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乐寺之旅许培良

标签:
散文随笔 |
游览完蓟州溶洞,已近中午时分。简单地午餐过后,我们又赶紧启程向蓟州独乐寺驶去。
独乐寺,位于天津市蓟州区定武街。下午,虽说天气比较炎热,但途经的街道周边还是商店兴隆,人头攒动,我不禁赞叹当地经济生活之繁荣。约午后1时许,我们便抵达独乐寺所在地。
进入定武街大门楼,再向前走不远,就是独乐寺入门口。踏入院内,古色古香的建筑与古树,霎时映入眼帘,让我感受到一种古朴宁静的氛围。根据游览图提示,我们先后走进不同的院区。熙熙攘攘的游客,不时地穿梭往来。我们在一些古庙古树旁,拍摄下诸多留念照片。
观音阁是一栋宏大的建筑,进入室内,一幅巨大的泥塑观音菩萨雕像矗立于眼前。抬头仰望,禁不住惊叹古人的伟大创造。雕像两旁的柱子上题有诗句:“绝无尘相染初地,空有天花落讲台”,让我更加敬佩古人的文学造诣。室内聚集着众多游客,还有一些未知其国籍的外国游人,他们在雕像前鞠躬作揖,仿佛在祈祷着什么。我想,一定是一种对美好的祈福吧!
报恩院又是一个观赏的亮点。其门前安置了一对石狮,昂首挺胸,显得极为庄重而肃穆。门口两侧的柱子上题有诗句:“双烛烧残观法界,万缘放下见真心”,反映了一种心灵修行的理念。的确,即使处在当下,也惟有放下一切世俗纷扰,才能洞察内心的真实与纯净。报恩院内,游客也很多,他们瞻望四周的塑像或壁画,仿佛在探寻着一种远古历史的奥秘。
很幸运的是,我们遇到一位热情的导游,走近聆听,了解到独乐寺一些较为翔实的史料。独乐寺,又称大佛寺,始建于隋唐时期,于公元984年辽代重建。它是我国仅有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以独特的建筑和艺术价值名闻天下。
独乐寺现存的山门和观音阁为辽代原构,明清时期增建韦陀亭、报恩院及乾隆行宫,民国时期部分区域被改为校舍,现为国家4A级景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独乐寺有“三绝”,即庑殿顶山门、观音阁和泥塑观音菩萨像,集中体现了辽代技术与唐代遗风的完美融合。
独乐寺的屋顶采用歇山顶,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典型特征,是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其风格也颇具独特的魅力。此外,独乐寺建筑细节处理精细,展现了古代建筑的匠心独运和智慧创造。据史料记载,清高宗弘历、清仁宗嘉庆等帝王文士均为独乐寺留下诗文,体现了治国忧思等理念,具有重要的文化地位。另外,独乐寺的木结构建筑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其千年古刹的历史韵味愈加悠长。
独乐寺院内景观布置也很幽雅,我还观赏到枝繁叶茂的古刺槐树、茂盛的石榴树、绿油油的无花果树、翠绿的竹林、亭亭玉立的荷花等,此外,还有一座巨大的铜钟,上面铸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字样,祈愿世间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我缓缓地走近铜钟,似乎听到了远古历史的回声。
夕阳西下,我们依依不舍地步出独乐寺。回望独乐寺,遐思万千。起初,我对“独乐”一词理解得有些偏狭,独乐其乐,何不与众人同乐呢?然而,如果黎民百姓人人都能安享“独乐”,岂不同样会实现众人同乐的境界吗?或许这就是“独乐寺”的深刻寓意吧!这是一种很朴素的逻辑。
今年是我生命的一个甲子年,刚刚步入退休生活。期许未来的日子里,时光能温暖以待,安享生活赐予的一切美好。或许,这就是独乐寺之旅带给我人生的启迪吧!
作者简介:许培良,男,汉族,现居天津,祖籍山东。退休教师,副高级职称,自由撰稿人,青岛市十佳教育读书人物;学术专著《读书点亮教育人生》,荣获“华东地区优秀教育理论图书”;求真理爱阳光,用挚情描绘生活画卷,文学作品刊发于《中国妇女报》《教师报》《燕赵晚报》《湛江日报》《松原日报》《青岛日报》《中老年时报》《老人春秋》《山西老年》等国内数十家报刊杂志。
通讯地址: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城力高阳光海岸欣海苑1-1-1302
联系电话:13793259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