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人都当小组长——一年级“班级自主化管理”从这里开始

(2011-06-13 11:47:23)
标签:

班级管理

分类: 教育札记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自控能力差,好动,开小差、说话等现象,在课上时有发生。对于一个几十人的大班级来说,那一个个活泼好动的学生就像水中皮球一样,一个刚按下,另一个又冒出,常常让上课教师捉襟见肘,左支右绌。总是强调纪律又会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降低教学效果,也将直接影响到教师上课的情绪,可谓得不偿失。那么如何恰到好处地控制学生,让学生即不影响他人又能随时调整自己并投入到我们的课堂上呢?我采用了“一对一”班级自主化管理策略,并收到了显著成效!

    何为“一对一”?简单地说就是一个管理一个,把一个学生分别安排到两个小组(每组两人),一个人在两个组中分别充当着两个不同角色,他即是一个组的管理者,又是另一个组的被管理者。

    开学不久,我把班上40名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依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按照座位就近的原则俩俩组合成一组,分别组合两次,共分成40组。在每组中再权衡两个学生的能力选出其中一个为组长,来管理另一名学生,另一名学生将作为下一组的组长。如发炮制,以此类推,就这样在班中应运而生了40名组长,也就是人人都当上了小组长,在小组中组长全权负责管理、监督组员的学习动态。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看到自己成为别人的组长,有权去管理同学,个个都沾沾自喜,喜形于色,而丝毫不会忧虑于自己也是一个被管理者,所以积极性很高。如何让一年级的小学生恰到好处地管理临近的一名学生,教师不传授方法学生会出现不知所措或是盲目蛮干的现象,操作起来,没有节奏感不说,还会弄巧成拙,造成“天下大乱”。我为学生设计了三招,第一招,当发现自己所管理的组员在下面开小差时,组长要在第一时间轻轻的做一个“嘘”的动作示意停止。如若学生仍无动于衷,组长继续实施第二招,用手轻轻的拍拍对方的肩膀警告让其站起来。一旦遇到“顽固分子”第二招倘若还是无济于事,组长可使出第三招,大呼一声“某某请你出去”,其他学生也要“随声附和”,跟其连呼三声。再顽抗的孩子遇到这样的连环阵容恐怕也是招架不住的。40人的班级,40人参与管理,没有官职的大小,只有人人平等的权力,学生方可无所顾忌地参与管理,但学生是存在差异的,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恰如其分地按部就搬这三招,是不现实的。教师要合乎时宜地加以指导。起初,我是这样做的:课前引导,如“老师在这节课要看看哪个小组长最负责,最有能力,把自己的组员管好。”课中激励,如“刚才王芳同学,一声‘嘘’的善意提示,李静就马上坐好了,王芳这个小组长很负责。”课后总结,如“这节课张红实、宋美玉、王璇……这几个小组长,很有责任心,老师在前面时常看到他们在提醒自己的组员,使得那几名同学很快就坐好了,大家应该向这几名小组长学习。”就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渐渐的小组长都开始发挥作用了。每每在课堂上看到那一个个小小的温馨提示,看到那一次次化动为静的动人情景,内心总会油生一种难以言状的成就感!我的班级自主化管理终于初具模型了。在实践中我发现第三招基本用不上,偶尔在老师临时不在时,有时会出现前两招不够灵验,而搬出第三招的现象。一次我正好开会回来,就在走廊听到我班集体齐呼“张峰出去,张峰出去……”走进班级后,看到张峰正红红的脸低着头一声不发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这个张峰是班上最调皮的一个,没想到这三声齐呼也能让他如此地无地自容,接连几天他那种肆无忌惮,我行我素的做法,竟然收敛了许多。当然第三招并不是真的让学生出去,而是想利用集体的力量对部分“顽固分子”加以震慑!

   “人人都当小组长”只是“班级自主化管理”成功的一个缩影,只是我对一年级小学生进行“班级自主化管理”实验的一个开始。“班级自主化管理”内涵丰富而外延宽广,是一个教育研究的长期课题,在我们的班级管理中,还有许许多多的角落有待于教育者去挖掘,去实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个人简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