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种情怀许培良

标签:
散文随笔 |
只要向着太阳走,每个日子都是清新的。今天是星期一,天空充满着雾霭,不一会儿,下起了微雨,这是一个新的工作日。清晨,吃罢早餐,我乘上电动自行车,约摸不到10分钟抵达支教学校。
已进入10月中旬,我任教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已基本上接近期中进度。这一时段内,主要讲授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以及数的大小比较。由于遵循了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大部分学生能够顺利接受新知识。但由于家庭背景不同、学习态度与习惯、学生天赋的差异等因素,导致个别学生处于不理想的学习状态,这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如何才能挽救这样的学生呢?于是,我读了几本关于少儿教育心理学著作,将课堂教学作为自己教学的“试验田”,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努力将教学发挥到极致,终于探索到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尝试,如果失败,就再尝试,直至最后成功。
今天不妨小测一下。我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编制了一份简单的试题。题型主要包括简单的计算、填空、比较大小和连线,无论何种题型,其核心都是围绕着10以内的数的加减问题。只要平日认真听课,学习习惯好,没有知识缺陷,都会顺利地通过的,测试结果验证了我的猜想。
我把批阅后的试卷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将出错的题目一一加以校正,又把易出错的题目,举一反三地训练了一番,绝大多数学生基本上能准确掌握了。实践证明,教学就是一场引领,引导学生步入风光无限的山峦。
临近退休之际,尚能坚守一线教学,培桃育李,倍感欣慰。我始终认为,做教育是美的,这是一种情怀,一种尊严。
作者简介:许培良,男,汉族,生于山东平度,中学副高级教师,青岛市十佳教育读书人物,学术专著《读书点亮教育人生》荣获 “华东地区优秀教育理论图书”;文学作品散见于《中国教育报》《中国妇女报》《中国德育》《中国教工》《中国火炬》《山东教育》《云南教育》《辽宁青年》《老人春秋》《山西老年》《湛江日报》《民主协商报》《教师报》《学习报》《松原日报》《中老年时报》《浙江老年报》《燕赵晚报》《燕赵老年报》《山东工人报》《老年生活报》《新晚报》《青岛日报》《青岛晚报》《潍坊晚报》《半岛都市报》等数十家报刊杂志;散文作品《魂牵梦萦慈母泪》入选国内数处中学语文阅读试题和作文阅读训练。现供职于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唐田中学。
通讯地址: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唐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