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观海记许培良

标签:
散文随笔 |
我自幼对大海有着美好的憧憬与向往。退休后,我移居天津市滨海新区,与大海有了众多零距离接触的机会。9月11日上午,从居家小区出发,东折而北,大约10分钟即可抵达近海——渤海湾的西海岸。
时值清秋时节,沿途两旁的芦苇虽然开始衰退,却呈现出一种洁白的花絮,惹人赏爱;还有一些杂生的野生植物,依然绽放出金黄的花朵,同样让我的心情好生愉悦。退休后,我彻底地变成了一个自由人。自由而不受约束,就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譬如读书写作,饮茶赏景,观海抒怀等,都是我之所爱。
观海也需要恰当的时机,更需要地利与人和。我来到海边时,发现正是大潮退却时分,往日波浪滔天的阵势已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近海处变为裸露的海滩。海滩上淤积着厚厚的泥沙,一群群海鸥在上面聚集着,并且时起时落。它们又相互追逐着,奔跑着,似乎在觅食着一些海生物呢!
大海虽处于退潮中,其场景还是很壮阔的。朝远方望去,海的水域依然是那么宽广,那么蔚蓝。太阳的光线覆盖到海面上,缕缕涟漪泛出夺目的光芒。此时此刻,我看到远处驶来多艘游艇,像是在做一种冲浪运动,可谓勇毅无比。我还看到成群结队的海鸥,在海的上空高傲地翔舞,这是一幅多么隽美的画卷啊!
退潮的大海场面是不同寻常的。这时还会看到,一条条海沟里依然蓄积着水,呈微微流动的态势。在海沟的两旁,散布着诸多赶海的人,他们中有的在钓鱼,有的在撒渔网,有的在用铧钩刨着什么,大概是在掏蛤喇吧?海岸附近的礁石上,生长着一些大大小小的生蚝,一帮帮男男女女中年人,正用小铲子往下撬动呢!
我站在护岸墙的外侧,向前方望去,浩渺无际的大海,给予我无限的遐思。正当我心中咏吟此前的诗作——《津门抒怀》:“津门日出美,天高海更阔。遥想云深处,仙境胜碧波”之时,赶海的一位大哥向我发出呼唤:“喂,大兄弟,下来赶海吧,生蚝,蛤喇,大虾,螃蟹,梭鱼,鲶鱼,都有呢!”后来方知这是一位祖籍河北承德的大哥,姓李,今年65岁了,住在我们小区的附近,专职接送孙辈上下学。我挥挥手,微笑着应答到:“我观赏一会儿就行,你们尽情地玩吧!”
俗话说,悦己者自成山海。或许是一种性格或缘分使然,我走到哪里哪里就会遇到通达之人。李大哥见状也不再赶海了,他踏着礁石来到护岸墙边,双手往墙壁上一摁,身子便倾斜地举了起来,然后将双腿跨过墙壁,纵身一跳,下了护岸墙。我暗自佩服他,如此大的年纪,竟还有这么好的身板。
我与李大哥行走在回程的路上,边走边聊。谈天津的趣闻轶事,谈承德美丽的风景,谈当下楼市的走向,谈子孙后代的教育,谈对老年生活的期许......可谓至情至性,尽兴至极。回程的路上,我们还发现路旁停放着诸多观海或赶海的车辆,它们大都来自京津冀,也有来自内蒙古、辽宁和浙江的,足见海的魅力是巨大的。毋庸置疑,在我心中,海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胜景。现在,我就生活于近海的风景区,这种天然的优势,让自己倍感自豪。
天津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前不久,我读过《天津传》和《城事·天津》,感受颇深。此次观海归来,已近中午,饮茶细品,兴致盎然。我禁不住吟诗纪念:“清秋观海于津门,秋意阑珊时光暖。纵然浪涌潮退时,自信人生三百年!”是为记。
作者简介:许培良,男,汉族,现居天津,祖籍山东。退休教师,副高级职称,自由撰稿人,青岛市十佳教育读书人物;学术专著《读书点亮教育人生》,荣获“华东地区优秀教育理论图书”;求真理爱阳光,用挚情描绘生活画卷,文学作品刊发于《中国妇女报》《教师报》《燕赵晚报》《湛江日报》《松原日报》《青岛日报》《中老年时报》《老人春秋》《山西老年》等国内数十家报刊杂志。
通讯地址: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城力高阳光海岸欣海苑1-1-1302
联系电话:13793259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