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张大千敦煌壁画临摹画《观无量寿经变》三个版本之谜
经纬
凡是参观过成都四川博物馆张大千艺术馆的人,都会驻步定格在艺术馆大堂正中央墙面悬挂的一幅巨画之前,那是张大千1942年在敦煌莫高窟172窟南壁临摹的一幅盛唐《观无量寿经变》的敦煌壁画,画面宽3150mm高2650mm,约七十平方尺,构图极为复杂,120个人物栩栩如生,建筑构件关系十分精确,可以认为这是张大千倾注巨大智慧和精力的经典之作,堪称所有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极品中的极品,也是张大千纪念馆的镇馆之宝。
http://s8/bmiddle/74d465edgx6BBV9mJRd17&690
http://s2/bmiddle/74d465edgx6Bm5eULaFd1&690
本文主要解开一个尘封了七十年的秘密,为何《观无量寿经变》有三个(或以上)不同的版本,这里是否有赝品?是否有真假之分?
下面介绍我所了解的《观无量寿经变》目前存在的三个版本。其一陈列在成都四川博物馆张大千纪念馆,由其大夫人曾正蓉在解放初交给该博物馆代为保管,其二是前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老院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敦煌壁画临摹专家常沙娜于1943年在敦煌研究所临摹的版本,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收藏,2011年5月1日在香港志莲净苑举办常沙娜“敦煌莫高窟壁画暨彩塑摹本展”时正式亮相,受到极大欢迎,其三是上海藏家家藏的版本。
http://s13/bmiddle/74d465edgx6Bm4z072A6c&690
成都四川博物馆馆藏《观无量寿经变》
http://s10/bmiddle/74d465edgx6Bm4O9vxDf9&690
常沙娜临摹《观无量寿经变》
http://s14/bmiddle/74d465edgx6Bm4YsJR3ed&690
上海藏家收藏《观无量寿经变》
张大千一行十来人左右,仅耗时二年七个月临摹了三百多幅摹本,在如此局促的时间内居然计划完成《观无量寿经变》纸本和绢本两个版本,可见张大千对这幅画的钟爱程度,另外,得助于四位青海喇嘛画僧的建议和帮助,提供了天然矿物唐卡颜料作为绝好的临摹颜料,令这些临摹画历经70年的时间,依然艳丽无比,令人震撼。
经笔者对照,上海藏家收藏的版本和常沙娜所临摹的版本线条勾描完全一致,为验证此结论,笔者到北京拜访了常沙娜老院长,据回忆当时年仅十四岁的她,以张大千临走交接时送给他父亲常书鸿(敦煌之神,国立敦煌研究院院长)该画的临摹底稿,她据此为底稿在邵芳老师的指导下,以整理临摹法采用水粉颜料拓画了这幅巨作。当上海藏家的版本呈现在她面前时,她立刻认定这是张大千的临摹原作,因为这两个版本的线描稿其实来源于同一张底稿,120个人的位置,层层叠叠的寺庙建筑位置一一对应,连拼缝位置也完全一致,除了采用不同的颜料和不同的临摹风格外,两幅临作几乎完全一模一样。
临摹敦煌壁画有三种方式,其一是完全遵照洞窟内壁画的现况进行逼真的临摹,它是敦煌研究院美术临摹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被称为客观临摹法,其二是对洞窟内壁画残缺部分进行局部完善,颜色上基本遵照原貌绘制,被称为整理临摹法,常沙娜大师是采用此种临摹方式绘制的,其三是张大千大师的临摹方式,采用天然唐卡矿物颜料绘制,完全按洞窟内壁画最初的效果来画,被称为复原临摹法,其效果是颜色十分华丽,画面十分完整。
上海藏家的版本是张大千画好底稿后,与夏吾才郎等四位青海喇嘛画僧通力合作,吸取藏汉两族绘画精髓共同完成的完美作品,凸显大师和藏族喇嘛画僧深厚友情的结晶(注)。成都四川博物馆馆藏版本是绢本的整幅巨画,是大师寄于厚望的临摹摹本备份,很多细节在线描稿上作了局部细腻的调整(另有博文详述),但是迫于时间紧迫,这一版本没来得及完成,整幅画作仅上了底色,人物没有开脸,勾描手脚,渲染,甚至很多乐器部分连底色也没有来得及上,仅仅作了留白处理,十分遗憾。不过,对于研究张大千临摹手法和研究临作程序,确实是最好的教材,也是大师为子孙后代留下的极其宝贵财富。
http://s12/bmiddle/74d465edgx6Bm5kSyGTdb&690
http://s2/bmiddle/74d465edgx6Bm5og8AV71&690
综上所述,这三个版本的《观无量寿经变》没有真假之分,绝无赝品之嫌,出自同一底稿,历史脉络清晰,都是不可能复制弥足珍贵的中华瑰丽之宝。
注:参见《文史月刊》2008年第7期《张大千和四位青海喇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