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么笔--读马伯庸《七侯笔录》
(2023-04-14 18:43:05)分类: 读书笔记 |
昨天下午一口气看完马伯庸《七侯笔录》上卷和下卷结尾,因时间仓促,下次再去图书馆补全。
此书是马亲王多年前未完结的《笔冢随录》填坑之作。故事中笔冢主人以“不教天下才情付诸东流”为己任,将古人才情魂魄练修成笔灵,代代传承。其中最伟大的七位古人,他们所凝聚的七管笔灵,被称为“管城七侯”。七侯毕至,可重开笔冢,有点集七龙珠的味道。书中李白青莲笔,谢道韫咏絮笔,司马相如凌云笔,张僧繇点睛笔,王羲之天台白云笔,郭璞、江淹五色笔。。。将古人的才情具象化,属性威力各不相同,有的还相生相克,令人印象深刻。
在读书时不禁让我想起一事,可能和“笔灵”有关。那时我独居在深圳凤凰山下,身边无亲人、朋友,心灵上寂寞无比,可能真的是“文章憎命达”,那段时间我多愁善感、文思如泉涌,写了几首自认为不错的诗。突然的某一天或者几天(记不清了),我心里强烈地感觉到一个词——妙笔生花,尤其是在握笔的时候,那种强烈想要宣泄的情感都仿佛要从笔端流出,而且我很自信写出来的一定是佳作。但是很可惜,自己忙于庶务,没有坚持动笔,过了几天这种感觉或者说心境,就再也没有出现了。现在回想,自己可能错过了某一个笔灵的“神会”——即书中笔灵自主选择传承人附体。哈哈,以上当然是看书时的无端遐想,全是个人唯心臆想。但还是很好奇,如果真的是笔灵的话,那是什么笔?
书中,正反派打架时都要问一句:你(他)是什么笔?这样才能知己知彼,战胜对方。如果自己进入笔灵世界,能否被笔灵认主附体,成为笔吏?能被什么样的笔灵附体?我想每个看书的人都会这么代入吧。如果现实世界真的有笔灵,大家肯定都想去试一试,看看自己是什么笔。不管是诗仙李白的青莲笔,还是诗鬼李贺的鬼笔,都是威力无比的。但是后来转念一想,人人都去争当笔吏真的好吗?如果大家都只是机械地传承前人的“笔灵”,那后来的“笔灵”由谁来创造呢?如果没有源源不断新的笔灵诞生,笔灵世界岂不是日渐枯燥、凋零。李白之所以不让自己的青莲笔被笔冢主人炼化,而是冲破窗户,宁愿在野外浪迹,估计不止是李白的浪漫主义精神不愿束缚,也有不想局限后人的意思吧。后来笔冢主人封禁笔冢,可能也正是想明白此处。国学传承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发扬。
笔冢主人将古人才情魂魄练修成笔灵传承,马伯庸写作此书引发读者对诗词歌赋书法古典文学的关注,两者都算是做到了“不教天下才情付诸东流”。但是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每一个写汉字、说中文的中国人都应该不止去做先贤笔灵的传承人,更要去修炼属于自己的“笔灵”——哪怕此笔灵尚不能望先贤之项背。惟愿人人都能修炼出笔灵,至少不能像书中主人翁罗中夏一般,只做个渡笔人——装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