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大纬:敦煌石窟壁画的建筑演绎(五)

(2014-11-28 15:13:38)
标签:

敦煌石窟

壁画

建筑

分类: 张大千

徐大纬:敦煌石窟壁画的建筑演绎(五)

 

(7)莫高窟第172窟南壁 观无量寿经变 盛唐:

http://s4/mw690/0028EhvDgy6NXQb219193&690

张大千临摹的莫高窟第172窟南壁观无量寿经变

http://s15/mw690/0028EhvDgy6NXQcdUAKde&690

盛唐第172窟南壁观无量寿经变局部(实景)



http://s1/bmiddle/0028EhvDgy6NXQdblhSe0&690

盛唐第172窟南壁 观无量寿经变线描图

 

       画面以俯视的角度,表现一座布局对称、多进深的大型净土寺院,而中轴线上的殿阁,则又以仰视的手法,使殿阁更显宏伟高大。用流动的视线来展示宏伟的建筑空间,表现了众多建筑之间檐牙相接,错落有致的节奏与韵律感,与同窟北壁的观无量寿经变壁画同是盛唐建筑画的杰作。


http://s8/mw690/0028EhvDgy6NXQfudkre7&690
盛唐第172窟南壁 观无量寿经变 局部放大1

此图是前图的局部。大殿面阔五开间,檐柱瘦高,柱上有一层阑额,斗栱规范,能清晰地辨别出其结构。

http://s3/mw690/0028EhvDgy6NXQgRjjA22&690

盛唐第172窟南壁 观无量寿经变局部放大2

http://s2/mw690/0028EhvDgy6NXQi7GeZf1&690
盛唐第172窟南壁 观无量寿经变 大殿屋檐线描图局部
http://s12/mw690/0028EhvDgy6NXQjeWfN3b&690

盛唐第172窟南壁观无量寿经变大殿屋檐局部

http://s15/mw690/0028EhvDgy6NXQkdm2y8e&690

                                              日本平等院凤凰堂寺庙实景照片

       300年后莫高窟第172窟盛唐“观无量寿经变”壁画成为日本平等院凤凰堂寺庙的建造蓝本,上世纪香港志莲净苑的建造也依据此图作为蓝本。


http://s9/mw690/0028EhvDgy6NXQlgcxac8&690
香港志莲净苑实景(一)    

http://s16/mw690/0028EhvDgy6NXQmtWOz5f&690

香港志莲净苑实景(二)    
http://s4/mw690/0028EhvDgy6NXQnvtvl43&690
香港志莲净苑规划鸟瞰图

 

    香港志莲净苑1989年重建,耗时十年,香港志莲净苑的整体规划和单体建造完全依据莫高窟第172窟观无量寿经变壁画作为蓝本。

    上述莫高窟第172窟南壁和北壁的两幅观无量寿经变壁画,建筑格局几乎相同,但是,画面的风格迥然不同,北壁的画风粗犷,洒脱,南壁的画风精致、细腻,说明敦煌石窟的策划者是允许不同画师、画工和画匠采用不同的风格进行绘画的。

 

(8)莫高窟第148窟南壁 弥勒经变 盛唐:

http://s15/mw690/0028EhvDgy6NXQX0Pb8ee&690

莫高窟第148窟南壁 弥勒经变


http://s12/mw690/0028EhvDgy6NXQY6lHd1b&690

莫高窟第148窟南壁 弥勒经变鸟瞰图

 

    从莫高窟第148窟南壁弥勒经变寺院鸟瞰图中可以看出中国古建筑是划分等级制,一般纵轴线分布等级较高的大殿和门殿,采用庑殿式屋顶建筑,这是最高级别的建筑物,一般大殿的体量高大,彰显其至高无上的形象,门殿仅仅是大殿的缩小版。横轴线分布等级较低的配殿,配殿有单层和两层的建筑物各一组,左右对称,均采用歇山屋顶建筑。另外,在围墙T字交界处均设有角楼,就有瞭望的作用,角楼是体谅极小的歇山屋顶建筑,级别是最低的建筑类别。


http://s5/mw690/0028EhvDgy6NXQZcDiI54&690

围墙T字交界处的角楼围墙T字交界处的角楼

(9)榆林窟25窟南壁 西方净土变 中唐:


http://s14/mw690/0028EhvDgy6NXR0jqot5d&690
榆林窟25窟南壁中唐壁画“西方净土变”

     中唐时期敦煌石窟西方净土变壁画中的建筑形式基本上继承了盛唐时期的风格。殿、阁、廊、台布局疏朗,庭院中花木扶疏,禽鸟漫步,七宝池中莲荷盛开,童子嬉戏于水中,露台上歌舞正酣。

     榆林窟又名万佛峡,位于甘肃安西县城南约70公里处。洞窟开凿在榆林河峡谷两岸直立的峭壁上,从洞窟形式、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看,与莫高窟十分相似,是莫高窟艺术系统的一个分支,是敦煌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莫高窟并称为姊妹窟。


http://s10/mw690/0028EhvDgy6NXR1w8EVb9&690

榆林窟第25窟壁画“西方净土变”配殿局部放大

(歇山顶的鸢尾、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和两侧的山花绘制得十分规范)

 

    第25窟壁画“西方净土变”中配殿为二层楼的歇山屋顶建筑(盛唐时代为四阿顶建筑),殿内置大床,床后屏风隐约可见,柱间的阑额下帘箔高卷。腰檐的博脊上起平座栏杆,天女坐在栏杆上,别有一番优雅和自在。在歇山顶上面有曲脊和悬鱼。楼的细部结构交代明晰,反映出唐代建筑秀丽庄重的风格。这幅图中能清楚看到复廊的一列中柱之上加隔断开门窗的做法,透过门道,可以看到廊外的景色。唐代的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壁画中均采用褐色颜料表现廊、柱、梁和檐。

 

(10)莫高窟第201窟南壁 西方净土变 中唐:


http://s3/mw690/0028EhvDgy6NXR1zKkG52&690
莫高窟第201窟西方净土变

 莫高窟第201窟西方净土变壁画中的寺院大殿设左右二阶,屋身有廊庑一周。此图虽然成于吐蕃占领时期,但与盛唐风格近似。

http://s3/mw690/0028EhvDgy6NXR43qDMd2&690

莫高窟第201窟西方净土变二层楼配殿 
   配殿为二层楼,建于月台之上,殿正面悬帘箔。透过侧面一间,可以看见殿中有大床。腰檐的

脊上起平座建楼。回廊转角处的顶上起平座,上建角楼。

 (11)莫高窟第231 南壁 中唐:


http://s9/mw690/0028EhvDgy6NXR45YvK58&690
莫高窟第231窟南壁吐蕃式佛殿

   这是莫高窟内仅有的一处表现吐蕃式佛殿的壁画,非常宝贵,三开间的佛殿具有鲜明的外域风格,台基束腰的装饰繁复,上有仰莲、上枋,栏杆望柱呈腰鼓式。立柱柱箍镶嵌珠宝,柱头上用兽头纹装饰。拱券、拱楣均呈莲瓣式,盔式屋顶用卷草云纹,檐边及顶装饰有火焰宝珠。整座建筑造型及装饰奇特繁复,莫高窟仅此一处。

 

(12)莫高窟第158窟东壁中唐:


http://s11/mw690/0028EhvDgy6NXR493eO3a&690
莫高窟第158窟琉璃瓦顶的大殿

    整座大殿屋面的瓦分别用白、土红、绿及由铅丹变色做成的黑色四色相间排列。筒瓦和板瓦的用色相同,但排列相互错位,形成有规律的颜色变化,表示琉璃瓦屋面。正脊两端的鸱尾比例硕大,脊瓦有清楚的分段,应是预制的。这个看室内很清楚,室内铺有地砖,抛光过的,对左边立柱有镜面反射,五开四进,室内很简洁,立柱上有花饰,又是一个很好的创新。

 

13)莫高窟第159窟南壁回廊的三院之交处的园塔 中唐:


http://s9/mw690/0028EhvDgy6NXR4bsDu88&690
回廊的三院之交处的园塔   
http://s2/mw690/0028EhvDgy6NXR4dWaR01&690
   唐单层木塔复原图

     莫高窟第159窟南壁壁画中,寺院的一侧有两个丁字形回廊,将寺院分为前后左右三重院落。在回廊顶T接处建圆亭,上有塔刹装饰,因而也可称圆塔。

(14)榆林窟第25窟、莫高窟第197窟、第231窟城中唐


http://s13/mw690/0028EhvDgy6NXR4gAZCdc&690


榆林窟第25窟北壁  

     中唐 榆林窟第25窟图中清晰地画出了三面城墙,正面及侧面有城门,城楼及角楼表面砌砖,城墙用红色的平行线表示夯土层。城内有厅堂,内设床帐,床上卧有一位窈窕淑女。城外一周有城壕,城门口外有小桥,城内城外绿树成荫,富有生活情趣。

http://s10/mw690/0028EhvDgy6NXR4jfXbd9&690

莫高窟第197窟城

“未生怨”故事中的“宫城”。宫城正门上有城楼,下有三个门道。城内有殿堂,宫院之间也有城墙及城门,戒备森严。

http://s1/mw690/0028EhvDgy6NXR4lwHe30&690

莫高窟第231窟维摩诘经变局部 “城”

     维摩诘经变中的“城”壁画中,城门用花砖贴面。

 

(15)莫高窟第237 法华经变 中唐



http://s11/mw690/0028EhvDgy6NXR6MKmuaa&690

  莫高窟第237窟法华经变见宝塔品

http://s10/mw690/0028EhvDgy6NXR6PpJTe9&690

 出土的铜塔

       莫高窟第237窟法华经变壁画中出现一个宝塔和陕西扶风法门寺塔出土的铜塔十分相似。

 

15)莫高窟第85 北壁 药师经变壁画 晚唐:

http://s2/mw690/0028EhvDgy6NXR6UpkBa1&690

莫高窟第85窟药师经变壁画

     为何至今没有保存下来的唐代遗迹呢?是由于唐代绝大多数建筑均采用木结构不易保存的缘故,这是不得不说的一大遗憾。

     莫高窟第85窟药师经变壁画中的背景画是一幅完整和精美的建筑群壁画,为我们了解唐代建筑群的布局、规划和单体提供了完整的信息,弥足珍贵。

 

http://s5/mw690/0028EhvDgy6NXR6XzbC84&690

莫高窟第85窟南壁晚唐大殿斗栱局部  

 大殿的斗栱,柱头上内外都为七铺作,柱头之间在阑额上用驼峰与小斗,不出跳。

第二层柱头枋上又置小驼峰。

http://s8/mw690/0028EhvDgy6NXR70fVZ57&690

莫高窟第12窟南壁  大殿斗栱(一)

 

http://s13/mw690/0028EhvDgy6NXR72SLy5c&690

莫高窟第12窟北壁  大殿斗栱(二)

根据上述敦煌壁画对唐代建筑的展示,我们可以总结出唐代建筑几个主要的特征:

一、斗拱硕大,屋檐深远。

二、鸢尾简单而粗犷。

三、屋顶平缓,举高低矮。

四、屋瓦呈青黑色。(敦煌壁画中画成蓝色)

五、柱子较粗。(体现唐朝人以胖为美的审美取向)

六、色调单一。唐代木构建筑所包含的颜色不超过两种,一般均为红白两色或黑白两色。


http://s9/mw690/0028EhvDgy6NXR76lxm48&690

唐代敦煌壁画“拆楼图”

   一幅名为“拆楼图”的唐代敦煌壁画,把唐代殿堂建筑的木结构配置表现得淋漓尽致。

 (六)五代时期,

五代时期是唐末宋初的一段分裂割据时期,敦煌艺术进入了晚期,此后,历经归义军曹议金政权、西夏、元代,共计462年。西夏时期莫高窟壁画,少有精彩之作,更少有建筑画。元时期建筑画只见于几座喇嘛塔。

 (1)莫高窟第61窟北壁 西方净土变 五代:



http://s15/mw690/0028EhvDgy6NXR78NJA9e&690

莫高窟第61窟北壁西方净土变壁画

      五代时的敦煌石窟内仍然有大幅的经变画,继承了中晚唐的壁画风格,画面上的大型寺院中保持中轴线对称的布置,壁画中的建筑画日益走向程式化,然而,沿中轴线的大殿改为佛塔,背景布置种类繁多的单体建筑,形成气势恢宏的建筑群体,虽然有失于庞杂壅塞,但也表现了建筑的群体之美。



http://s8/mw690/0028EhvDgy6NXRaU1ufd7&690

莫高窟第61窟北壁西方净土变壁画局部 

http://s9/mw690/0028EhvDgy6NXRaW7qM08&690

                           敦煌壁画中早期两层佛塔示意图

 

     上图为前图的局部,中轴线上的大殿为二层楼阁式的佛塔所代替,有塔基及二层平座,上下层塔身有檐柱八根,腰檐按八角起脊,檐柱及阑额呈弧形弯曲,攒尖盔式顶上有塔刹。

 

(2)莫高窟第61窟西壁五代  五台山图:


http://s15/mw690/0028EhvDgy6NXRaYN8G3e&690

莫高窟第61窟五台山图(大型壁画临摹图)


http://s12/mw690/0028EhvDgy6NXRb1tATab&690

莫高窟第61窟五台山图局部  大佛光寺

    画于莫高窟第61窟西壁的“五台山图”中的大佛光寺,平面为方形,廊庑一周,前有门楼,转角处有角楼,院中有二层佛阁。据考证,唐代时寺院内有一座七间三层的弥勒阁,后毁。现存佛光寺大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未在壁画中表现。这图中大佛光寺建筑都是白墙青瓦,现存佛光寺大殿是原建筑被毁后由一位女居士捐资修建的,后世又历经几次维修,现在墙壁为红墙。

    20世紀30年代,梁思成、林徽因根据敦煌第61窟中的“大五台山图”發現了佛光寺东大殿,作為至今国內已知的唯一唐朝木建筑,這座珍貴的建筑,對我國建築史研究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http://s15/mw690/0028EhvDgy6NXRb4wp0be&690

                                   山西五台山大佛光寺东大殿            

http://s13/mw690/0028EhvDgy6NXRb7jJy6c&690

山西五台山大佛光寺东大殿剖面图

http://s8/bmiddle/0028EhvDgy6NXRb9MTt37&690

莫高窟第61窟五台山图局部  大清凉寺

     画于五台山图中的大清凉寺,平面为方形,院中二层佛殿居中,两侧一边一座三层楼阁,另一边一座二层楼阁,形成不对称布局。

http://s2/mw690/0028EhvDgy6NXRbcc8111&690

莫高窟第61窟五台山图局部  八角塔院

     五台山图中,在大佛光寺之东画有塔院,廊院四方,一侧有门楼,院中有八角单层塔建于砖砌台基上,正面有台阶,台基边沿有栏杆环绕,攒尖顶上有塔刹、链铎,造型别致。

http://s16/mw690/0028EhvDgy6NXT7NPiL9f&690
莫高窟第61窟五台山图局部 大竹林寺(李承仙临摹)

佛光寺正殿建于公元857年,与敦煌最大多数的净土经变画属于同一时代,考古人员把它与壁画中所描画的建筑对照可以知道画中建筑物是忠实描写,才得以证明壁画中资料之重要和可靠的程度。

 3)榆林窟第33窟南壁 七重塔 五代:

http://s14/mw690/0028EhvDgy6NXTaMURT6d&690
榆林窟第33窟南壁 七重塔  


http://s14/mw690/0028EhvDgy6NXTc9EXHed&690

  北京法源寺复原模型图中的七重塔

    楼阁式七重塔,造型独特,从一至六层都是三开间方形木结构殿堂形式,向上每层面宽递减,愈上愈小,第七层则是存放舍利子的一座窣堵波。

 4)莫高窟第98窟南壁民居院落五代:


http://s15/mw690/0028EhvDgy6NXTcg3g28e&690

莫高窟第98窟南壁民居院落

    莫高窟第98窟的这张民居院落,表现的一富有人家的宅院,廊房一周,中间横廊将院子分为前后两院,横廊中有门楼,前院有门屋。后院有三开间歇山顶的堂屋。前院横廊开一门洞,貌似养马场所和晒谷物的场所。

 

(5莫高窟第454窟西壁 建房施工图 宋代:

http://s10/mw690/0028EhvDgy6NXTciGQV09&690

第454窟宋代建房施工图

 

    莫高窟第454窟西壁“建房施工图”旁榜题为“木工缔构精舍”,即修建佛寺,在敦煌石窟壁画中很少有这样介绍施工工法的壁画。

    在这幅“建房施工图”中,砌好的方形台基上,已立好房屋的柱网,下有地栿。上有梁栿,梁上有大叉手,两个工人在梁上正在安装叉手,两个工人向上传递物件。屋外一人搬运木构件,下方两个工人在加工构件,旁边有组装好的几组斗栱。台基旁一人可能是工地的监工或施主。从图画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建筑是以垂直的柱和水平的梁枋组合成受力框架,然后才盖屋顶、砌墙、安装门窗等。墙体没有荷载功能的填充墙,只起隔绝内外和防寒保暖的作用。

西夏时期莫高窟壁画,少有精彩之作,更少有建筑画。元时期建筑画只见于几座喇嘛塔,在此不再赘述。

 结语

     对上述北凉、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和宋代各时期敦煌石窟壁画佛教建筑、禅院建筑和世俗建筑的剖析,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到,敦煌壁画全方位地演绎了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脉络。至今尚存约2000年的敦煌石窟壁画,是我国对世界建筑艺术史的杰出贡献,是全人类最宝贵历史遗产之一。

1.大量含建筑物的壁画:在敦煌壁画里我们看到大量的殿堂、层楼、角楼、门、阙、廊、塔、台、墙、城墙和桥。上自佛陀天国的寺院殿堂,下至城池、衙门和民居住宅的建筑物一应齐全。建筑物或用作经变画的背景,或用作分隔故事画,有的经变画就是一张宏丽的建筑规划蓝图,将100多个佛国人物分散布置在各个的殿堂,配殿、角楼和钟楼里。第六十一窟“五台山图”大型壁画中有寺院约六十余处,整幅壁画就是一幅完整的古代建筑长卷画。

在表现经变画佛国天堂的壁画中,建筑物和水池,鸳鸯,荷花和飞鸟共同组成极乐世界的美妙场景。在表现民居住宅和市井生活的壁画中,房屋建筑和围墙四周浓密的大树,郁郁葱葱,鸟语花香。一幅幅皆是唯美的建筑画,令人陶醉。难怪上世纪四十年代,国画大师置身敦煌石窟,为之倾倒,不畏极端艰苦的石窟生活,面壁三年,恨不得将所有的石窟壁画全部临摹下来。

2.建筑格局有标准配置:在敦煌壁画经变画中,正殿居中,其后有后殿,两侧有廊,廊又折而向前,左右有重层的楼阁的布局格局似乎已经定型成为标准配置,然而,经过古代画工的艺术加工,辉煌华丽的楼阁亭台的组合成上百幅千变万化的经变画,使我们不得不让佩服古人高超的绘画功底和艺术想象力。

3.建筑物形式循序渐进的变化:梳理敦煌石窟壁画中各种建筑物的表现形式,我们可以窥见其大致的循序渐进的演化过程。西魏之前的诸窟所见殿堂房舍,无论在结构上或是形式上基本上是以屋身的立柱及梁枋构成房屋的骨架,承托上面的重量的单层建筑,柱和柱之间或砌墙壁,或装门窗,或完全开敞(如凉亭),灵活地分配。屋顶的形式从硬山顶逐渐发展为歇山顶和庑殿顶。但是,小体量的门阙、门楼建筑较早地出现了两-三层的重楼结构形式;隋代建筑不仅增加了建筑物的开间和面宽,而且出现了五开间至七开间的殿堂,建筑物的高度也大大提高高了,楼层的层次增加至三层,出现了三层的重檐建筑;唐代以后,大部分建筑构件均为木结构所替代,殿堂楼宇千变万化,装饰华丽,花砖、地毯、幔帐和遮阳帘随处可见,平面格局趋于标准化,出现大量的大型经变壁画,建筑房物的表现成为标配;

4. 转换的建筑形式:城墙的角楼和寺院T字围墙初的角楼有相似的功能和建筑形式,疑似同步出现的相似型建筑屋。功能为角楼功能替代了门阙的功能,隋唐以后,门阙的类型已不复再见于中国建筑中。

5. 中国古建筑对世界建筑的贡献:从敦煌壁画可以确定,唐代以后的木结构房屋建筑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但是,战乱、火灾和防腐不力等缘故造成遗留下来的唐代木构建筑在中国已几乎绝迹,只剩下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大殿两处。

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是世界公认的三大建筑体系,源自唐代佛教的传入,日本采用唐代木结构工法建造了大量的殿堂和寺院,现存的法隆寺和唐招提寺就是奈良时期建造著名古寺院。日本古迹中,第一个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遗址,就是公元710年仿效中国唐代的长安城而创建的“平城宫”。



http://s12/bmiddle/0028EhvDgy6NXTcl6ptbb&690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http://s14/mw690/0028EhvDgy6NXTcobFj8d&690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http://s3/mw690/0028EhvDgy6NXTctgvU32&690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构架示意图

http://s15/bmiddle/0028EhvDgy6NXTJGIeafe&690

        日本关西“平城宫”遗迹


http://s12/mw690/0028EhvDgy6NXTJJcQb9b&690

日本奈良“平城宫”遗迹

http://s16/mw690/0028EhvDgy6NXTJMDBZ7f&690

6.古代的塔大都采用砖石结构,敦煌壁画中也有许多对塔的描绘,形状和现存的古塔相差无几。砖石结构的建筑物相对容易保存,我国目前还保留一些历史悠久的古塔,如西安慈恩寺大雁塔等。

 http://s9/bmiddle/0028EhvDgy6NXTJSJDOd8&690

西安慈恩寺大雁塔西面门楣石上阴刻的佛殿图

 

      佛殿图中柱、枋、斗栱、台基、椽檐、屋瓦,以及两侧的回廊,都用极精确的线条画出。大雁塔建于唐武则天长安年间(公元701—704年),以门楣石在工程上难以移动的位置和图中所画佛殿的样式来推测(与后代建筑和日本奈良时代的实物相比较),门楣石当是八世纪初原物。由这幅图中,我们可以得到比敦煌大多数经变图早约二百年的有力旁证。

      通过梳理敦煌壁画中的建筑演绎,全面了解我国古代建筑及其传统艺术观念的形成过程,很有必要,对复兴中华民族的卓越创造性更具深远的现实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