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大千临摹腰鼓舞伎和敦煌天宫乐舞

(2013-09-09 12:46:15)
标签:

张大千

腰鼓舞伎

手指张开程度

文化

分类: 张大千



张大千临摹的腰鼓舞伎和敦煌天宫乐舞

 

经纬

  敦煌石窟好像是一个历代艺术的大舞台,各朝各代的社会生活乐舞,经变舞,供养舞和天宫仙界的乐舞等各种舞技在此充分展现,正是敦煌石窟的这些乐舞壁画,使敦煌石窟变成美音缭绕的艺术世界,特别是天宫乐舞中源于大西北和山西地域的腰鼓舞和胸鼓舞,尽显粗狂和张扬的一面,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令人疑惑的是为何张大千在莫高窟第172窟盛唐《观无量寿经变》中所临摹的腰鼓舞伎却与众不同?显得十分温文儒雅,似有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之分。

 

 

http://s10/bmiddle/74d465edgx6CvWiHRO139&690

张大千临摹莫高窟  盛唐  第172窟《观无量寿经变》中的腰鼓舞伎

 


   http://s1/mw690/74d465edgx6CvWOvXlmc0&690

榆林窟南壁中唐 第25窟 腰鼓乐舞局部

 

http://s13/bmiddle/74d465edgx6CvWSjg4s9c&690

榆林窟南壁 中唐 第25窟腰鼓乐舞

http://s7/mw690/74d465edgx6CvWCNKlw46&690 

莫108窟南壁  晚唐

 

http://s5/bmiddle/74d465edgx6Cw2sufwUc4&690

 

榆林窟34窟北壁  五代

 http://s10/bmiddle/74d465edgx6CvWuV3st89&690

  

                                 莫98窟北壁  五代

 

 从上述图片中可以看出,腰鼓舞伎的基本动作相同,立腿微曲,用力吸起另一腿,成端腿姿,脚拇指用力翘起,双臂平展,抬高双肘,张开手指,呈用力击鼓状,不同的是手指张开的程度不同,其中的缘由是时代背景不同所致。

  敦煌石窟中初唐时期的洞窟,很少有描绘腰鼓舞伎的壁画,盛唐期间的壁画中,腰鼓舞伎和反弹琵琶舞伎共舞,如同宫廷舞蹈一般翩翩起舞,张大千临摹的画面正是表现这种场景,随着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腰鼓舞的不同表现也随之变化。

  隋末唐初,腰鼓属于乐器表演,《旧唐书音乐志》中记载,隋唐时的宫廷乐宴有《九部乐》、《高昌乐》和《高丽乐》等,腰鼓只是作为伴奏乐器,在墓室舞俑和舞蹈壁画等目前所见的文物中未曾见到拍击腰鼓而舞的形象。

  随着中唐吐蕃占领敦煌,丝绸之路逐步扩展和兴旺,将南北朝以来因战乱而中断的路段进行了疏通,和西北各民族以及山西等中原地带的关系趋于融洽,他们带来了当地粗犷的民俗舞蹈风格,使作为宫廷宴乐的腰鼓逐渐演变为宫廷宴舞,进一步转化为敦煌经变画中的天宫乐舞。

  从盛唐到中唐、晚唐、五代的敦煌壁画中腰鼓舞伎手指张开的不同程度的演变,可以窥见敦煌石窟的历史变迁,对痴迷探索丝绸之路历史的人们来说,也不失为一种启发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