,家族系统血脉的传承。始祖携家口,万里望南行,告别了繁华,远徒到云岭。碑寄松林居龙潭,再寻绿荫终栖身。丹丹血盟,华彝联姻缘。悠悠李彝从此兴。
第一章
华夏人文源流考
华夏人文源流歌
混沌未分天地连,万物生灵渐生衍。
混天元灵传玉牒,鸿钧老祖修真仙。
先有鸿钧后有天,陆压道君还在前。
鸿钧首创三清教,道教佛教前后禅。
盘古挥斧开天地,女娲伏羲繁人烟。
人间有巢避兽患,黄帝礼乐婚姻联。
颛顼接位承大统,拓宇封疆传万年。
共工起兵争帝位,祝融雄师力回天。
唐尧年间出十日,草木枯焦人熬煎。
太羽拯世受帝命,弯弓射日解民悬。
射落九日留一日,人间重开新纪元。
嫦娥奔月成仙去,羽留人环子孙衍。
虞舜盛世洪灾起,翻江倒海水涟涟。
鲧死治水还用禹,堵河开江除洪淹。
治水功成舜禅位,禹承神器统中原。
皋陶辅佐尧舜禹,德治功高大理贤。
官职为氏姓理氏,代代理官列朝前。
禹欲禅位皋陶死,益继禹位速丧权。
启夺大位创大夏,帝位从此子孙延。
五百余载传夏桀,成汤起兵神器颠。
禹孙大部奔大漠,不与殷商共枕眠。
殷纣无道岐凤鸣,周朝兴盛八百年。
五霸七雄战春秋,始皇一统定中原。
陈胜吴广揭杆起,秦皇二世皇权颠。
国家兴亡覆云雨,从此英流满人间。
盖世霸王乌江死,刘邦建汉开纪元。
黄巾起义分三国,三国归晋南北玄。
十六分国乱纷纷,强周变隋归杨坚。
炀帝荒淫刀兵起,反王十八鏖中原。
李氏大唐开盛世,武功文彩史空前。
残唐五代山河裂,甲马营中生雄杰。
赵家宋朝辽金战,大元雄踞亚欧间。
布衣和尚出明主,闯王一出变了天。
红颜一怒雄关开,清兵入关统中原。
天下列强窥华土,八国联军焚明园。
太平天兵义和勇,成败转眼倾刻间。
忽闻武昌枪炮响,民国一建帝制亡。
不容世凯称袁帝,唐蔡兴兵闹攘攘。
袁帝方亡北洋乱,国共合作北伐忙。
百年乱世初始定,国共锋争起萧墙。
土地革命十年整,红军白军鏖战场。
惊闻事变九一八,日寇拥兵侵华夏。
短短三月东北亡,义勇奋起救国家。
安内需在攘外先,老蒋剿共忙无暇。
朱毛红军破重围,万里长征望北发。
西安张杨发兵谏,逼蒋抗日国共联。
八年抗战方胜利,解放战争史空前。
中原逐鹿赛鹰扬,百万雄师过大江。
台湾拱治五龙首,大陆威立华夏强。
风云变幻万年史,名帅勇将累不鲜。
先圣后裔百家姓,闲云野鹤隐真贤。
祖功宗绩千秋记,谱清系明溯族源。
注:叙述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