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诗外传》第七卷的《孔子游于景山之上》
(2021-09-03 11:32:51)
孔子出外游玩,爬到了一个名叫景山的山顶上,他的学生子路、子贡和颜回跟着他。
孔子对三个学生说:“君子登上高山时,必然要作诗以描述自己的志向。你们三个的志向都是什么呢?说说一说你们的愿望吧,我可以指点一下你们。”
子路说:“我的愿望是:有朝一日,能够挥动着长戟,扫荡敌人的三军,虽然后面有像老虎一样凶猛的敌人,前面也有危险的仇敌,但我要像虫子一样跳跃,像蛟龙一样奋勇,勇往直前,制止两国之间的战争。”
孔子评价说:“子路,你真是个勇士啊!”
子贡说:“两个国家结了仇怨,强壮的战士已经列好了战阵,脚下踏起的尘埃已经涨满了天空,眼看就要开战了。我不带一件兵器,也不带一点粮食,只用我的一张嘴,就可以化解两国之间的仇怨。任用子贡我的国家就能存活下来,不任用我的国家就会灭亡。”
孔子说:“子贡真是个辩士啊!”
颜回却不肯说出自己的志愿。
孔子就问:“颜回呀,你为什么不说一下你的志向呢?”
颜回回答:“子路和子贡他俩都已经说了他们的志向,和他俩相比,我的志向就不值一提了,因此我不敢说我的志向呀。”
孔子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意愿,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作为。颜回,你还是说一下你的志向吧,我来指点你。”
于是,颜回就说:“我希望有一个小国,让我做他们的相国。在这个国家,国君遵循世间大道来治理国家,我用德行来教化民众。国君和臣子们上下同心,外部的老百姓和朝廷内的官员们互相呼应,各国诸侯们没有那个不像风一样顺从着我们的道义,各地的青壮年都争着跑着过来,老年人也相互搀扶着来到这里。
教化在百姓中施行,德行也影响到了四方远处的野蛮部落。大家都放下了武器,人们坐的车子都汇集在都城的四个城门处,天下各处都得到了永久的安宁,各种动物,包括天上飞的小甲虫,地上蠕动着爬行的毛毛虫,都能够各自享乐于自己的习性。
在这个国家,提拔的是贤良之才,任用的是有才能的人,各自负责着自己的差事。这样,国君安稳的居于上位,臣子们在下面也是和睦相处,大家都垂衣拱手,不需要有什么特别的作为,大家的行动都合于世间正道,举止从容且合于礼节。奖励提倡仁义的人,处死要发动战争的人。
这样的话,子路又有什么危急情况而去奋勇前进,去拯救国家呢;子贡又会遇到什么仇怨要去化解呢。”
孔子感叹道:“颜回真是个圣士呀。德行高的人出来了,德行恶劣的人就会隐匿下来;圣人出来了,贤良之人也会蛰伏。如果让颜回来管理一个国家,那么子路和子贡这样的人,就没有机会施展他们的才能了。”
《诗经》里说:“天上的雪花下的很大,见了太阳就融化了。”
原文如下:
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贡颜渊从。
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者何?言其愿,丘将启汝。”
子路曰:“由愿奋长戟,荡三军,乳虎在后,仇敌在前,蠡跃蛟奋,进救两国之患。”
孔子曰:“勇士哉!”
子贡曰:“两国构难,壮士列阵,尘埃涨天,赐不持一尺之兵,一斗之粮,解两国之难,用赐者存,不用赐者亡。”
孔子曰:“辩士哉”
颜回不愿,孔子曰:“回何不愿?”
颜渊曰:“二子已愿,故不敢愿。”
孔子曰:“不同意,各有事焉,回其愿,丘将启汝。”
颜渊曰:“愿得小国而相之,主以道制,臣以德化,君臣同心,外内相应,列国诸侯莫不从义向风,壮者趋而进,老者扶而至。
教行乎百姓,德施乎四蛮,莫不释兵,辐辏(còu
)乎四门,天下咸获永宁,蝖(xun)飞蠕动,各乐其性。
进贤使能,各任其事,于是君绥于上,臣和于下,垂拱无为,动作中道,从容得礼,言仁义者赏,言战斗者死。
则由何进而救,赐何难之解。”
孔子曰:“圣士哉!大人出,小子匿,圣者起,贤者伏。回与执政,则由赐焉施其能哉!”
诗曰:“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出自《诗经·小雅·角弓》
雨雪瀌(bio)瀌,见晛(xiàn)日消。莫肯下遗,式居娄骄。
雨雪浮浮,见晛日流。如蛮如髦(máo),我是用忧。
意思是:
天上的雪花下的很大,见了太阳就融化了。你要是不能够谦恭柔顺,下面的人也会高傲凌人。
天降大雪飘飘舞,见了阳光就化水流走了。到处都是如同蛮夷的哈怂,我在心底深深的担忧。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