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雕母及其鉴别方法

(2012-01-30 16:04:13)
标签:

雕母鉴定

古钱币

分类: 雕母鉴定

    雕母又叫祖钱。用铜块或锡、铅块直接雕刻成钱模,铸钱时用祖钱作模,翻铸母钱。这些母钱颁发到各地,各地则用母钱制范铸币。

    祖钱的雕制需要十分精良,目前所见雕母都是金黄色的铜质,是质地优良的铜材。铜雕母的钱文很精美,字口深峻。雕母钱不见刀痕迹象,比同版流通的钱稍大些、厚重些。

    雕母钱被制成钱模后取走,工匠用熔化了的铜液浇铸在钱模上,待铸币冷却后开模,取出铸币加工打磨光洁后即成。宋、元、明、清时期,冶金技术和采矿技术的发展,带动了铸币业的发展。明清时期黄铜铸币盛行起来。黄铜是铜锌合金。以前鉴定钱币含铜量的多少,就将币掷于地上,听声断其成色,成色高的铜币,掷于地上有金声。除黄铜外,还有白铜钱,这是铜锡合金中锡的比例大的缘故,也有一种白铜钱是镍铜。

    雕母钱体积比母钱和流通钱大,母钱又比流通钱稍大,铜质也较好。只是因为母钱是由祖钱翻砂铸成的,所以钱的外缘轮廓、字口都没有雕母深峻,各方面都比雕母逊色一些。母钱除了铜质的外,也还有铁质的。铁材料翻砂制的铁母钱比同级的铜钱要大些、厚重些。

古钱币爱好者应当把铁母和铁范铜钱区别开来,铁母钱是为铸造铁钱翻砂制成的母钱,再由母钱铸成流通钱,它和铜币实际上只是铸币材料的不同。而铁范铜钱,是在大批铸铁钱之前,先将熔化的铜液注入,以检查钱模的效果,因而这些铜钱称为试铸品。它是与铁钱形制完全相同的铜钱,这种钱流传极少。

    不论是打造铸币还是范铸,都是一种手工业的生产方式,由此造成钱币品质的良莠不齐和铸造费的高昂。中国历代的铜钱,在形式上常有错范和流铜等现象,使钱币不整齐美观,在重量和成色上也是千差万别。就是同一炉所铸的钱,重量也不一定相同,在成色上更是难以辨别。中国铸币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清时采用了机器铸币,新铸铜元制币整齐精巧,大受人民欢迎,而政府也获大利。

 

辨别雕母钱?

    一般来说“雕母”钱的特点是比较鲜明的:由于是手工雕刻,钱文字口深峻,字的壁画周围留有刀痕,当然这种刀痕在进呈审定时,竟打磨处理,不是很明显,若仔细辨认,则不难看出。

    “雕母”钱的文字特别清晰,笔划绝无含糊连带之处,可以说是毫发可辩。而整个钱体规整匀称,钱的外缘光洁,并留有一定的拔模斜度(为铸钱时工艺的方便),钱的穿孔部分,常常留有特殊印记:如方穿孔中间留有一层薄铜膜,膜的中间有原形孔洞,而这种圆洞尽管有时被磨损破坏,而仍留下大部分痕迹。有的“雕母”钱穿孔虽然为方形,而却呈现出四边稍带圆弧形的“四决”文。这些特点在宋钱和清钱中较为突出。

 

怎样鉴别母钱?

 

    所谓母钱,其实就是古时候翻铸大量钱币时,中央和地方财政所制作的标准样板钱。母钱同一般行用钱一样,都是铸造而成的,这样就增加了识别母钱的难度。

钱样:根据钱币的设计要求,用上等象牙、锡、红木等材质精心制作而成的钱币样板,它的用途是呈送朝廷,供皇帝审定。由于钱样不能算作钱币,也不可以在市场上流通。因此,它的存世量极少,现一般钱币交易市场上根本看不到它的踪影。

祖钱(雕母钱):以官钱局的雕刻工匠依据鉴定通过的钱样为范本,用优质黄铜精工雕凿而成的模子。祖钱文字纤细而挺括,笔划很清晰,地章光洁平整,绝无粘连模糊之处。从细部看祖钱还保留着手工镂刻的痕迹。祖钱送朝廷审定合格后,由官钱局开始翻铸,第一次翻出来的钱称为铸母钱。

    母钱(铸母钱):由祖钱翻铸而成,较好地保留了祖钱的气韵,故质地厚重,做工较为精致,即使有一些微疵,经过修整后也完全可以铸出合格的子钱,母钱的主要特征是外径和厚度稍大于常品(子钱),但略小于祖钱。母钱铜质精良,也优于常品,内外轮廓较为光洁,由于经过冷加工,钱面上会有锉磨的痕迹,钱的边缘上还保留有拔模的斜度。

样钱:由朝廷颁发或各省提供的符合法规标准、供铸钱机构参照的样品钱,样钱系初铸准钱,是新铸钱中的精品,铜色符合标准,分量十足。

由于古时翻铸钱币均采用刻模浇铸,因此制造出来大批行用钱的体积和分量都略小于母钱,这其实也是鉴别母钱和子钱的一个重要方法之一。

浅谈母钱的鉴别

 

    现在,很多朋友都很喜欢收藏古钱币,但在市场上有很多伪造钱币出现,所以辨别钱币的真伪对于收藏者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介绍一下有关母钱的知识。

    所谓母钱,就是古时翻铸大量钱币时,中央和地方财政所制作的标准样板钱。根据母钱作为样板的用途,母钱可分为三种,即钱样、雕母钱和铸母钱。钱样是根据钱币的设计,用锡、象牙或红木等材料精心雕制的钱币实物样板,它的用途是呈送朝廷,供皇帝审定。从严格意义上讲,钱样还不能算作钱币,因为它只作为送审报批的实物图样,不能流通。钱样是给皇帝审定用,一类钱币的钱样理论上应该只有一枚,所以数量极为稀少,一般在交易市场上几乎不能见到。

    雕母是按照朝廷规定的那种规范性的钱的形式,把它雕刻出来,面、背要求很严格。而且请当时最有名的书法家,或者是皇帝本人来写钱文,把它刻成钱模子。雕母做出来以后,经过审定批准以后,就开始翻铸了。翻铸还不能大量地翻铸,翻多了,就变形了,所以翻出来的钱也是有一定限量的。第一次翻出来的钱叫铸母。铸母钱,一般讲的母钱就是铸母,如果是讲雕母,就是有特殊意义的,是手雕的,这和一般的铸母差别很大。

    雕母和铸母的区别最明显表现在钱币的文饰内容上,雕母钱文精美,字口深峻,每个字的笔画都非常清晰,绝无粘连模糊,而且笔画比同版本的流通钱要细瘦,从细部看还保有手工镂刻的痕迹。铸母钱的钱文笔画也非常清晰,纹络较为挺拔深峻,但因为铸母钱是翻铸所成,为了使它的外缘轮廓和内廓穿口光洁,一般会经过冷加工,因此钱面上还会有挫磨的痕迹,并且钱的边缘上还保留有拔模子的斜度。

    母钱与行用钱另一个明显的区别是钱币的大小和厚度有区别。由于古时翻铸钱币采用刻模灌铸的方法,因此制造出来的行用钱的体积会比作为刻模样本的母钱稍小。母钱的大小、厚度都超出常品。在钱币的收藏中,首先要留神体积超出常品的大钱,其次要注意分量异于常品的厚重钱。

    母钱不像出名的钱币名贵珍品,它往往混迹于常见的行用钱之中,而且过去的集币者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不乏有捡漏的可能。由于母钱的材质都异于常品,所以品相一般较好,但是由于数量稀少,专家提醒鉴别母钱还得从做工、体积上多下功夫,不要简单将品相好的钱币当成母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古钱币鉴定
后一篇:诚心——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