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图书馆许培良

标签:
散文随笔 |
我自幼喜欢读书,但在那些物质窘困的年代,却读不起书,更买不起书。于是,只好在村子大街小巷中淘书来读。
随着社会进步,渐渐有了读书条件。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我不仅学到众多课本知识,还读到许多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籍,让自己的学问不断丰富起来,从而更有利于成长成才。
2023年暑假,因去津门探亲,也有机会走进大城市的图书馆。7月25日上午,恰逢儿子歇班,有了闲逛的机会。在我的建议下,儿子驱车载着我去了津门滨海新区有名的图书馆——中新友好图书馆。
从儿子家到中新友好图书馆较近,驱车仅需10多分钟即达。暑期高温,却仍有微风吹来,路边绿植丛密,布局合理,大有一种心旷神怡之感。
抵达中新友好图书馆时,扑入眼帘的是高大的建筑物,墙壁上雕刻着色泽鲜明的图书馆名称,大气而庄重。从乡下到大城市是不易的,我赶紧让儿子在图书馆大门前拍照纪念。

步入图书馆大厅,里面空间大得很,墙壁与地面等装饰得金碧辉煌,美轮美奂。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那一排排一行行书籍,犹如一道道坚固的长城,横亘在我面前。漫步在书架下,我自由地行走,发现书籍分类很是科学规范,书籍种类也特别丰富。图书管理人员严谨而和蔼的工作态度,更是让我无限感佩。
读书的人是幸福的。不断深入其中,就会发现读书的人群中,老中青少儿读者,都有。他们端坐在书桌前或仰卧于排椅上,翻书捧读的场面让我感动深深。书籍就是力量,图书馆就是智慧的宝藏。
在文学类书架上,我抽取了一本朱光潜的《谈读书》,静坐到书桌前,悉心地翻阅起来。“情是自然,触情于思,达之于辞,才是文学的艺术”,朱先生洞彻心扉、见解独到的娓娓而谈,让我颇受教益。在这个偌大的图书馆里,像这样的好书,可谓是琳琅满目,应接不暇。
时光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已近中午。我徜徉于书海,乐而忘返。因此次津门之行,还有诸事多多,我只好起身而归。但与中新友好图书馆的匆匆一面,却让我永远铭记心中。
作者简介:许培良,男,汉族,生于山东平度,中学副高级教师,青岛市十佳教育读书人物,学术专著《读书点亮教育人生》荣获 “华东地区优秀教育理论图书”;文学作品散见于《中国教育报》《中国妇女报》《中国德育》《中国教工》《中国火炬》《山东教育》《云南教育》《辽宁青年》《老人春秋》《山西老年》《湛江日报》《民主协商报》《教师报》《松原日报》《中老年时报》《浙江老年报》《燕赵晚报》《燕赵老年报》《山东工人报》《老年生活报》《青岛日报》《青岛晚报》《半岛都市报》等数十家报刊杂志;散文作品《魂牵梦萦慈母泪》入选国内数处中学语文阅读试题和作文阅读训练。现供职于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
通讯地址: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