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音在校园传承的困难分析

(2020-08-03 17:11:32)

    南音在传承方式上,存在民间社团传承、中小学传承及大学传承等途径。泉州南音进中小学课堂,最初是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的,现在有些学校已有南音实验班,成为传承南音的根据地。但南音进课堂同样面临重重困难,主要表现在教学、审美观、师资三方面: 

 1、南音不好学,不能短期速成。南音是一种历史相对久远的乐种,要让学生认可并学习它,具有一定的难度。在传承的过程中口头是主要的工具和形式。无论是演唱、传播,都是用口头进行的。南曲讲究咬字清晰,要让学生读准每个字,唱好每个字,也很难。虽然有文字把音谱和歌词记录下来,以利保存,但只能作为参考或传习的教材。实际上歌谣是“活在嘴里,死在歌本里”,因此不能完全依赖曲本,在传承工作上许多决窍还是必需“口耳相传”,“口传心授”的传统方法来达成。学习乐器困难更甚于学习演唱。琵琶、三弦、洞箫、二弦这四种乐器构成南音清唱的固定组合。学习演奏这些乐器,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毅力,而在考试压力下,很少人有时间和精力去学。在小学教学中,由于南音曲调大都比较高,内容成人化,对孩子来说是学习的主要瓶颈。 

2、南音是中国的古老音乐,保存着丰富的古代音乐文化,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尽管闽南一带、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都有不少南音曲馆及南音爱好者,可近年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南音和其他戏剧、曲艺一样,也受到艺术形式多样化的冲击,演员、观众老龄化的趋势日益严重。许多中小学生对南音存在审美情趣上的差异。

 3、师资不均衡,是目前泉州南音教育存在的基本情况。即便是重视南音教学的学校也都采用外聘教师的形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