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作家李娟许培良

标签:
读书随笔 |
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工作之余,常常与书为伴,以此来打发生活中的闲暇时光。
早在去年寒假,我就从女儿那里获悉,中国又出了一个好的女作家,她的名字叫——李娟。李娟以写散文为主,文笔很美,意境很高,堪为中国当代文坛中的一匹黑马。在女儿的启发下,我很快网购了一套李娟散文丛书,平日里,时不时地读起来。从此,我对作家李娟渐渐有了初步的了解。
新近,我从网络、电视等多种媒体上,看到对作家李娟的介绍,这让我对她又有了愈加深入的认识。我认为,任何一个成功的作家,往往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或时代的一面镜子。作家李娟的生平简介,让我领略了其非凡的人生经历和卓著的创作业绩,这里面无不渗透着她步入成功之途的艰难跋涉。
我始终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一个人要想成功,首要的是具备良好的天赋。从这一点上来看,李娟是具有优秀的文学创作基因的。她无比热爱自己的生活,能深刻地体验洞察生活,深切地反思和感悟生活,并能通过生花之妙笔完美地表达出生活的真谛,因而创作出众多文质兼美、有温度的文学作品,滋补了万万千千的读者。据资料显示,她曾在《南方周末》、《文汇报》等报纸上开设专栏,2010年出版散文集《阿勒泰的角落》、《我的阿勒泰》以及长篇散文《冬牧场》;2012年出版散文集《遥远的向日葵地》,曾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可以说,李娟是一位很成功的女性作家。
其次,李娟之所以走上成功的创作之路,也源于她自身丰富的阅历、后天的勤奋努力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文学创作是一门艺术,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李娟的出身并不显赫,她因没有户口,高中未能毕业就踏入了社会。社会是一所开放大学,李娟曾先后开过小店,卖过小百货,打过工,艰难的生活履历为她积淀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她凭着自身优良的天赋,20岁开始走上业余创作之路,从此,写作,投稿,成为她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任岁月匆匆流逝,李娟凭着顽强的毅力,创作出一部又一部优秀作品,广受读者喜爱,成为我国当代文坛中颇富影响力的作家。
再次,李娟的作品用轻盈灵秀的笔触,在叙事写景中表达了对人生的真切感悟,并从文化层面上进行了严正的自我审视,对当代人走出生活的焦虑产生了深刻的启迪。不仅如此,李娟还用自己的文字表达了一种要以淡然的姿态去接纳生活,用自己对世界对生命的爱,去拥抱现实生活。应该说,李娟的思想是乐观豁达的,是深邃而剔透的,她那种洁净而慧黠的文字是独具灵性的。更深入地说,无论是写贫困、死亡、疾病,还是写灾难,她那鲜活的文字中,都呈现出了一种文字的高贵,也充满了跳荡的生机和诗意。毋庸置疑,李娟的作品为广大读者创造了一个恬淡宁静,而又充满智慧之光的心灵世界。
优秀作家是国家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作家李娟无疑是优秀作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恰如茅盾文学新人奖授奖词中所说:“李娟的那些随兴而为的文字,是怀着女性的敏感和写作者的虔诚,为广袤土地上人、河流、万物的平凡生动留下富于温度和情怀的造像写心,大千世界唯个人笔墨绚烂,其散文点点滴滴汇成的涓涓细流,已成为当代汉语写作中极具美感和冲击力的存在”,这当是对作家李娟成就最为精确的评价与定位。
李娟女士是一个让我很受感动的作家,现在她依然比较年轻,尚处于文学创作的黄金时期,属于她的路还很高很远,衷心祝愿她在我国文学创作的百花园中,绽放出愈加绚烂的花朵。
作者简介:许培良,男,汉族,生于山东平度,中学副高级教师,青岛市十佳教育读书人物,学术专著《读书点亮教育人生》荣获 “华东地区优秀教育理论图书”;文学作品散见于《中国教育报》《中国妇女报》《中国德育》《中国教工》《中国火炬》《山东教育》《云南教育》《辽宁青年》《老人春秋》《山西老年》《湛江日报》《民主协商报》《教师报》《学习报》《松原日报》《中老年时报》《浙江老年报》《燕赵晚报》《燕赵老年报》《山东工人报》《老年生活报》《新晚报》《青岛日报》《青岛晚报》《潍坊晚报》《半岛都市报》等数十家报刊杂志;散文作品《魂牵梦萦慈母泪》入选国内数处中学语文阅读试题和作文阅读训练。现供职于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唐田中学。
通讯地址: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唐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