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随记许培良

标签:
散文随笔 |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选择好自己要走的路。方向正确了,再加上坚韧不拔的努力,往往就会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我喜欢秋天,它高远而又宁静,恰恰应和了我此刻的心情。
清晨,刚一起床,我就披衣走到院子里呼吸新鲜空气,面向东方舒展一下筋骨,目睹小院里各种翠绿的花卉,心情可谓灿烂至极。
吃罢早餐,考虑到还要去学校工作,我赶紧准备路上的行李。自去年到乡村学校支教以来,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之于我,因为路程较近,所以骑乘电动自行车上下班是最适宜的,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带来许多创作的灵感。
这是一条非常熟悉的乡间小路,笔直而平坦的水泥路面,几乎没有什么颠簸。从家里出发,这条路径直通学校大门口。我曾做过数次统计,快行仅需8分钟,慢行也不过10分钟,对于临近退休的我而言,是最合适不过了。记得,去年逢上一场大雪,我竟然一路步行抵达学校,也不过用去半个多小时。因此,对这条小路,我有了深厚的感情。它是我迈向人生新理想、新高地的重要捷径。
正值金秋时节,是乡村人忙于秋收的时段。我乘着电动自行车,行进在小路上,观赏着路旁田野间成熟的玉米,嗅闻着庄稼和泥土散发出来的芳香,我的心几乎被陶醉了!我爱这片热土地,这是一片神圣的土地!
这条路虽不长,但景观却不少。路途中,不仅有炊烟袅袅的小村庄,还有秋水荡漾的池塘,还有成片的白菜、大葱基地,农人们起早贪黑地忙碌于田地间,那种艰辛劳作的身影,也化作了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我一路行进,一路思考,这是一条让我思想激荡的小路。伴着美好的心情,我很快抵达校门口。支教于此,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门卫见我到来,迅疾打开电动大门,我欣喜地驶入校园。甬路两旁是参天挺拔的法国梧桐,它们像两排卫士守护着这座乡村学校,守护着乡村莘莘学子。太阳的光芒撒满了大地,这将是我新一天工作的开启。
我是一个性情中人,一向喜欢花鸟鱼虫,喜欢大自然美的景观,这所乡村学校就是我工作与生活的乐园。不必说那肥嘟嘟的多肉植物彰显出一种富态,不必说那葱绿的花韭顶端粉色的小花煞是喜人,也不必说办公室门前那棵歪脖子榆树造型多么奇特,单就翠竹丛中那尊栩栩如生的小鹿雕像就会令人叹为观止!
秋深时节,校园的美更加幽深。法桐树下,那三个蓝色花纹的大瓷缸里,窜动着红色的大鲤鱼、热带小鱼,瓷缸里还有亭亭如立的荷花以及杂生的水草,它们与水体一起形成一个生态链,这个小小的世界是多么的诱人啊!闲暇之际,我常观赏这儿美的气韵,以至于流连忘返。
美时时牵引着我的心。我环顾四周,举目遥望蔚蓝的天空,柔和的光线撒满了红瓦房。一股清凉的秋风吹来,让我感到心旷神怡,我伸展一下双臂,进入办公室,准备进入工作状态。于是,我沏上一壶热茶,静坐下来,打开电脑,摊开教科书,细细琢磨课的教法和学法,努力做到胸有成竹,运筹帷幄。
对于我,这个秋天属于收获的季节。支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它给予我深刻的人生感悟,让我实现了自身应验的价值。前不久,我顺利地晋升为副高职称五级岗位,在临近退休之年,又实现了职业生涯的再次提升,倍感幸运。感谢这个美丽的秋天,感谢美好岁月的恩赐!
作者简介:许培良,男,汉族,生于山东平度,中学副高级教师,青岛市十佳教育读书人物,学术专著《读书点亮教育人生》荣获 “华东地区优秀教育理论图书”;文学作品散见于《中国教育报》《中国妇女报》《中国德育》《中国教工》《中国火炬》《山东教育》《云南教育》《辽宁青年》《老人春秋》《山西老年》《湛江日报》《民主协商报》《教师报》《学习报》《松原日报》《中老年时报》《浙江老年报》《燕赵晚报》《燕赵老年报》《山东工人报》《老年生活报》《新晚报》《青岛日报》《青岛晚报》《潍坊晚报》《半岛都市报》等数十家报刊杂志;散文作品《魂牵梦萦慈母泪》入选国内数处中学语文阅读试题和作文阅读训练。现供职于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唐田中学。
通讯地址: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唐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